去世、去逝、仙逝差在哪?這些喪禮專有名詞一定有你不知道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直以來,禮儀產業跟一般民眾間都有非常強烈的資訊不對等,原因無他,華人自古以來就把死亡當作忌諱。不願意去談的同時自然也不知道各種與死亡有關的詞彙。今天就來介紹一些跟喪禮有關的專有名詞,看看你知道的有幾個!

去世、仙逝跟去逝差在哪?

  明明用一個去世就好了,沒事幹嘛分一堆呢?中文就是這麼博大精深的文字,哪怕用錯一個字也是牽一髮動全身。所以光一個去世就能因字的不同延伸出多種意思,以下簡單介紹:

1. 去世:最基本款,講去世會比死了婉轉一些。跟過世用法差不多,任何年紀的死者都適用。

2. 去逝:比去世更高一層級,用去逝可說是表達對逝者的敬意。通常用於長者或是德高望重的人過世所使用的詞彙。

3. 仙逝:通常用於問候親友,仙表達了希望逝者成仙。逝則是用以表示敬意,這樣的說法有慰問喪家的效果。

4. 逝世:層級跟去逝相當,都是描述社會上有名望的人過世,以表達對逝者的尊敬之意。

跟年齡有關的專有名詞?

  跟逝者年紀有關的專有名詞真的超多人搞錯(尤其是廣大的記者朋友們),每次看新聞寫道長輩過世後面寫得年搞的我頭都痛起來了。拜託親愛的讀者們如果看到文章再幫我分享給記者朋友們,希望大家別再寫錯了。

1. 得年:用於指稱30歲以下過世之逝者。

2. 享年:用於指稱30歲以上,60歲以下過世之逝者。

3. 享壽:用於指稱60歲以上,90歲以下過世之逝者。

4. 享耆壽:用於指稱90歲以上,100歲以下過世之逝者。

5. 享嵩壽:百歲人瑞過世即可書寫享嵩壽。

6. 卒年/終年:中性詞語,講述的是過是那一年的年紀,跟歲數沒有關聯。

儀式流程的專有名詞?

  喪禮的儀式也常讓大家一頭霧水,畢竟儀式的名稱也就兩三個字,而且從字面上來看也不一定能懂儀式想要表達的意思。接下來就來介紹一些喪禮的獨特儀式:

1. 遮神:遮神真的是不少家屬會問的儀式,古時候因為神明以及祖先的牌位會供奉在大廳。將逝者遺體擺放在大廳時要先用米篩或紅紙把神像和祖先的牌位遮住,避免冒犯神明以及讓祖先見到後代子孫的遺體感到難過。

2. 搬鋪:電視劇中偶爾可見的橋段,搬舖是指住院的病人留一口氣回到家中,最終在家過世、壽終正寢的流程。不過現如今大多是在醫院往生,並直接運往太平間或殯儀館冰存,搬鋪也愈來愈少見。

3. 豎靈:守靈大家都知道,那豎靈呢?豎靈又叫安靈,簡單來說就是豎立一個靈位,讓靈魂有安身之所。所以豎靈的過程會設立靈堂並豎立牌位,藉此安置亡者靈魂。

4. 發引:發引跟火化大部分是接在一起的,火化應該不用解釋。那發引到底是啥?古時候的人們在出殯時送喪的人會用紼(又叫引布)牽引著靈柩作為前導。所以發引其實就是在說出殯時抬出靈柩這件事。

圖片取自Unsplash

圖片取自Unsplash

跟稱謂有關的專有名詞?

  稱謂相關的詞也是不少人討論的話題,中文字博大精深。雖然我常常跟朋友說日文是最難學的語言,但中文每個字都有個別意義,相信外國人在學中文也是相當崩潰。接下來就來講講跟稱謂有關的幾個專用詞。

1. 顯考:以前國文課本有教,但我不確定現代有沒有教。顯考就是子女稱自己過世的父親,也有用先考,但用顯更表敬重。

2. 顯妣:妣則是敬稱過世的母親,同樣的有顯妣與先妣的用法。

3. 反服父/母:反服是指將喪服反穿,指的是替子女服喪的父母。

4. 杖期夫:既然稱謂是夫,那應該不難猜,就是妻子過世的人的自稱。杖是指拐杖,意思就是妻子過世過分悲痛需要拄著枴杖才能站起來。另外還有一種是不杖期夫,是指家中尚有長輩得照顧,不能過度悲傷,自然就沒有用拐杖的必要。

5. 未亡人:現在沒有人在用X3,未亡人是古代女性丈夫過世後的稱謂。要知道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下,丈夫過世後妻子也該隨之而死。當然不是真的要太太去自殺啦,只是用稱謂來表示。不過這種性別歧視真的是挺糟糕的便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晶品人文的沙龍
29會員
69內容數
人生只有一次的道別,你會體會到什麼? 走進殯葬業,才看透了豔陽下的黑與白。 用親身經歷,書寫親眼所見的人性色彩。
晶品人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25
本文提供如何與長輩溝通環保葬的技巧,包含提問法、剖析長輩需求、實際走訪及直接分析利弊等方法,協助讀者克服長輩對死亡議題的抗拒,順利推行環保葬儀。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8
環保葬的祭祀方式多元,兼顧環保與追思,例如使用可降解祭品、電子祭祀、自宅祭祀等,讓慎終追遠也能兼顧環保理念。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2025/04/11
俗話說,談錢傷感情,更何況是過世親人的終身大事-喪禮。傳統觀念認為事死如事生,縱使人走了,也該妥善的安排喪葬相關事宜。為此許多與喪葬有關的儀式和習俗也應運而生,以傳統土葬為例,選墓地、看風水、置辦棺木、出殯時抬棺的人力、準備儀式的法師、跑赦馬、過金橋、五子哭墓、孝女白琴、化靈厝。一長串的習俗儀式看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以早,我對「死亡」的想法是,人的身軀袂堪得,纘袂牢,生命停止,死去。   這幾若年,看著一个講法,有咧修鍊的人嘛咧講的是,是靈魂決定欲去矣!而且是靈魂先離開,浮佇空中,看著倒佇眠床頂的身軀。靈魂離開了後,心臟佮喘氣才停止。   修佛較有功力的師父,知影啥物時陣欲離開,事先共熟似的人告別。
Thumbnail
以早,我對「死亡」的想法是,人的身軀袂堪得,纘袂牢,生命停止,死去。   這幾若年,看著一个講法,有咧修鍊的人嘛咧講的是,是靈魂決定欲去矣!而且是靈魂先離開,浮佇空中,看著倒佇眠床頂的身軀。靈魂離開了後,心臟佮喘氣才停止。   修佛較有功力的師父,知影啥物時陣欲離開,事先共熟似的人告別。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與死的界限似乎逐漸模糊。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如何送別一位摯愛的親人,葬禮的方式也悄然變得重要。樹葬與傳統葬禮,這兩種形式的選擇,似乎反映了當代人對生命、死亡與自然的理解。它們的差異,遠不止於儀式與場所,還藏著對環境、對人心、對文化的深刻啟示。 ✍️1. 樹葬與傳統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生與死的界限似乎逐漸模糊。每當我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思索如何送別一位摯愛的親人,葬禮的方式也悄然變得重要。樹葬與傳統葬禮,這兩種形式的選擇,似乎反映了當代人對生命、死亡與自然的理解。它們的差異,遠不止於儀式與場所,還藏著對環境、對人心、對文化的深刻啟示。 ✍️1. 樹葬與傳統
Thumbnail
重大天災或人禍發生時,除了安頓逝者靈魂,更重要的是照顧活著的人。本文探討重大災害中的喪葬儀式,例如招魂葬、衣冠塚和紀念碑,並說明其背後意義及國家在重大災害發生時的處理原則。
Thumbnail
重大天災或人禍發生時,除了安頓逝者靈魂,更重要的是照顧活著的人。本文探討重大災害中的喪葬儀式,例如招魂葬、衣冠塚和紀念碑,並說明其背後意義及國家在重大災害發生時的處理原則。
Thumbnail
當死亡這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會產生遺族。 同樣是遺族,他們哪裡不一樣?
Thumbnail
當死亡這件事情的發生,必定會產生遺族。 同樣是遺族,他們哪裡不一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禮儀師一詞的來源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演變。從傳統的殯葬行業稱謂到現代的禮儀公司,經歷了語言和文化的變遷。文章也解釋了葬儀社與禮儀公司的不同之處,以及隨著時代轉型的必要性及挑戰。但縱使度過產業轉型,服務的熱忱與對往生者的敬重不曾改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臺灣禮儀師一詞的來源以及其在社會上的演變。從傳統的殯葬行業稱謂到現代的禮儀公司,經歷了語言和文化的變遷。文章也解釋了葬儀社與禮儀公司的不同之處,以及隨著時代轉型的必要性及挑戰。但縱使度過產業轉型,服務的熱忱與對往生者的敬重不曾改變。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最近的觀影經驗,一籮筐是關於死亡。 死後,仍然活著的至親是怎麼活著的。 死後,旁人是怎麼評論的。 死後,生者藉由你的死,來習得什麼。 對,自身的死亡,人生的結局,不單是以句點結尾。 因為,死者會變成課程。 如今這個社會依舊避諱談論死亡嗎? 大概是吧? 大概。 不把「死亡」作為標題,而是稱呼這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有關喪禮的專有名詞,特別是在華人文化中由於死亡的忌諱,導致社會大眾對相關概念的模糊與誤解。文章分類介紹瞭如何正確使用「去世」、「仙逝」等術語,以及與逝者年齡、儀式流程和稱謂有關的專有詞彙,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喪禮的文化背景與細節。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有關喪禮的專有名詞,特別是在華人文化中由於死亡的忌諱,導致社會大眾對相關概念的模糊與誤解。文章分類介紹瞭如何正確使用「去世」、「仙逝」等術語,以及與逝者年齡、儀式流程和稱謂有關的專有詞彙,幫助讀者更深入理解喪禮的文化背景與細節。
Thumbnail
本文介紹臺灣的西式喪禮,詳細說明其儀式流程以及與中式喪禮的不同之處。針對參加西式喪禮的服裝、出席時間、行為規範等規定進行解釋,並建議適合的禮物選擇與宗教儀式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本文介紹臺灣的西式喪禮,詳細說明其儀式流程以及與中式喪禮的不同之處。針對參加西式喪禮的服裝、出席時間、行為規範等規定進行解釋,並建議適合的禮物選擇與宗教儀式的注意事項。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Thumbnail
三本與人生整理、遺物處理和死亡意義相關的書籍,分別來自臺灣、韓國和日本。透過不同文化背景,作者探討死亡的啟發,以及對遺物整理的情感和經濟價值的不同看法。文章強調,死亡不僅是生命的終結,更是對生者的一種啟迪,透過整理亡者的遺物,我們能夠學會生命的珍貴與脆弱。讓讀者反思生與死之間的微妙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