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名、不立碑、不設墳,這些都是人們對環保葬的主要印象。環保葬把以往喪葬的繁文縟節精簡到最小規模,省去了龐大的金錢開支以及祭品資源的浪費。但不知你是否想過,一切從簡的環保葬又該如何祭祀故去的祖先和親人呢?另外,祭祀時要怎麼貫徹環保的核心思想呢?

圖片取自Unsplash
環保葬該如何祭祀?
華人文化強調慎終追遠,不少節日都有祭拜祖先的習俗,諸如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和冬至等。祭祖可謂是一件大事,但選擇環保葬並不代表祭祖就該被省略,甚至環保葬的祭祀也可以很環保,以下幾種方式提供讀者參考:1. 可降解祭品:祭品可說是祭祀環節中最容易造成浪費的一種資源。舉個簡單的例子,拜飯就是浪費食物的寫照。要知道禮儀業者準備的拜飯為了長時間放在供桌前祭祀,會加入較多的鹽抑制細菌滋生。通常拜飯祭祀後多會由廠商回收或是統一倒入廚餘。而環保葬大多是在環保葬園區進行簡單祭祀,祭品上可選擇花卉、水果、茶水等對環境較無害的祭品,且祭祀後也可帶回家食用。2. 電子或虛擬祭祀:祭祀時的另一大汙染源就是焚燒金紙和紙紮了,隨著環境保育意識的抬頭,不少國家都開始祭出措施。例如泰國四面佛寺就宣導不點鄉的文化,有助於降低空氣汙染。除了減少點香和焚燒紙錢外,近年元宇宙的興起也帶動了線上社群的發展,當然祭祀掃墓也不例外。不少人選擇線上祭祀平台來進行祭祀,不僅能減少傳統祭品的開支,也避免過度燃燒祭品,達到環境友善的目的。
3. 自宅祭祀:除了準備可分解祭品和電子祭祀外,環保葬由於僅有葬區,不立碑墳的情況下,骨灰都會混雜在同一塊區域。因此也有些人會自己在家設立小型的紀念區塊,藉此追悼祖先和祭祀。具體方法如下,可以準備小的供桌,在家中找一個合適的角落(可以委請風水師提供建議),擺上親人的照片、鮮花和蠟燭(若要環保也可用電子蠟燭)。在親人的忌日、清明等日子時準備茶水、糖果等祭品,雖不像傳統家族中神明廳那般嚴謹,但也能透過這種儀式感來達到懷念親人的目的。
4. 其他:環保葬除了強調環境保育的意義之外,我認為它也替傳統殯葬形式帶來的新的思維與變革。將繁文縟節簡化成精緻又不失敬意的流程,同時也讓哀悼科技蓬勃發展。除了上述幾種悼念的方式外,這裡再提供幾種方法:
一、用捐款的方式來榮耀過世的親人。
二、種花種樹綠化環境的同時,也能追悼故去的親人(記得種樹與花的土壤千萬別灑骨灰,以免土壤壞死。)
三、在親人離開的那天做些特別的事,例如舉辦家族聚會、做義工等,讓親人離世的日子變得分外有意義。
後記
親人離開的日子固然充滿悲傷與不捨,但我們仍能用創意、敬意和愛意打造專屬於自己的追悼方式,也讓親人離世的日子變的獨特且別具意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