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同步發表於筆者個人網站:https://hhming.moe/post/credit-card-voucher-entry-mode/
相信應該不少人都有魔法小卡,也很懂得怎麼簽帳消費,不過拿到手上無數張的簽單,你有想過上面的資訊代表什麼意思嗎?
身為工程師,信用卡約定條款一字一句看完的人,發現信用卡約定條款上確都沒說明簽單上的各種欄位到底分別代表什麼意思,也沒有銀行有特別的網頁說明,也是滿有趣的。可能是也沒人在乎?不過當年還是學生的肥宅我時間很多,在各方努力爬文拼湊下也是知道了一些皮毛。
不過年紀大了就容易什麼都忘記,昨天公司聚餐因為我有聯名卡可以打折所以由我負責先刷卡墊費,回來的簽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C
我知道是晶片,W
則是感應,但 CW
就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了,總不可能是先感應再插入刷卡機讀晶片吧。不過其他的代碼其實印象也很模糊,故在找答案的過程中,也寫下這篇當成小筆記。
如果看中文資料,可以發現那些英文叫做「Entry Mode」,但想找更進階的資料就比較找不到了,所以轉向現今正夯的 AI 求助。
以下這三段話是從 Claude 給出的回答(ChatGPT 根本答非所問,提示了幾次還是不行我就放棄了),經過濃縮後大致如下:
在簽單上卡號後方的
(S)
、(C)
、(W)
代表刷卡時的驗證方式,在信用卡產業中通常被稱為「交易輸入方式代碼」(Transaction Entry Mode)或「終端機輸入方式」(Terminal Entry Capability)。
不過這類資訊較為專業,主要存在於信用卡組織(如 Visa、Mastercard)的技術文件中,一般消費者比較難直接取得完整的代碼清單。這些代碼也可能因不同的收單行(merchant bank)或支付處理商(payment processor)而略有差異。
比較容易找到的參考資料是 ISO 8583(支付卡交易訊息規範)中的 POS Entry Mode,但這份文件偏向技術性質,主要是給金融機構和支付系統開發者使用。
事實上也有信用卡板的板友推文提及,台新的刷卡機比較常看到 T
,其他的則比較多是 W
。而我自己印象之前在中油(中信收單)感應時好像真的都是 W
的樣子,最近也都變成 T
了:
不過是否之前真的是 W
,我也不是很確定,可能要看是否哪天有看到過往的簽單才有機會確定了。
其他銀行呢?以家樂福(玉山收單)來說,一樣使用手錶的 Samsung Pay 感應,也是寫 T
:
雖然和 entry mode 無關,不過也可以順便提一下,「批次號碼」是此筆交易屬於第幾批次簽帳,商家上傳資料後就會改變;「調閱編號」則是在此批次中第幾筆交易,例如商家剛上傳過資料,你就來刷卡,此時調閱編號為 1。
有些商家可能每天上傳,有些則久久上傳一次,所以有可能會看到調閱編號數字很大的簽單,表示許多人持信用卡交易或是商家上傳頻率不高。
方格子好像沒有表格?總之我摸了幾下弄不出來,容我直接截圖個人網站上的表格使用。
此外有一些不確定或是資料互相衝突的,也整理放在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