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9 五月天《回到那一天 25 週年巡迴》@桃園國際棒球場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一些 murmur 寫在最前面,2024 一整年裡經歷不少次音樂喜好與政治立場之間的拉扯,有過糾結、失望的日子,學著接受曾經在同一條路上的人,在下個路口往另一條分岔路走去。
但在那些之後,總覺得政治正確與盲目追隨的光譜兩端,應該還存在更多並不是非黑即白的空間。或許不見得非得割捨某些早已深植血液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在曾經滋養過自己的土壤之上,長出屬於自己思想的枝枒,綻放出自由而鮮豔的花。
去年給自己的課題是不再賦予音樂人過多的意義,把某個人或是某種價值觀高高捧起,都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理解那些覺得和另一個個體無限接近的瞬間,不過是自己的情感投射,便不再寄託過多的期待,而是更聚焦於作品本身帶來的思索與感受,練習把意義收斂回自己身上,畢竟,人生中很多事情只能靠自己找到答案。
大概是因為這樣的心態轉換,好像漸漸能站在一個更抽離的視角去看喜歡過的人、愛過的作品,重新梳理音樂之於我現階段人生的角色。這次是帶著這樣的心情去看五月天的,我想,如果在文字面前保持誠實是我給過自己的承諾,那我還是想寫,在還想記得一點什麼的時候。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從五月天 1999 年出道開始算起,2024 年正好適逢二十五週年,因此這次的週年紀念巡迴以「回到那一天」作為命題,回顧過去走過的歲月,帶領觀眾回到與五月天相遇的那天,又或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那天。去年初從台中站起跑,經過三月的高雄世運場,在年底又回到桃園開唱。
舞台硬體方面,相較於前幾次巡迴,這次的製作規格全面升級,燈光、音響設備全部都架高於 LED 之上,保留下方完整的巨幅螢幕。初次進場時,看到舞台上方出現五顆球型 LED 懸掛在音響旁,不禁好奇這五顆球會如何與視訊畫面搭配,創造出什麼樣加成的效果。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開場影片以飛機劃過天際揭開序幕,巨大的機身從螢幕側方橫向降落,艙門對齊 LED 螢幕上的一道小門,緩緩向外開啟成為登機梯,團員依序走下飛機步上舞台。
隨著帶點電音舞曲感的〈OAOA〉一下,舞台中間的雙開螢幕開啟,正中央的巨大球型化作飛機的機頭,左右四顆小球則瞬間變身成為渦輪引擎。
〈孫悟空〉編曲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視訊以二次元風格將團員形象融合西遊記角色,整體頗有新意。經過控訴意味強烈的〈入陣曲〉,到了〈乾杯〉氣氛瞬間從戾氣轉為溫馨,上方的五顆球型螢幕也變成了五個團員公仔的表情。
緊扣這次巡迴的主軸,故事線帶入了時間的元素,舞台正中央的大球被打造成一台時光機,邀請觀眾一起回到最想回去的那一天。視覺用蒸氣龐克的風格呈現,帶有金屬科幻質感,卻又不失復古浪漫的底色。
〈透露〉以 BBS 站登入畫面開場,進入站台後出現 8-bit 像素電玩,Program 音色也採用類似的電子效果音。大螢幕上的五個遊戲角色在一輛紅色跑車上過關斬將,同時舞台上也真的出現了一比一大小的跑車,五個人搭上跑車,在〈瘋狂世界〉中開往延伸舞台。
整個段落像是回到九零年代的一趟巡禮,充斥著各式當年最流行的元素,PTT 是五月天早期與歌迷互動最密切的地方,紅色跑車則是復刻以前跑車造型的迴帶機,處處能看出製作團隊的彩蛋與玩心。
來到本次主題最核心的橋段,以時間軸為經緯,音樂作品為刻度,丈量二十五走過的點點滴滴。五人帶領全場走進唱片行,小舞台化身一台 CD Player,播放器螢幕上顯示著 1999,正是第一張專輯發行的年份。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1999.07《第一章創作專輯》
整個段落大致可以用每三張專輯作為一個分野,將二十五年的歷程切成三個階段,前三張專輯「藍色三部曲」是初出茅廬、稚氣未脫的五月天。
他們唱起讓全台灣的人第一次認識他們的〈志明與春嬌〉,大螢幕上出現的是師大附中游泳池畔的置物櫃,是第一張專輯的封面影像,也是樂團組成的起點。
2000.07《愛情萬歲》
第二章專輯選唱〈終結孤單〉、〈憨人〉,背景畫面重現了〈憨人〉 MV 中那個開了一扇小窗的監獄,即使肉體被囚禁,心靈卻依舊自由。歌曲尾聲由現在的五月天身穿當年的造型,原汁原味復刻專輯封面。

圖 / 截圖自五月天 2025 線上跨年演唱會 MAYDAY FLY TO 2025
2001.07《人生海海》
出現的是專輯封面那張擺在磚牆前、映著斑駁樹影的藍色沙發,耳邊傳來躁動的蟬鳴,讓人也回想起屬於自己的那年盛夏。
在製作第三張專輯的期間,五月天親手打造了他們的第一間錄音室,當時開玩笑命名為「大雞腿錄音室」,後來名字就這樣一路沿用至今。瑪莎的貓咪「菜頭粿」住進錄音室,成為五人口中的地下製作人。
專輯發行後,舉辦《你要去哪裡》台灣巡迴演唱會,是他們入伍前的最後一場演唱會。藍三時期的五月天熱血而張狂,在告別演唱會曲終人散之時,也象徵著青春年代即將謝幕,那時的他們都不知道,故事還會不會有以後。
2003.11《時光機》
暫別後的重聚本該意氣風發,然而這對五月天而言卻是一段悲傷低迷的時期,在錄製第四張專輯的期間,五人的精神支柱——怪獸媽媽生病住院,整張專輯處處牽扯著他們的思念之情,與來不及珍惜時光的悔恨。
偌大的舞台上只點亮一束光,怪獸彈著吉他唱起他在醫院照顧媽媽時,有感而發寫下的第一首作品〈九號球〉,空蕩的舞台上獨自一人的身影顯得格外孤單。
〈恆星的恆心〉隨著樂器和合聲加入,像是在給予強而有力的後盾。身邊有一群夥伴真好,這些年來他們是這樣築起屬於五個人的堅固堡壘,彼此扶持度過生命中的高低起伏。
2004.11《神的孩子都在跳舞》
成團五週年時,五月天推出了第五張專輯,也是第一次全員都有交出作品的專輯。他們回到錄製《愛情萬歲》的日本河口湖錄音室,密集地進行同步錄音,追求更極致、原汁原味的 band sound。
2006.12《為愛而生》
隨著團員陸續結婚生子,步入人生的下個階段,對「愛」開始有了不同的理解,因此創作的格局更為宏觀開闊,談及生命的意義、人類的起源,甚至於宇宙輪迴。整張專輯在編曲上注入大量管弦樂元素,展現磅礡的氣勢。
2008.10《後青春期的詩》
接下來的三張專輯定調為五月天的後青春,在歌詞的深度上開始更往內心挖掘。很喜歡這次〈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的視訊和燈光設計,從開始的黑白畫面,配合著歌詞自白色光束中折射出七彩色光,最後迸發成繽紛四散的光芒,為整座棒球場與每個人手上的螢光棒染上一道彩虹。
2011.12《第二人生》
2011 年底,馬雅預言的末日前夕,五月天推出了以世界末日為主題的第八張專輯,也同步展開《諾亞方舟》巡迴演唱會。這個巡迴是他們第一次唱進歐美多個指標性場館,隔年更憑藉這張專輯獲得第 23 屆金曲獎六項大獎,是樂團的一大里程碑。
整段舞台設計以樂團巡迴巴士為靈感,這輛巴士帶著五月天走向世界,看遍不同城市的風光後再駛向金曲獎,諾亞方舟真的載著五月天航向了無限。
2016.07《自傳》
專輯回顧橋段收尾在搖滾史詩〈成名在望〉,這首的現場不管聽了多少次,華麗大器的編曲、歌詞與畫面的緊密交織,讓震撼度始終不減。最後以第九張專輯的封面作結,整段一氣呵成的樂器編排與畫面串接,還有埋藏在各處的彩蛋,都精彩得令人折服。
〈任意門〉是《自傳》專輯中,貼合著五位團員生命軌跡創作出來的歌曲。很喜歡這次的舞台設計,團員分別站在高低不同的升降台上,輪流唱起屬於自己的故事,腳下踩的方塊出現一幕幕生命歷程的轉變,開始出現柴米油鹽的日常,最後再回到最初的起點:行天宮後怪獸的小房間。
「無論在哪條時間線,我們都會拚盡全力地回到那一天,組成五月天」歌單至此,為整個主題的核心故事線劃下完美的句點。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回顧過去其實是他們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這次巡迴到目前看了三站,一直在想為什麼要在成軍滿二十五年的此時,再一次地花這麼大的篇幅與力氣,為過去的歷程做全面性的總結。直到在去年的跨年線上演唱會影片裡,看到卡帶、唱片行、BBCall 這些舊時代的產物頻繁出現,好像突然對他們的起心動念了然於心。
想起他們在第九張專輯《自傳》發行後的專訪曾這樣說過:「我們的野心大一點,想寫這一個世代的人在地球上,我們曾經這樣生活過。幾百年、幾千年後,大家想了解這一代的人,聽這張唱片就會了解,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是這樣子生存過的。」
作為從類比跨入數位化的最後一代,在他們的成長與玩音樂的過程中,一定是真切地感受到世界的快速變遷。我想正因如此,他們才格外珍視屬於時代的情懷,始終守護著一種老派的浪漫,堅持讓這些過去的印記得以重現在演唱會中,成為與觀眾共享的時代記憶。
這次的回顧或許不只是為了記錄團員們的人生歷程,在繼續向前走之前再回望最後一眼,更是一份對這個時代的深情,想把此時此刻的我們與世界凝在一幀幀畫面中,拼命為曾經活過的世代留下一點痕跡。

圖 / 相信音樂臉書
現場歌單
< Opening >
01. OAOA
02. 孫悟空
03. 入陣曲
04. 乾杯
< VCR >
05. 透露
06. 瘋狂世界
07. 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約翰藍儂
< 專輯回顧 >
08. 志明與春嬌
09. 終結孤單+憨人
10. 人生海海+相信
11. 九號球+恆星的恆心+時光機
12. 讓我照顧你+回來吧
13. 天使+一千個世紀
14. 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
15.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諾亞方舟
16. 成名在望
< VCR >
17. DNA
18. 戀愛 ing
19. 派對動物
20. 離開地球表面
21. 一顆蘋果(點歌)
22. 小時候(點歌)
23. 心中無別人(點歌)
24. 搖滾本事(點歌)
25. 相信(點歌)
26. 八月愛人
27. 突然好想你
28. 轉眼
29. 任意門
< Encore 1 >
30. 知足
31. 溫柔
32. 笑忘歌
< Encore 2 >
33. 倔強
34.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35. 第一天
36. 雌雄同體
37. 香水
38. 頑固
39. 憨人+如果我們不曾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