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契約中的利息與違約金:法院判例解析與實務建議

借貸契約中的利息與違約金:法院判例解析與實務建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商業交易契約與借貸關係中,利息與違約金的約定往往是雙方合約的核心,但不當(或過高)的約定可能會因此違反法律規定而無效。本文以一則法院判決為例,解析利息與違約金的相關法律規範及其在實務中的適用,協助讀者掌握合法訂立借貸條款的原則。


一、案例背景:借款契約與爭議核心

本案中,原告與被告間簽訂借款契約,約定本金為美金22,133元,利息按月利率2%計算,並設定若逾期未還款,違約金按本金每日千分之五計算。由於被告未按時清償,原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清償本金、利息及違約金。

本案的爭點包括:

  1. 是否可請求超過法定利率部分的利息?
  2. 違約金約定是否過高,應否調整?

【特別說明】:依據110年7月20日新施行的民法第205條規定,法定利率上限為週年利率16%;而本案討論的案例判決為109年度所做成,所以當時仍為舊法,法定利率上限為20%。以下仍以判決內容進行摘要,請特別留意。


二、法律要點解析

1. 法定利率的限制

根據(判決做成時的)民法第205條規定,約定利率若超過週年百分之20,債權人對超過部分無請求權。此規定旨在防止高利貸行為,保護債務人,維護交易公平。

  • 實務適用
    本案中,雙方約定的月利率為2%,即週年利率達24%,超過法定上限部分無效,法院僅支持週年利率20%以下的部分利息請求。

2. 違約金的適當性

民法第252條規定,若違約金約定過高,法院得減至合理範圍。

  • 違約金性質:本案中,違約金的計算基準(每日千分之五)明顯過高。根據法院判決,違約金約定應考量:
    • 債權人的實際損害情況。
    • 社會經濟狀況及當事人履約能力。
  • 法院調整:法院認為該違約金約定過高,將其調整為週年利率15%的合理範圍。



3. 清償順序的適用

民法第323條規定,債務清償應依以下順序進行:先抵充費用,再抵充利息,最後抵充本金。本案中,被告曾支付美金1,584.79元,法院依上述順序將款項優先抵扣利息,餘額再用於減少本金。


三、實務啟示與建議

1. 合法訂立利率與違約金條款

  • 利率:在訂立借貸契約時,應確保利率不超過法定利率上限(本文撰寫時,法定利率上限為週年利率16%)。如有需要,可向專業法律人士諮詢,避免因約定無效而喪失請求權。
  • 違約金:違約金的約定應考量雙方履約能力及可能損害,避免過高或不合理,導致法院調整甚至無效。

2. 保存清償證據

債務人應保存匯款紀錄、收據或其他清償證據,以防止未來爭議。債權人則應明確紀錄債務清償狀況,避免因舉證不足而喪失權益。

3. 熟悉法律限制與救濟途徑

了解法律對利率、違約金及清償的規範,有助於借貸雙方依法保障自身權益。如遇爭議,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尋求公正解決。


四、結語

利率與違約金的約定,不僅是雙方契約自由的展現,也需受到法律的規範。本案說明了法院在處理相關爭議時,如何平衡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利益。建議在訂立借貸合約時,謹慎評估條款的合法性與合理性,避免日後爭端。

若您在借貸過程中遇到法律問題,或需協助審閱契約條款,本所樂於提供專業法律服務,協助您保障合法權益。如需進一步了解或預約付費法律諮詢,歡迎透過以下方式聯繫我們:

raw-image

黃鈺如律師資訊

| 預約法律諮詢 |

| 追蹤黃鈺如律師 |


祝福各位平安幸福,找到生活中的平靜。

avatar-img
黃鈺如律師的沙龍
71會員
80內容數
分享日常生活中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幫助大家對於法律有更多的了解。 若喜歡我的文章,也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謝謝你。 https://buymeacoffee.com/hyrlawyer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鈺如律師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仲介努力常被忽略,本文透過法院案例分析居間報酬請求權之成立要件、常見糾紛及應對方式,強調書面契約、佐證紀錄及法律協助的重要性,保障仲介專業價值。
本文探討合約的重要性,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一份好的合約不僅僅是條文清晰,更在於事前預演最壞情況,並設計好退出機制,避免合作糾紛。作者黃鈺如律師提供專業法律諮詢服務,協助企業降低合作風險。
簽約前,務必問自己這三個關鍵問題:1. 最壞情況你能承擔嗎?2. 合約真正保護的是誰?3. 若不如預期,你有解決空間嗎?一份好的契約,能確保雙方權益並減少爭端。
仲介努力常被忽略,本文透過法院案例分析居間報酬請求權之成立要件、常見糾紛及應對方式,強調書面契約、佐證紀錄及法律協助的重要性,保障仲介專業價值。
本文探討合約的重要性,強調預防勝於治療,一份好的合約不僅僅是條文清晰,更在於事前預演最壞情況,並設計好退出機制,避免合作糾紛。作者黃鈺如律師提供專業法律諮詢服務,協助企業降低合作風險。
簽約前,務必問自己這三個關鍵問題:1. 最壞情況你能承擔嗎?2. 合約真正保護的是誰?3. 若不如預期,你有解決空間嗎?一份好的契約,能確保雙方權益並減少爭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