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得見卻聽不清楚的困擾:陡降型聽力損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有過這種感覺嗎?聽得到聲音,但卻總是覺得聽不清楚?常常會錯別人的意思,問你要不要吃「包子」,但卻以為人家要請你吃「報紙」?今天將介紹什麼是陡降型聽力損失,以及對於這樣的個案,在生活中,會面臨到哪些挑戰,正文開始!!




陡降型聽力損失

在聽力報告的判讀上,大家應該還記得橫軸代表的是「聲音的高低」、縱軸代表的是「聲音的大小聲」!(沒看過或忘記得可以點這邊)

raw-image

目前還沒有明確定義,什麼樣的聽力損失叫做「陡降型聽力損失」,但基本上會通稱像左圖所箭頭所呈現的:低音很好,高音很差的聽力,為陡降型聽力損失!

而這樣的聽力特徵,通常比較常出現在老年退化性聽力損失、噪音性聽力損失等等的個案身上
(實際狀況,請依醫師診斷為主)





聽覺感受

通常陡降型聽力損失的個案,可能會有以下聽覺感受:

raw-image

安靜的環境或比較近距離的對話,聽得還算清楚,不過如果距離比較遠,或是環境比較吵雜,例如在餐廳、教室等,就會覺得聽得有點吃力,可能會覺得有聽到聲音,但聽不太清楚的感覺,就需要透過視覺線索(嘴型)去判斷!

原因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講的語音,包含了低音到高音,如同左圖黃色框出的區域,就是聽力學上常說的「語音香蕉圖」,將注音去做分類,找出在一般音量對話下,這些注音的高低大小位置


像是ㄗㄘㄙ等等,就會被歸類於比較高音且輕音(小聲)的地方!在所示範的聽力圖中可以看到,對於高頻聽力損失的個案來說「桃紅色的區域」,就是所聽不清楚的地方,剛好就是在部分單詞裡面,去分辨語音的地方,例如:「脆」「碎」等等。

所以,就會產生像前面提到的:有聽到聲音,但聽錯的現象!尤其是當環境比較吵雜,蓋住部分語音,或是講電話看不到對方嘴型提示的時候;另外,也有些個案可能會伴隨耳鳴的狀況,部分也會影響到聽覺的表現!



助聽器選配挑戰!

你可能會想說:「既然只有高音聽不好,這樣戴助聽器,應該比全部都聽不好的個案,聽得還好吧!因為還有低音可以靠自己的耳朵去聽」但!!對於選配聽力師和陡降型聽力損失的個案來說,可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例如

(1)戴上助聽器覺得耳朵悶悶的,自己講話有回音,像在山洞裡面說話,隨時隨地拿著麥克風講話的感覺。

(2)戴上助聽器後,覺得聲音變得好尖銳,小朋友的哭聲、洗手和沖馬桶的水聲、辦公室同事敲鍵盤的聲音等等,都變得十分刺耳,馬上就想把助聽器從耳朵上拔下來。

(3)感覺有戴助聽器跟沒戴一樣,甚至有時候沒戴助聽器還聽得比較清楚!環境聲音都變得很大聲,想聽的語音都聽不清楚!


以上這些都是陡降型聽力損失的個案,在戴上助聽器後,經常反映的狀況,通常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進行適應和調整!這時候就需要一名專業的聽力師,找到個案在戴上助聽器所困擾的細節狀況,以利進行後續的調整和衛教,幫助使用者在戴上助聽器後,可以改善自己的生活品質!


好啦~以上就是今天針對「陡降型聽力損失」的分享,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和發問,我們下次見囉~~掰掰!







哈囉~我是聽力師 語涵👋 這邊會分享聽力師的工作日常和聽力相關知識! 還有不定期分享自由行的旅行筆記和好吃食物~ 歡迎大家留言聊聊天交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文介紹單側聽損的常見困擾,例如聲音辨識方向困難、平衡問題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挑戰,文章也討論了幾種聽覺輔具的選擇,包含一般助聽器、骨導式助聽器、跨傳式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並說明其適用情況和選配注意事項。此外,文章也提及自2021年起,政府陸續修法,更重視單側聽損者的權益,提供相關補助和資源。
這篇文章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耳塞,包括通用型耳塞和訂製型耳塞,並說明瞭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耳塞。文章也分享了不同類型耳塞的設計概念,例如睡眠耳塞、工作用耳塞、游泳耳塞和通勤用耳塞,以及個人使用耳塞的經驗。
本篇文章探討噪音對聽力的影響,包括噪音型聽力損失的種類,如暴露強度和時間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耳朵以避免聽力損失。透過瞭解不同音量對耳朵的長期影響,呼籲大家在生活中注重聽力健康,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來保護耳朵,特別是在高噪音環境中。
本文深入探討聽力損失的成因,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的相關問題。透過易懂的「聽覺路徑」解釋,幫助讀者瞭解聲音如何被耳朵接收並送至大腦進行理解。同時,還涵蓋了常見的聽力損失原因及後續的處理建議,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面臨聽力問題。希望能增進對聽力健康的認識,並鼓勵大家重視聽力檢查。歡迎留言討論與分享經驗!
現代助聽器不再是過時的象徵,而是融合最新科技的高端產品。本文介紹了六大助聽器的尖端技術,包括自動程式切換、健康數據蒐集、遠端調整、多元藍芽配件、特殊聽力支援及持久電力等,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享受聆聽的樂趣。透過這些功能,助聽器不僅增進聽力,也改善使用者的生活品質。
本文介紹助聽器的降噪功能,解釋突噪聲抑制、風噪聲抑制、回饋音抑制,以及方向性麥克風技術,旨在提高助聽器使用者的聽覺舒適性,並讓他們在各種環境中更清楚地聽到重要聲音,降低不必要的噪音影響。透過這些技術,助聽器不僅是單純的聲音放大工具,而是更智能化的聽覺輔助設備。希望本文能幫助讀者更瞭解助聽器的魅力。
本文介紹單側聽損的常見困擾,例如聲音辨識方向困難、平衡問題以及社交生活上的挑戰,文章也討論了幾種聽覺輔具的選擇,包含一般助聽器、骨導式助聽器、跨傳式助聽器和人工電子耳,並說明其適用情況和選配注意事項。此外,文章也提及自2021年起,政府陸續修法,更重視單側聽損者的權益,提供相關補助和資源。
這篇文章介紹了各式各樣的耳塞,包括通用型耳塞和訂製型耳塞,並說明瞭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耳塞。文章也分享了不同類型耳塞的設計概念,例如睡眠耳塞、工作用耳塞、游泳耳塞和通勤用耳塞,以及個人使用耳塞的經驗。
本篇文章探討噪音對聽力的影響,包括噪音型聽力損失的種類,如暴露強度和時間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耳朵以避免聽力損失。透過瞭解不同音量對耳朵的長期影響,呼籲大家在生活中注重聽力健康,並提供了一些實用的建議來保護耳朵,特別是在高噪音環境中。
本文深入探討聽力損失的成因,包括外耳、中耳及內耳的相關問題。透過易懂的「聽覺路徑」解釋,幫助讀者瞭解聲音如何被耳朵接收並送至大腦進行理解。同時,還涵蓋了常見的聽力損失原因及後續的處理建議,提醒各年齡層都有可能面臨聽力問題。希望能增進對聽力健康的認識,並鼓勵大家重視聽力檢查。歡迎留言討論與分享經驗!
現代助聽器不再是過時的象徵,而是融合最新科技的高端產品。本文介紹了六大助聽器的尖端技術,包括自動程式切換、健康數據蒐集、遠端調整、多元藍芽配件、特殊聽力支援及持久電力等,幫助使用者更好地享受聆聽的樂趣。透過這些功能,助聽器不僅增進聽力,也改善使用者的生活品質。
本文介紹助聽器的降噪功能,解釋突噪聲抑制、風噪聲抑制、回饋音抑制,以及方向性麥克風技術,旨在提高助聽器使用者的聽覺舒適性,並讓他們在各種環境中更清楚地聽到重要聲音,降低不必要的噪音影響。透過這些技術,助聽器不僅是單純的聲音放大工具,而是更智能化的聽覺輔助設備。希望本文能幫助讀者更瞭解助聽器的魅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聲帶萎縮,聲帶萎縮的原因分為三種: 先天性:聲帶在發育的過程中因感染或是其他造成傷害的原因或疾病而成。 外傷性:因聲帶手術或是其他聲帶刺激造成的結痂沾黏或變硬是聲帶音質變差。 退化性:常見於老人,因聲帶組織退化而成。
Thumbnail
豆比學習手語三年來,初期與聾人交流常感疲憊,因手語不流利且文字理解力有困難。
Thumbnail
推薦給聽覺型學習者的三種學習管道,Podcast、HyRead書籍朗讀和ChatGPT x iPhone輔助使用的朗讀。
Thumbnail
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而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此時便應考慮使用助聽器了。如果發現您或您的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Thumbnail
當聽力開始衰退時,往往不僅僅影響個人的社交能力,還可能對認知功能造成深遠影響。研究顯示,聽力損失與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聽覺系統也會逐漸退化,這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當日常交流變得困難,許多人可能會選擇避免社交活動,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加速認知功能的衰退。
Thumbnail
助聽器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聽力受損的人群正逐年的增加當中,臺灣65歲以上年長者約有40%為失能性聽損,也就是說每三個長者就有一位有聽損的問題。當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助聽器品牌和型號時,消費者常常感到困惑;過去給大家印象價位非常昂貴的助聽器,近年來是因為什麼原因漸漸平價化?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依據我所知道的許多聽損兒案例,成長路上總是充滿各種艱辛與挑戰,不得不說這社會挺殘酷的,可以說對聽損並不是很友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此篇文章好像在講「失智症的成因之一」是「聽力受損」,這部分是我第一次聽到的資訊,但也充滿困惑,例如你摘要的重要資訊寫到:「大腦便會進行代償作用,將負責思維和記憶區塊所需的資源移轉用來處理這些模糊的音訊,而導致前述二項高階的認知功能受到影響,進而增加失智的風險。」這段文字讓我驚訝!
Thumbnail
關於聽障生,你認識多少? 你知道他們聽不清楚還是聽不見? 你知道配戴輔具可能降低生活上的難度嗎? 跟其他孩子相較,故事裡的聽障生張家龍立足於校園生活需要具備的勇氣遠比常兒還多,幸好遇到良師願意同理他的角度彎下腰傾聽,善用班級經營對話技巧讓常兒進一步認識《跟你我不一樣的聽障兒》。
Thumbnail
今天來談談聲帶萎縮,聲帶萎縮的原因分為三種: 先天性:聲帶在發育的過程中因感染或是其他造成傷害的原因或疾病而成。 外傷性:因聲帶手術或是其他聲帶刺激造成的結痂沾黏或變硬是聲帶音質變差。 退化性:常見於老人,因聲帶組織退化而成。
Thumbnail
豆比學習手語三年來,初期與聾人交流常感疲憊,因手語不流利且文字理解力有困難。
Thumbnail
推薦給聽覺型學習者的三種學習管道,Podcast、HyRead書籍朗讀和ChatGPT x iPhone輔助使用的朗讀。
Thumbnail
助聽器的介入時機對聽損者相當重要,而聽力損失一般在30至40分貝左右時便會逐漸影響到日常溝通與生活品質,此時便應考慮使用助聽器了。如果發現您或您的家人看電視、講電話越來越大聲,也有「聽不到」、「聽不清楚」或是「聽不懂」的狀況時,就需要預約更專業完整的聽力檢測及諮詢。
Thumbnail
當聽力開始衰退時,往往不僅僅影響個人的社交能力,還可能對認知功能造成深遠影響。研究顯示,聽力損失與認知能力下降之間存在著密切關係。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聽覺系統也會逐漸退化,這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當日常交流變得困難,許多人可能會選擇避免社交活動,這不僅會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還可能加速認知功能的衰退。
Thumbnail
助聽器在現代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聽力受損的人群正逐年的增加當中,臺灣65歲以上年長者約有40%為失能性聽損,也就是說每三個長者就有一位有聽損的問題。當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助聽器品牌和型號時,消費者常常感到困惑;過去給大家印象價位非常昂貴的助聽器,近年來是因為什麼原因漸漸平價化?
Thumbnail
仰望著同一片藍天 前幾天有兩位聽障人士來店裡買東西,雖然她們主要都打手語,但還是有稍微用簡單的口語溝通。 可能我是聽障的關係,她們走後,同事跑來跟我討論。 「剛那兩位好像不會說話?」 「不會說話?怎麼說?」 「我看她們都打手語啊!」 「這樣說不對,聽障不等於不會說話......」
Thumbnail
依據我所知道的許多聽損兒案例,成長路上總是充滿各種艱辛與挑戰,不得不說這社會挺殘酷的,可以說對聽損並不是很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