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去過非洲的幸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舊同學從社交媒體看到我去年到非洲的相片,相聚時便問我有關當地的情況及我怎樣生活,於是我便把到當地前打了幾多劑疫苗,去到當地吃什麼及如何跟他們溝通等大小細節跟她分享。原來這位同學也曾到過非洲看動物大遷徙,但她去當地的體驗完全跟我不同,當時她逗留了約莫十天,還花了港幣五萬元,她住的是最少達四星級的酒店,並且每餐也相當豐富,毫無疑問我這個旅程在各方面也實在沒能夠跟她比較,因為是兩個不同的目的和層次,但心底中其實我卻絲毫沒有羨慕要有着跟她一樣的非洲經驗。

記得在去年我還在猶豫是否前往非洲短宣的時候,其中一位教會的妹妹鼓勵我若果條件許可下怎麼都要前往非洲一次去傳福音,因為這是她成為基督徒以來一直的夢想,就算這次是我能夠去到而她未能去到,我也有着為她達成她心願的目的。我其實不只一次聽到有基督徒說要去非洲短宣,雖然我沒有同一樣的夢想,但我也沒有輕忽他們有這樣遠大的心志和抱負。

去非洲當然可以去看動物大遷徙,亦可以好像我幾年前到摩洛哥跑馬拉松一樣,抽出三天的時間先到撒哈拉沙漠的外圍,然後騎着駱駝走進沙漠,最後搭起帳篷看滿天繁星,不過能夠前往非洲做一些與當地人靈魂及生存有關的事情,其實比起我在非洲跑馬拉松及在沙漠騎駱駝其實更有意義和價值的。

小時候知道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曾經發生大饑荒,一些慈善機構及傳媒發起賑災活動,那算是我對非洲第一個印象,雖然那時候還未信主耶穌,但也都希望能夠出一分力幫助那邊捱餓的小朋友。過了很多年,非洲雖然間中仍然會發生饑荒,但令我更深印象的卻是當地有很多孤兒,我沒有想過做甚麼震災,反而能夠將愛和關心帶給那些孤兒就更好了。

這次到非洲,感恩真的能夠前往當地的孤兒院,雖然所作的義務工作很微小,但卻還了我一個小心願。其實就算沒有到非洲,我也知道自己相當幸福,而這次到非洲,也實在見識到當地人如何生活及當中的困境。

事實上,透過這次旅程,非洲對我而言再不只是電視的畫面或者是從媒體得來的知識,更多是踏足這個土地而了解到當地的情況,例如明白到當地的氣候如何帶來困難,又或者當地的政府或人民的習慣如何令當地的發展充滿難度,這些皆不是媒體或書本三言兩語就能夠向外人說出來,就算是我在那邊逗留了一個半月,我相信我所應識的也只是皮毛,但已經比較立體了。

近日,教會有另一位弟兄剛剛從肯亞回來,他們承接了我們早前的侍奉工作並作更深入的發展,但當他嘗試作更深入侍奉工作的時候卻發現當地的宗教領袖原來也帶給當地人很大的信仰難處,他們就好像是耶穌活在地上那段時間的文士和法利賽人一樣,本來應該是把人帶到神面前,原來卻是攔阻人歸於神,當他再告訴我們怎麼會有這樣的說法,我因著曾經到過非洲及接觸過當地的宗教領袖和基督徒,便勾起當時發生過的片段和記憶,便發現他所說的也真是不無道理。

的確,當地人的信仰發展進程跟氣候一樣也是不容易改變,回到香港之後我不時也想想究竟我可以如何幫助到當地的教會及真誠的基督徒,我知道就算我可以作的也只是杯水車薪,但因為曾經到過當地的緣故,今日我知道可以如何替非洲禱告,同樣,也因為曾經到過當地,我知道今日我能夠在這裏是很幸福,幸福不單是說到肚腹的飽足,也是在屬靈上能夠不受限制,這樣的見識及想法也惟有是真正踏足非洲才明白的。

(28·01·25)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和一位舊同學而現在是小學教師的教會姊妹相聚,大家也有一段時間沒見面,出來見面時閑話家常,我問她農曆年假期會不會去什麼地方旅遊,她說不會了,並說現在通常都是在暑假才去旅行,我再問她現在去旅行會去哪兒,會否趁較長的假期去歐洲多玩一下,聽到歐洲她好像有更大的反應,她立即補充說去旅行都是為了輕鬆而已⋯⋯
前年從大洋洲的短宣及美加的旅程回到香港之後,相隔十多年再次去更新自己的履歷和重新撰寫求職信去尋找合適的工作。在上一份工作中雖然不失去給求職者面試的機會,亦向很多課程申請人教授面試的技巧,但換轉我是求職者的角色而被人面試,也知道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再次面試,我準備好了沒有呢?
曾經,每逢到了十二月初或一月中,報紙雜誌便會有些聖誕節或情人節專輯,除了介紹聖誕及情人節的好去處之外,每每都有很多飲食的推介及大酒店自助餐的優惠,那時真的會按着自己的預算及時間表作出選擇,吃聖誕和情人節大餐是人生某一段時期的重要節目,預訂了之後便會萬千期待地等候當日和太太吃一頓豐富及難忘的晚餐⋯⋯
一位專修運動的教會姊妹暫別香港,我們一班弟兄姊妹跟她歡送,大家說到她的恩賜和分享跟她的回憶,我邊自嘲邊稱讚這位姊妹說我和她都是主修運動,她沒有把所學的「收收埋埋」,將所學到的教導大家,學以致用,例如如何做伸展運動及有正確的運動姿勢,相反我則從來沒有教導別人做運動,真是枉費社會資源和大家厚愛⋯⋯
每年臨近完結,很多人都會為着過去一年很多特別或深刻的事情而感恩,我同樣不會例外,只是有時我們卻忘記了感恩一些看來平凡但卻十分重要的事情,例如自己及家人擁有健康、自由和安全等⋯⋯
如果在北非要騎駱駝去沙漠看滿天繁星的夜空,到俄羅斯要看洋蒽式的建築,到澳洲要去看大堡礁,到美國西岸要去看大峽谷,那麼去東非應該就要去看動物了。更正確的說,去東非其實應該要去看動物大遷徙⋯⋯
和一位舊同學而現在是小學教師的教會姊妹相聚,大家也有一段時間沒見面,出來見面時閑話家常,我問她農曆年假期會不會去什麼地方旅遊,她說不會了,並說現在通常都是在暑假才去旅行,我再問她現在去旅行會去哪兒,會否趁較長的假期去歐洲多玩一下,聽到歐洲她好像有更大的反應,她立即補充說去旅行都是為了輕鬆而已⋯⋯
前年從大洋洲的短宣及美加的旅程回到香港之後,相隔十多年再次去更新自己的履歷和重新撰寫求職信去尋找合適的工作。在上一份工作中雖然不失去給求職者面試的機會,亦向很多課程申請人教授面試的技巧,但換轉我是求職者的角色而被人面試,也知道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再次面試,我準備好了沒有呢?
曾經,每逢到了十二月初或一月中,報紙雜誌便會有些聖誕節或情人節專輯,除了介紹聖誕及情人節的好去處之外,每每都有很多飲食的推介及大酒店自助餐的優惠,那時真的會按着自己的預算及時間表作出選擇,吃聖誕和情人節大餐是人生某一段時期的重要節目,預訂了之後便會萬千期待地等候當日和太太吃一頓豐富及難忘的晚餐⋯⋯
一位專修運動的教會姊妹暫別香港,我們一班弟兄姊妹跟她歡送,大家說到她的恩賜和分享跟她的回憶,我邊自嘲邊稱讚這位姊妹說我和她都是主修運動,她沒有把所學的「收收埋埋」,將所學到的教導大家,學以致用,例如如何做伸展運動及有正確的運動姿勢,相反我則從來沒有教導別人做運動,真是枉費社會資源和大家厚愛⋯⋯
每年臨近完結,很多人都會為着過去一年很多特別或深刻的事情而感恩,我同樣不會例外,只是有時我們卻忘記了感恩一些看來平凡但卻十分重要的事情,例如自己及家人擁有健康、自由和安全等⋯⋯
如果在北非要騎駱駝去沙漠看滿天繁星的夜空,到俄羅斯要看洋蒽式的建築,到澳洲要去看大堡礁,到美國西岸要去看大峽谷,那麼去東非應該就要去看動物了。更正確的說,去東非其實應該要去看動物大遷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曾經猶豫、曾經想放棄,但作者最終選擇勇敢踏出舒適圈,體驗了一個月的海外生活。這段旅程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回憶,更讓她學會了面對挑戰和勇敢追夢,也讓她更理解了「做人需要經歷,做作家更甚」的道理。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歐洲大旅行前的內心掙扎和結婚後的心路歷程。作者提及了對外在表現的追求及對自我的觀察和探索。同時,文章以個人觀察和感受為主,並附上個人獨特的心理諮商觀點。
Thumbnail
20230730 首次踏上非洲大陸 充滿緊張興奮期待~~ 我~~~到非洲了耶!!!!!!! 在有點小的機場排很久, 等出關 其實亂亂的, 到底有沒插隊都不曉得, 出關後趕快換錢~~ 據說在機場內換的匯率較"正常" 機場門口就看見久違的FISH和AKI 人到齊後,先去某旅館
Thumbnail
不管是遠行還是歸來, 每一次的心情總是會有著不同的體會。 旅行是貼近生活的一種實現與融入, 開拓眼界視野讓心更加寬廣。
05/17/2014 後記 日期:12/22 地點:Taipei (65m)   桃園機場,我和旅伴們互道再會。 再會了,人生中能有幾次壯遊的機會。 並約定好下次我們在非洲的旅程。   回到家中放下行李,迎接我的是媽媽的笑臉。 這個兒子莫名其妙的跑去一個她不知道的地方,消失了二十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我曾經參加過一些旅遊團。   旅遊團是團體活動,住在固定的旅館,吃在固定的餐廳。 接觸的無非是領隊、導遊、司機、服務生,很難接觸當地民眾。 到的景點,都是已經開發的,安全的地方。   不過,我也曾經一個人旅遊過,感覺又不一樣了。   那是民國88年,我去中國大陸旅遊了一個月。  
Thumbnail
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出國、旅行, 我從來沒有嚮往這件事, 即使有出過國,對我來說, 目前就是一個體驗或完成事情後的成就感(例如帶爸媽出國或自己第一次出國就是這樣的心情...) 還有我很討厭,別人說:「要趁年輕多出去看看」 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 很多時候,會接到別人詢問出國後的體驗,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從高中開始,我對旅行一直有很強烈的執著,因此大學後,我打過不少工,當過作文批改助教、補行班行政、家教,甚至在路邊舉過招牌,最終存了一點錢,加上家人贊助,大學四年間去過美國打工度假、到中國當交換學生等。 21歲時,我便獨自到中國西塘打工換宿,這篇文章分享的是,如何用超低預算完成一趟深度旅遊體驗。
曾經猶豫、曾經想放棄,但作者最終選擇勇敢踏出舒適圈,體驗了一個月的海外生活。這段旅程不僅帶來了豐富的回憶,更讓她學會了面對挑戰和勇敢追夢,也讓她更理解了「做人需要經歷,做作家更甚」的道理。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歐洲大旅行前的內心掙扎和結婚後的心路歷程。作者提及了對外在表現的追求及對自我的觀察和探索。同時,文章以個人觀察和感受為主,並附上個人獨特的心理諮商觀點。
Thumbnail
20230730 首次踏上非洲大陸 充滿緊張興奮期待~~ 我~~~到非洲了耶!!!!!!! 在有點小的機場排很久, 等出關 其實亂亂的, 到底有沒插隊都不曉得, 出關後趕快換錢~~ 據說在機場內換的匯率較"正常" 機場門口就看見久違的FISH和AKI 人到齊後,先去某旅館
Thumbnail
不管是遠行還是歸來, 每一次的心情總是會有著不同的體會。 旅行是貼近生活的一種實現與融入, 開拓眼界視野讓心更加寬廣。
05/17/2014 後記 日期:12/22 地點:Taipei (65m)   桃園機場,我和旅伴們互道再會。 再會了,人生中能有幾次壯遊的機會。 並約定好下次我們在非洲的旅程。   回到家中放下行李,迎接我的是媽媽的笑臉。 這個兒子莫名其妙的跑去一個她不知道的地方,消失了二十
旅遊是為了擴展眼界,學會謙虛 前言 有的時候舒適圈待久了,真的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有的時候同溫層後久了,真的是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自己旅遊過幾個國家,覺得已經不容易了—比起那些一輩子沒出過國,或者不可能有機會出國的人來說—。看到人家有點吹噓的提到自己旅遊過三十幾個國家,哇,一聲,
Thumbnail
我曾經參加過一些旅遊團。   旅遊團是團體活動,住在固定的旅館,吃在固定的餐廳。 接觸的無非是領隊、導遊、司機、服務生,很難接觸當地民眾。 到的景點,都是已經開發的,安全的地方。   不過,我也曾經一個人旅遊過,感覺又不一樣了。   那是民國88年,我去中國大陸旅遊了一個月。  
Thumbnail
身邊的朋友都喜歡出國、旅行, 我從來沒有嚮往這件事, 即使有出過國,對我來說, 目前就是一個體驗或完成事情後的成就感(例如帶爸媽出國或自己第一次出國就是這樣的心情...) 還有我很討厭,別人說:「要趁年輕多出去看看」 我一直不太懂,為什麼? 很多時候,會接到別人詢問出國後的體驗,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