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力量》衝突,不一定是為了勝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只在乎吵贏並打垮對手,就意味著你投入衝突的動機錯誤。健康且有建設性的衝突,是為了幫助人們覺醒,認清彼此有著需要解決的問題,重點在於加強意識和推動正面改變。

只要你拿出最好的表現,並以高尚優雅的方式進行,你就已經獲得最真實的勝利,可以昂首闊步地離開。

說不定你已在對手心中埋下懷疑的小小種子。對方離開衝突現場後,每當回想這次交流,你的話語便可能會點燃他內心的衝突,使得他漸漸覺得自己不一定正確。隨著時間過去,也許他會轉而接受不同觀點。就算不會,至少你曾經勇於嘗試。


— 《衝突的力量》喬恩‧塔弗  Jon Taffer
蔡心語 譯

raw-image


書語智慧 Wisdom Pages

avatar-img
5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iceMimi 芮思米米 的其他內容
你永遠不可能得到全部,也永遠不可能失去全部。 你出生那天就中樂透了。
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這個人際技巧同樣適用於家裡的老人。
如果你是一個樂觀者,不需要慶幸。如果你是一個悲觀者,也沒必要過於難過。樂觀和悲觀只是天生的氣質而已,我們可以做悲觀的發光體,也可以做樂觀的發光體,我們不需要去改變這種氣質,覺察它、接受它就可以了。
真正的獨立是心理上的。 獨立並非完全不依靠他人,而是正視自己、面對恐懼、提出要求,有些地方照顧人,有些地方則願意被人照顧。 —《挑對時機做自己》林仁廷
蒼鷺說:「......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
不要讓挫折打碎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讓臨時改道決定自己的心態。永遠準備好調整、重新校準,並堅持下去,以某種方式變得更好。
你永遠不可能得到全部,也永遠不可能失去全部。 你出生那天就中樂透了。
讓別人喜歡你的最好方法,不是去幫助他們,而是讓他們來幫助你。 這個人際技巧同樣適用於家裡的老人。
如果你是一個樂觀者,不需要慶幸。如果你是一個悲觀者,也沒必要過於難過。樂觀和悲觀只是天生的氣質而已,我們可以做悲觀的發光體,也可以做樂觀的發光體,我們不需要去改變這種氣質,覺察它、接受它就可以了。
真正的獨立是心理上的。 獨立並非完全不依靠他人,而是正視自己、面對恐懼、提出要求,有些地方照顧人,有些地方則願意被人照顧。 —《挑對時機做自己》林仁廷
蒼鷺說:「......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緒。如果你否認它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
不要讓挫折打碎自己的注意力,不要讓臨時改道決定自己的心態。永遠準備好調整、重新校準,並堅持下去,以某種方式變得更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爭個是非對錯,又如何, 證明你是對的、是好的,又如何, 反思自己的心念與糾結,反思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這些都會隨著個人的生命歷練調整與轉變; 練習臣服與信任, 信任生命之流會帶領你前往真正適合的地方。
去看到我們為什麼要競爭、要比較、為什麼會視自己為受害者, 受害者是無力的、被支配的, 事實上,卻是我們指使自己感覺無力與被支配; 覺察與反思這樣的內在狀態, 這個就是需要我們去調整,為自己負責的地方。
把「尊重」放進心裡,不要認為你一定能夠改變別人!
讓你有自信的,不是觀點,而是感受, 是即使你做錯了、輸了,仍相信會被自己全然接納著, 讓你有勇氣的,不是贏了,或做對了, 是你背後強大的支持,讓你無所畏懼的出發。
即使每個人都跟你站在不同邊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
想要與對方交心,你先接受了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想法,同樣的你也不需要隱藏你內心的情感,只要真誠的說出你的想法即可,這樣對方才有機會認識真實的你,才有可能對你敞開心胸。 只有情感的互動才會產生共鳴,有共鳴才會有下一個共鳴,或是更深入的話題,總是要有人先開始。 交心並不是關於贏得或失去,而是關於理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但不必要因為跟自己不同就去批判或攻擊 換個角度想 我們在學習或是想要改變什麼的時候 反而是經常需要保持更開放、客觀的態度 才能從中學習到一些什麼 因此與自己不同並不一定是壞事 但是因為這樣去攻擊 那就是壞事了
爭個是非對錯,又如何, 證明你是對的、是好的,又如何, 反思自己的心念與糾結,反思個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這些都會隨著個人的生命歷練調整與轉變; 練習臣服與信任, 信任生命之流會帶領你前往真正適合的地方。
去看到我們為什麼要競爭、要比較、為什麼會視自己為受害者, 受害者是無力的、被支配的, 事實上,卻是我們指使自己感覺無力與被支配; 覺察與反思這樣的內在狀態, 這個就是需要我們去調整,為自己負責的地方。
把「尊重」放進心裡,不要認為你一定能夠改變別人!
讓你有自信的,不是觀點,而是感受, 是即使你做錯了、輸了,仍相信會被自己全然接納著, 讓你有勇氣的,不是贏了,或做對了, 是你背後強大的支持,讓你無所畏懼的出發。
即使每個人都跟你站在不同邊
Thumbnail
這個世界的確有一種追求完美、凡事挑剔、永遠批判,把負面情緒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他們以為不斷提出問題便會顯得高瞻遠矚,只要踩低別人就可以拉高自己的身價⋯⋯
想要與對方交心,你先接受了對方跟你不一樣的想法,同樣的你也不需要隱藏你內心的情感,只要真誠的說出你的想法即可,這樣對方才有機會認識真實的你,才有可能對你敞開心胸。 只有情感的互動才會產生共鳴,有共鳴才會有下一個共鳴,或是更深入的話題,總是要有人先開始。 交心並不是關於贏得或失去,而是關於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