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夏宮就有冬宮,聖彼得堡的冬宮(Winter Palacej 是俄羅斯歷史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曾是俄羅斯帝國沙皇的宮殿,如今是艾爾米塔日博物館(Hermitage Museum) 的ㄧ部分。
故事要從18世紀初說起,彼得大帝(對!又是他!)從瑞典手中奪取涅瓦河沿岸地區,開始建設聖彼得堡。他在現在冬宮的位置上建立了一座較小的宮殿,作為自己的住所。但很快覺得不夠霸氣,於是他的繼任者們開始不斷升級改建,最後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冬宮。到了伊麗莎白女皇(彼得的女兒)時代,她直接請來義大利建築師巴托洛梅奧-拉斯特雷利,用預算無上限的姿態打造出一座擁有1500間房間、117個樓梯、1945扇窗戶、1100個門的巨型巴洛克宫殿。
冬宮最輝煌的時代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那個靠政變上位、愛寫情書、還超會收藏藝術品的女沙皇)。1764年,她心血來潮,從歐洲買了一大堆藝術品:真接在冬宫開了一個私人畫廊,還取了個文青名字一一「艾爾米塔目」(法文的意思是「隱居之所」)。冬宮在她手上從沙皇辦公室變成了世界最頂級的私人美術館,順便還辦了無數場舞會、派對,讓宮殿充滿了貴族的香水味和八卦。
時間來到 1905年,俄羅斯人民終於受不了沙皇的壓迫,成群結隊來到冬宮前,打算和平請願。但結果居然是沙皇的士兵直接開槍,讓這一天愛成了「血腥星期曰」。這一槍,不只打碎了人民的希望,也埋下了未來革命的種子。到了1917年,人民已經不是來「請願」了,而是直接衝進來「接管」了!布爾什維克黨在列寧的帶領下,趁著黑夜發動十月革命,成功佔領冬宮,把臨時政府一舉推翻。不過,根據後來的記錄,其實冬宮當時的守衛並不多,幾乎沒有什麼像樣的戰鬥,但蘇聯後來的電影「十月」還是把它拍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畢竟,歷史嘛,有時候需要點戲劇效果。革命成功後,沙皇家族被清算,冬宮也正式愛成了一座博物館,所有以前只有皇室能看的珍寶,現在人民都能看了。然而,這座宮殿還得再熬過一場二戰。1941年,納粹德國圍攻列家格勒,冬宮也被炸得不輕,好在館方事先把大部分藝術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才沒讓文化遺產灰飛煙滅。戰後,蘇聯花了大量時間修復冬宮,
1950年代重新開放,成為俄羅斯最重要的文化地標之一。
今天的冬宮,達文西、林布蘭、拉斐的畫掛在牆上,俄羅斯皇室的寶石和法貝熱彩蛋擺在玻璃櫃裡,孔雀鐘依然每天準時報時,冬宮成為世界上最豪華的美術館之一,曾有的香水味、血腥味、火藥味,都隨時時間飛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