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We are the World》所得到的獎。根據下面的小字卡描述,這是一張刻花的金屬唱片,表彰此專輯賣出超過300萬張。我還是第一次看到金屬的唱片!
珍藏
我今次很想介紹一下我收藏關於MJ的書。
唱片、影音產品市面上應該還有賣。現在那麼多影音平台,也十分盛行,要聽到他的歌和看到他的影片可謂易如反掌,但書我想現在除了二手市場,應該很難找到了,因為已經是15年前出版了。
在我心目中,書仍然很難取代,即使有影音產品。
從小到大,只要搬家或大掃除,第一項丟的一定是書,因為又笨重又難保存,加上很多時候看完一次便不會再看。這次我為著重溫而特意搬了出來。
但關於MJ這批書我無論如何都不會丟掉,也不會賣出,因為現在已經很難找,將來更找不到。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珍藏,這些書也是我的珍藏。
他的自傳《Moonwalk月球漫步》
這本書我有中、英文版!更有英文電子書版!他的唯一自傳我當然不能錯過!2009年時還特意買了一套詞典軟件來查看,結果…當然到現在都沒看完…
中文版已經不好懂了,還說英文!
雖然沒看完英文版,但在有限看過的段落裏,我覺得中文版不算譯得太好…有些用字和感覺…但中間他講那幾張有名專輯的錄製過程,譯者能理解和寫出仍然令我很佩服。
中文版是軟皮的,而英文版是硬皮,很厚,裏面也有很多照片。可能不少大家都見過,但聽說書裏的是MJ親自挑選。
他的自傳我挺推薦。從別人口裏說起他成長、發跡、創作等已經聽過很多,這次不如由他親自來說。MJ迷更是必修。
《誰殺死麥可傑克森》
這本在這系列提過多次,不是第一次來看我文章的朋友一定略知一二。我也有篇文章專門介紹此書。
不同時間看這本書有不同感受,有時會覺得很大快人心,有時則很不開心和心痛。我很多時候會被其中一句感動到。
我非常希望此書能在所有人的書架出現。
《Michael Jackson—King of Pop 1958-2009》
我覺得這本嚴格來說不能叫作「書」,一來是本紀念特刊,二來比較像場刊。我有想過形容為雜誌,但還是不貼切。
它是每日鏡報獨家授權出版,所以內容全是英文,幾乎全是照片,可以說是本照片集,從小到大按時期排序,偶然出現一些見過MJ或訪問過他的專欄作家寫寫跟他的往事,但只得幾篇。
現在互聯網資訊那麼發達,書內沒有照片在網上找不到或特別罕有,但它是紀念他的離開而出版,還是很值得擁有。
《1958-2009 Michael Jackson Life of a Legend》
這本跟上一本一樣,不能叫作「書」,也是一本紀念特刊。
這本特刊挺大和厚,作者是Michael Heatley,應該有英文版,但我這本是台灣中文版,封面橫額寫是「國際中文版」。
我覺得唯一可取的是很多照片,以及歌迷寫給他的信。
跟上一本不同,這本有記述從他小時候發跡、各時期的資料和人生大事,很多字,所以那麼厚。乍看之下資料很多,但我覺得不知有多少是真,例如一開始便記述MJ排行第五,但在Jackson家他排行第七,不算姐妹,光算兒子才排第五,但文中沒有清楚說明。對MJ略有認識的人都會有點意外。
另外,也會提到一些MJ的負面說法,例如到了後期,就是2000年以後,MJ想跟一些新冒起的音樂人合作,對方卻不領情。不是不准說MJ的負面話,但這是一本紀念特刊,我不覺得寫這些是適當的事,起碼我作為MJ迷,買本刊物懷緬偶像,不是想聽負面事。還有一些感覺像個人意見,例如MJ約30歲時在適婚年齡,但偌大的夢幻莊園只得他一個主人,什麼「不知他會不會想要一個傑克森太太同住」這類話,我不覺得應該加進去。不知作者或者加進去的人出這本書是想表達自己的情感,還是紀錄和懷念MJ。如果是後者,根本不需要這些話語,焦點也偏離了。
因此我覺得還是看照片算了。
跟上一本一樣,沒什麼照片在網上找不到了,沒有哪張特別驚奇和罕見,但照片內的夢幻莊園真的很大;而他三個巡迴演唱的照片連著看,真會感覺到這個男人很不可思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魅力!
而讓我最感動的,是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歌迷寫給他的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歌迷寫很感恩和慶幸跟他在同一個星球活過。這也是我的心聲!
雖然我以前很討厭MJ,但從來沒覺得他跟我活在同一個星球,甚至同一些年份很噁心。不好意思,我討厭的人多的是,遠遠也未想他消失。
可是當他走了,我成了他的粉絲,真的很感恩和慶幸跟他「一同活過」,而不是當他是一個歷史人物;不過十分可惜的是,一同活的時候我沒有好好珍惜過他,等他走後才認識他。
很多歌迷都寫深受他啟發,也多少影響了他們的生命和道路。MJ這個人很有趣,很多人都會受到偶像、一些歌激勵,但MJ可以改變一個人,不單是陪伴、在黑暗時期中給予力量,而是帶來新的價值觀、有一個很好的榜樣、繼而很想成為他。不一定是音樂和表演範疇—受這方面影響的人更多,而是想成為更好的人、更加出色。
《Dancing the dream》
這本排到最後才寫因為花了很長時間才看完…
老實說,我根本看不懂。
這是MJ第二本書,繼1988年的自傳之後,也是他最後一本書;1992首版,2009再版。我當然是2009年才買,1992年我還小,可能聽過MJ但不認識,更不會有錢買書。
這是一本詩集、散文集和感想,跟上次的自傳截然不同。我上網查過到底是不是像上一本那樣代筆—不是覺得他找人代筆有什麼問題,首先是想清楚知道到底是誰寫,二來其實大人物讓代筆完全不足為奇,很多政客名人的發言都不是自己寫,可能是給出主旨要點,其餘的讓人代寫。如果每篇文稿都要自己寫實在太煩太花時間了。
可是我找到作者都是他。1995年他在網上聊天室回答歌迷的問題時也證實了。
同時他也說了,這本書沒有名人八卦、他自己的資料及花邊新聞這些人們很感興趣的內容,所以本書並沒得到很大關注。我想有人、甚至喜歡他的人沒聽過也說不定。
據說這本書是他在《Dangerous》tour的感言,其中一個不受關注的原因是推出時他不在美國,沒怎麼宣傳。
我本身不喜歡「詩」這個體裁和表達形式,別說英文,連中文的也敬而遠之,完全不懂欣賞。詩講求的是意境,一來我覺得很抽象,二來理解出來事物真的以跟作者有天壤之別!我寧願看小說,交代得清楚和詳細點好。
剛買回來時我好像只讀了僅僅一次…以前沒什麼掃譯筆,查字典很不方便,查完字,詩的文法句型又跟平常不同,依然理解不到,草草叫做「看完」便算,還是看照片圖畫居多。這本多了很多手繪,但不是出自MJ之手。
今次特意找出來,很努力地從頭看一遍,真的每個字都看!雖然是不明白他的詩,但很感受到他對孩子、自然環境、動植物的愛,對環境被破壞很痛心。他真的很希望人類能改變,去愛大自然和別人。
這種心思城市人很難理解,像我這種從小住高樓大廈的人,所謂的植物只是家樓下種的樹和路上灌木;大自然只是每年一、兩次全家人去郊野公園燒烤,而我被咬到兩條腿都是蚊叮;動物嘛,最多就是蚊子。就算我現在住近郊的村屋,感受到的也不是什麼大自然氣息。(不好意思,我本身也不喜歡動物和什麼大自然環境,寧願在家睡覺;去海邊沙灘倒不介意。)
我很感受到他文字的溫柔。他談論這本書時,說這一般來說他是用歌和舞蹈表現的內容,現在只是換了用文字來呈現。
雖然他也有作歌詞,也是種用文字來表達的方式,但看書總覺得不同。我總覺得文字的力量很大,因此我也選擇做文字工作者。讀著會覺得他好像在跟我說話,我也在領略他的心思想法。音樂和歌詞輸出的能量和感覺很直接,而在紙上的字要自己慢慢體會感受。
他說過想為兒童寫詩。要不是1993年那宗官司影響得他太深,說不定他有更多書或詩集面世。
他不是以巨星Michael Jackson的身份來寫這本書,而是單純是人類的Michael。我想他是希望人們認識這面的自己,而不是只留意他巨星那個身份。
要說我對這本書最深印象的一篇,一定是講一條口渴小魚的故事。大家一看到這句肯定會覺得奇怪—魚還怎麼會口渴?但MJ想說的是其實有些事物,例如大自然的餽贈、人本來便有的愛,早已存在在我們周圍,根本不用苦苦追尋,奈何我們好像瞎了看不到,就像口渴的小魚。這個故事小魚四周向其他魚說:「Excuse me, but I am thirsty.」我總是很記得。
我雖然不算很看得懂這本書,但覺得這本書很特別。
這幾本書因為開始有點年紀,所以有點發黃、偶然有一、兩頁膠面的會黏住,也有點霉味…所以我總是說實體書很難保存。然而我總覺得MJ的書很特別,一來數量很少,其他人寫他的很多;二來很不同他的歌舞。
我也希望今次透過書來回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