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翁的超重裝量產機。」
作為薩克系列MS的後繼機,薩克III被設計為高度多功能,能夠執行幾乎任何任務類型,並且開發了多種選配部件。相較於經典的MS-06薩克II,薩克III在各方面都有大幅提升,擁有更強的裝甲、超過兩倍的輸出功率、三倍的感測器範圍以及四倍的推進加速度。此外,它還配備了各種新型光束武器。機背整合了推進劑槽與靈活的微型姿勢推進器,進一步提升了巡航距離與機動性。
U.C.0096年,新吉翁殘黨組織「帶袖的」部隊使用了改裝型的薩克III。這些機體的前裙甲經過重新設計,內建兩具副腕,使其能迅速展開並同時揮舞雙光束軍刀,在近身戰中令敵人措手不及。此外,袖章部隊的薩克III左肩裝甲也被替換為薩克III改的肩部裝甲。
隨著第一次新吉翁戰爭的持續,新吉翁軍不斷研發更先進且更強大的MS,並推出了兩種競爭設計作為新型量產前線機體的候選方案:AMX-011 薩克III與AMX-014 杜賓狼。薩克III的設計目標是作為舊吉翁公國經典(且高度多功能)的MS-06薩克II系統的正統後繼機。其採用模組化結構設計,使裝甲、背包與其他部件能根據任務需求進行更換與客製化。然而,儘管薩克III具備優異的性能與靈活性,最終仍敗給了性能更強大的杜賓狼,因此僅進行了有限生產。
在都柏林殖民地落下作戰中,一架薩克III由拉卡·達卡蘭駕駛,他駕駛該機與幽谷交戰,並擊落了卡拉巴領袖小林隼人的強襲運輸機德戴改,導致其戰死。另一架則經過改裝,成為AMX-011S 薩克III改,供恩朵拉號艦長兼MS駕駛員馬修麥爾使用。
在第一次新吉翁戰爭末期的短暫內戰中,薩克III機體曾由哈曼·坎恩的忠誠部隊駕駛參戰。到了U.C.0096年,仍有部分機體倖存,並被「帶袖的」部隊在拉普拉斯事變期間投入使用,這些機體經過改裝,配備了新型武裝,並施加了「帶袖的」部隊標誌性的裝飾。其中一架曾在工業7號戰役中與RGM-89D 傑鋼D型交戰,擊墜該機後,隨即向獨角獸鋼彈開火,但攻擊被迴避。最終,該機被YAMS-132 羅森祖魯的誤射擊毀。同年,在地球上亦發現薩克III的蹤跡,其中一架由一個不明海盜組織的首領駕駛,該組織曾襲擊駐紮在新幾內亞的吉翁殘黨基地。
之前做過發行日期稍早一點的薩克III改,這次作的則是真正的量產版本,雖然名義上還是大量沿用,但整體的造型、武裝在內的各種內容其實落差很大的,而落差最大的地方就是薩克III不同於薩克III改的白色配色了。
而薩克III在外型上遠比我原本以為的還要俊俏一點,雖然可動部分真的不是很OK,但整體壯碩的外型給人一種難見的壓迫感,忠實還原設定進行比例設計的結果就是,雖然是早期的模型,但在外型上的設計顯得格外的壯碩,很不像早期的機體,初鋼跟MK-II擺在旁邊就是整整的小了一號。
以現在的角度來看,薩克III在模型說明書、組裝過程上不得不說還是很令人勸退,碩大的湯口跟難以忽視的大量PC件都是困擾,腳底板的安裝也很反直覺,但整體的成果是令人滿意而期待的,不會特別推薦,但可入手。
最開始還是來個簡單的正面站姿,薩克III某程度上其實真的是帥慘了。
從這邊可以看見薩克III魁武的身形。
側面照,有少數的刻線,如果有功力好的可以就這些對薩克III補強蠻多細節。
背面,富戴了兩管噴氣的儲藏罐,兩側可動。
有一體成形的光束軍刀,但整體上是簡陋的。
正面的光束軍刀握持。
也可以拿光束步槍,薩克III的光束步槍前端可以伸出自由活動的光束刃,但這邊只給了很簡陋的一體成形零件搭配PC件,所以稍嫌鬆垮。
最後一張收尾的照片。
A板件-20個零件
B板件-2個零件
C板件-26個零件
D1板件-20個零件
D2板件-10個零件
G板件-13個零件
H板件-19個零件
PC件-34個零件
貼紙-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