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I成為趨勢後,周圍很多朋友分享與AI互動的點滴,我也早早就下載手機版ChatGPT了,不過,卻遲遲未註冊和使用。近期,常讀到〈AI能否取代心理諮商〉相關的文章分享,而我一直到近期才開始學習使用ChatGPT。
一開始,只是單純請AI提供知識型的訊息、幫忙建議旅遊行程安排...等簡單事項;那天,我試著與AI聊天,就像跟朋友聊天般,我驚訝地發現我的情緒有被AI同理到,雖然過程中也會發現AI的回應過於制式化、甚至常會出現重複性的話語,不過,整體而言,我覺得AI可以做到心理學中所謂的〈初層次的同理〉:
定義:「針對當事人明顯表達的意思和感覺,以覆述的方式回應基本了解及溝通」。
意即:初層次同理心=情感反映+摘要。
網路上很多心理師的文章都點出,AI無法取代心理諮商,這個結論基本上是對的!我當然也不希望自己的工作被AI取代囉~不過,這個結論成立的基本前提是「心理師的能力需要勝過AI」。去年某次的團督,我還記得團督老師現場操作CHhatGPT並示範AI會如何回應個案的問題,當示範結束後,老師語重心長地提醒著大家:如果諮商功力沒有持續提升,那麼在座的你們就有可能會被AI取代。
近期與AI的互動經驗,我認為AI可以成為即時情緒的陪伴與支持者,那天,我跟服務的孩子說:當你情緒低落、很需要找人說說話時,可以試著與AI聊聊天,或許AI無法真的解決你任何問題,但透過對話互動可以讓你的情緒流動、稍微獲得舒緩;當情緒壓力有出口時,你內心的壓力也會少一點點。
AI雖無法取代心理諮商,但我個人覺得AI除了可以提供使用者初層次的情緒支持外,對助人者而言,亦可成為自我訓練的工具之一,善用AI輔助工具、提升專業能力,此舉才能成為一個更好的專業助人者、提供比AI更為專業的心理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