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談談加密貨幣的入門知識,適用於對加密貨幣完全沒有概念的投資新手。那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吧。
或許妳不了解什麼去中心化,也不是幣圈人,但在2025的今天,或多或少有聽過誰誰誰因為炒幣而財富自由提早退休的事蹟。早餐店的婆婆媽媽也時不時在談論比特幣、狗狗幣的漲跌情況,更甚者,川普在當選總統後,宣布把比特幣列為國家重要發展資產。
這些都讓加密貨幣變得越來越重要‼️
- 不一定要真的投入資金,但至少了解相關概念,也可以讓自己不至於跟不上時代了吧(?
什麼是加密貨幣
首先來講講什麼是虛擬貨幣?
根據2012年歐洲央行的定義為:「一種無法律約束,由開發者發行與管控,在特定成員中接受和使用的數位貨幣。」
簡單來說,虛擬貨幣為一種數位貨幣,就像是儲值得來的遊戲幣,平台上的蝦幣,都算是一種。
那什麼是加密貨幣?
加密貨幣是指透過去中心化及加密技術創作出來的虛擬貨幣,那第一個誕生的加密貨幣是大名鼎鼎的比特幣。
2008年10月一個化名中本聰的帳號在密碼學的論壇上發表了一個非常完整的加密貨幣產生過程,完整程度幾乎為手把手教學的程度。
所以很快網路上的網路上頂尖工程師就開始搭建比特幣系統,世界上第一個加密貨幣就此產生。
之後的許多加密貨幣也都是按照比特幣的原理創造與運行。所以有人把彼特幣之外的加密貨幣都叫做山寨幣。(就是一種除了我以外在座各位都是垃圾的概念啦🤣)
加密貨幣運作原理
加密貨幣的原理主要有兩個
分別為去中心化與區塊鏈技術
去中心化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突破,原本的法定貨幣都是透過一個中心的政府單位來控管與紀錄貨幣流向。
如果這個中心角色有公信力的話,就可以保證貨幣穩定交易與發展。
但隨著2008年金融危機,人們開始意識到把貨幣控制全放在政府其實是一件危險的事情,有人開始提倡一個去中心化的貨幣系統。
但問題來了,如果沒有中心化的統一紀錄,誰都可以說自己的帳戶餘額有100萬,誰真誰假也無法辨別,那貨幣存在就沒有意義了。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學界,直到中本聰的論文出現,他提出了區塊鏈技術的概念。
區塊鏈技術,白話說就是多人協作的共同帳本。
簡單說就是當一筆交易發生時,全部的節點都會紀錄下此交易,這就讓竄改變得非常困難(要改動50%以上節點才可以達到)。
所以這就確保了加密貨幣系統可以運行。(關於區塊鏈的技術,如果要完整說明可能又需要一篇文章來說明🥲,而且也偏離投資的話題了,目前只需要了解這些就可以了😌)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關於虛擬貨幣的知識,可以閱讀這本書。
《The Basic of Bitcoin and Blockchain》
但過於理論化,對於投資本身沒有太大幫助,我們只需了解上述基礎知識即可。
挖礦
早期傳統的挖礦:透過消耗運算力,維護區塊鏈並獲得獎勵
一句話解釋:驗算區塊鏈節點來維護運行,可能掉落獎勵。
傳統的加密貨幣挖礦是礦工透過大量運算能力驗證交易的過程,目的是維護區塊鏈網路的安全和運作
每一筆加密貨幣交易(帳本)都需要被驗證,才能確保交易的真實性,
礦工運用大量硬體的計算力和電力去解決數學難題(驗證交易),確認後,這些交易會被打包成一個區塊上傳到區塊鏈上(記帳)。
第一個成功解題的礦工會獲得加密貨幣作為獎勵,而因為挖礦過程會釋放新的加密貨幣進入市場流通,所以被稱為挖礦。
包括像是Bitcoin比特幣,Ethereum以及其他陸續出現的區塊鏈,這些區塊鏈之所以能夠確保去中心化、資料不被竄改、確保區塊鏈的安全性,就是因為有大量的礦工消耗算力進行驗證
而礦工之所以願意付出電力或資金進行挖礦,是因為有挖礦獎勵會激勵礦工,區塊鏈會給出加密貨幣作為回報,產生良性循環。挖礦也是傳統加密貨幣產生新幣和完成交易的流程。
現在的挖礦:付出努力獲得加密貨幣獎勵就稱為挖礦
早期的加密貨幣挖礦,是礦工記帳獲得獎勵,但現在擴展到更多元的形式,
只要是「付出努力獲得加密貨幣獎勵」就叫挖礦,包括在許多的交易所,只要是類似給予獎勵的機制,有些都會使用「挖礦」這個詞。
如何交易虛擬貨幣
交易所:一個提供買賣虛擬貨幣的平台
入金:把錢存進交易所
出金 :把錢提領出交易所
目前主流交易所主要有三種入金方式
1.信用卡買幣:綁定一張信用卡或visa卡
2.電匯轉帳:用線上轉帳的方式,把本國貨幣轉入交易所帳號
⚠️這是我私心推薦的方式,也是主流新手使用的買幣方式
原因有二
1.風險比較低:透過線上銀行轉帳,就算
2.較容易上手:只要有銀行或郵局等可以提供線上轉帳功能的,就可以馬上購買
3.C2C:不透過交易所買幣,直接和第三方購買,通常手續費較高,且沒有第三方監督(題外話:就算是標榜沒有第三方的貨幣,最後還是依賴第三方監督,人類終究逃不過第三方嗎?😩),風險比較高
我們來詳細說明一下 電匯轉帳:
流程: 銀行帳戶>>台幣交易所>>國際交易所
我們可以直接把錢轉入台幣交易所的帳戶,轉成其他穩定幣後,再轉入其他國際交易所進行複雜的合約或槓桿交易。
目前台灣有23間合法的交易所(可以轉台幣進去,且該交易所通過金管會規定)

台幣交易所(常見): ACE Bitopro Max(現貨為主)
國際交易所: 比較多額外的功能可以使用,但是不支援台幣轉帳,所以才需要經過台幣交易所當連結的橋樑!
常見國際交易所:
幣安、OKX
推薦國際跟本土都各選一個交易所來使用並精熟即可!
我是用 Max 和 OKX。
如何購買:
流程:TWD>>USDT>>虛擬貨幣
平台會用採本位制呈現:
EX: BTC/ USDT (用USDT為本位換成BTC)
下單方式:按下成交後,交易就完成了。不像台股一樣有T+2的扣款緩衝期
身分驗證:
KYC (know your customer): 身分驗證
2FA :二次驗證 (EX: Google authenticator)
這些都是為了保證該帳戶的安全性與避免洗錢!
就像你去開證券戶也要帶上證件,進行身分驗證,在平台進行虛擬貨幣交易也是一樣的道理。
滑點與深度
滑點(Slippage) 滑價: 在做買賣交易時,不能買在原先預定最理想的價位
>>為了順利成交,只好付出比較高的代價去買
深度:交易量大小
交易所越大,深度越大,更不可能產生滑點的情況
錢包 💰
區塊鏈錢包:一個可以讓你使用區塊鏈服務的介面與瀏覽器,不是真的有錢放在這裡
公鑰:錢包地址
私鑰:一組密碼,要有密碼才有加密貨幣的存取權
冷錢包:離線、實體方式存取密碼的錢包
熱錢包 🔥:連結到網路上的錢包
幣的種類 🪙
法幣:國家發行的中心化貨幣
加密貨幣:
主流幣(大幣) >>BTC比特幣....市值大的幣
小幣 :市值小的幣
穩定幣:和法幣掛勾 >>USDT泰達幣 BUSD
炒作幣(空氣幣): 沒有實質作用的幣 >>狗狗幣
山寨幣:抄襲而來的幣>>LTC 來特幣
傳銷幣:假幣(詐騙)>>唯卡幣
區塊鏈轉帳與代幣標準
代幣標準:分辨不同的區塊鏈
ERC-20:是以太坊智能鏈Ethereum,通常用來傳送ETH,以及一些在以太坊鏈上發行的代幣。
TRC-20:則是Tether 公司的TRON區塊鏈,通常在傳送由USDT時會選擇這個鏈。
BEP-20:代表幣安BNB智能鏈,通常是使用幣安交易所或錢包的人可以選擇。
Gas fee燃料費: 給礦工的手續費
衍生性金融
智能合約:是一種將雙方的協議條款,並用代碼形式在區塊鏈上運行,儲存在一個公共資料庫中,不能被更改。(一點都不智能喔)
ICO 首次代幣發行 : 虛擬貨幣公司發行一個新的加密貨幣來籌措資金。
(IPO:發行股票 vs ICO:發行加密貨幣)
去中心化
DeFi:去中化花金融
Dapp:去中心化App
DAO :去中心化組織
NFT: 非同質化代幣
常見的虛擬貨幣
1.比特幣(BTC)
2.乙太幣( ETH)
3.泰達幣(USDT)
2025.04 尼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