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米奇17號》:純美式,沒有韓味,也意味著沒有奉俊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奧斯卡最佳影片《寄生蟲》導演奉俊昊新作《編號17》(《米奇17號》)將於3月7日上映,改編自愛德華·阿什頓科幻小說《米奇7號》,羅伯特·帕丁森、娜奧米·阿基、馬克·魯法洛主演,是一部科幻冒險黑色喜劇。 出於對奉俊昊導演的期待,3月2日我去看了點映場。一向以關注社會議題、擅長黑色幽默諷刺著稱的韓國類型片導演,拍起好萊塢商業大片會是什麼樣子呢?


raw-image

(以下內容含有劇透,介意勿食) 先說我個人的結論,是成熟的好萊塢商業大片,從裡到外都很美式,沒有韓味,但這也意味著,沒有奉俊昊。 影片不乏黑色幽默與政治諷刺的隱喻,鏡頭調度、特效等技術上也沒有什麼可挑剔,唯獨缺乏奉俊昊在以往韓國電影中獨特的尖銳感,既不夠荒謬也不夠深刻;科幻元素雜糅缺乏新意,複製人/克隆人、殖民外星與蟲族大戰······


raw-image


人物情感以及人性的東西都淺淺帶過,淪為故事的邊角料,主角米奇17號的人物塑造更是僅僅服務於設定,沒有深入探討“我是誰”或生死的議題,擁有自我主體意識的“消耗品”是人嗎?在反復的死亡中是否找到一定想活下去的理由?類似議題還是得看電影《銀翼殺手》系列和《月球》。 米奇被設定為在外星球從事危險實驗而不斷死亡、隔天又被列印出來的“消耗品”,正如他的名字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小白老鼠;有趣的是大陸宣傳用了“宇宙牛馬”這樣的字眼試圖引起“地球牛馬”們的共鳴,也是這部電影諷刺意味最強的地方——資本主義對勞動力的完全物化。


raw-image


其實,無論宇宙或地球,底層牛馬們都是上層的消耗品。物盡其用,用完就丟,甚至“地球牛馬”都不需要用高科技機器去“列印”,源源不絕、前赴後繼、競爭上崗。看了電影就會知道,“列印”只是一個比喻,現實的米奇編號到多少號了呢? 另外一個諷刺的點是馬克·魯法洛飾演的指揮官,明顯是影射美國總統川普,瘋瘋癲癲、愛作秀的表演型人格。不同于現實的點是,川普又從“印表機”裡回來了,再次上任。而電影裡的因為太蠢、被主角反殺,竟然也沒留下資料,以致于“永生”只是一個夢。


raw-image


電影中對雙重體禁令的邏輯也不夠有說服力,指揮官主張一個靈魂一個身體,但米奇17和米奇18,他們被認可是有靈魂的嗎?如果米奇17、18作為消耗體而存在,是一個死了再列印一個新的,還是兩個輪流上崗,或用作對照組同時做實驗(效率更高),又有什麼關係。我的意思是,殺人犯同時有三個當然不好,但是本來就是被控制、被實驗的工具人同時出現兩個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影片高潮想必是蟲族大戰,確切地說是人類單方面野蠻殖民,人家原住民只想要救回自己的蟲寶寶,恐嚇一下人類罷了。


raw-image


不知道為何外國人對外星生物/種族的想像總是各種各樣的蟲子類怪物?是因為人類覺得自己是最高形態,想像外星生物只能是噁心低賤的東西嗎?傲慢且匱乏的想像力······看多了甚至覺得蟲子挺眼熟(?)建議害怕蟲子的人謹慎選擇觀影。 我看過最有新意的對外星生物的想像是“一片海”,出自《索拉裡斯星》(塔可夫斯基電影《飛向太空》原著小說)。


raw-image


最後再來談一下導演奉俊昊。他的電影我看過不少,《殺人回憶》、《漢江怪物》、《寄生蟲》······但是後來最多次回想的其實是《母親》,金惠子飾演的母親偏執又瘋狂的跳舞的模樣,每次想起來都會覺得好厲害。 “敘事上的極端設定、驚悚、黑色幽默,帶有政治立場和觀點的人文反思,同時又兼顧高品質的商業電影元素,這些是奉俊昊電影獨具一格的魅力風格。”(《電影概論》) 《編號17》和《寄生蟲》那些無論題材、類型還是深刻程度都沒有可比性,就淺淺對比一下同樣偏向商業片又同為科幻題材的《雪國列車》——用不同車廂隱喻等級制度、強烈而鮮明的視覺效果,人性矛盾和烏托邦的結局,都反映出奉俊昊超乎一般想像力和創造力。


raw-image


而《編號17》很可惜沒有這種力量,結局反派指揮官和夫人死亡,大家民主地決定摧毀印表機,米奇17號重新獲得了姓名,與外星生物和諧共生,我只覺得這種大團圓結局十分無趣······ 整體來看,《編號17》還是一部可以輕鬆觀看的爆米花商業大片。故事流暢帶點幽默,全員演技線上且政治正確。就是故事不太能細糾,問就是設定。如果放低預期,絕對不會是一部爛片,但我還是要寫這篇批評,因為這樣的電影可以是隨便哪個有點實力的外國導演來拍,但左思右想都覺得,這不應該是奉俊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霧風誌小聚
19會員
72內容數
霧風誌,一個有情懷的小誌,韓影、韓劇評論文章創作~
霧風誌小聚的其他內容
2025/04/23
共用名字的兩人在情感上早已密不可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4/23
共用名字的兩人在情感上早已密不可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Thumbnail
2025/04/21
2025/04/21
2025/04/17
今後必須要節制地殺人了......要想和世玉繼續這麼生活下去的話。
Thumbnail
2025/04/17
今後必須要節制地殺人了......要想和世玉繼續這麼生活下去的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Jojo Rabbit兔嘲男孩》,是由塔伊加維迪提自編自導,於2019上映的英語黑色喜劇劇情電影。改編自克莉絲汀盧南斯的小說《牢籠中的天空》,除了虛構的希特勒以外,主要角色都有出現在電影中,由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湯瑪遜麥肯錫、山姆洛克威爾和史嘉蕾喬韓森主演。本片在多倫多國際影展首映,獲得觀眾票選大獎
Thumbnail
《Jojo Rabbit兔嘲男孩》,是由塔伊加維迪提自編自導,於2019上映的英語黑色喜劇劇情電影。改編自克莉絲汀盧南斯的小說《牢籠中的天空》,除了虛構的希特勒以外,主要角色都有出現在電影中,由羅曼格里芬戴維斯、湯瑪遜麥肯錫、山姆洛克威爾和史嘉蕾喬韓森主演。本片在多倫多國際影展首映,獲得觀眾票選大獎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代表介紹,每一部作品的介紹都提供中文片名、導演,以及香港、臺灣、澳門上映或上架串流平臺等資訊。
Thumbnail
《Poor Things可憐的東西》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於2023年執導的奇幻史詩成長電影,由艾瑪史東、馬克魯法洛及威廉達佛主演。本片以其眩目的色彩,天馬行空的背景、紮實的成長劇情以及艾瑪史東超脫凡人的演技著名,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作為第80屆的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
Thumbnail
《Poor Things可憐的東西》是導演尤格藍西莫於2023年執導的奇幻史詩成長電影,由艾瑪史東、馬克魯法洛及威廉達佛主演。本片以其眩目的色彩,天馬行空的背景、紮實的成長劇情以及艾瑪史東超脫凡人的演技著名,是該年度最重要的電影之一。作為第80屆的威尼斯影展主競賽片,獲得最高榮譽金獅獎。
Thumbnail
《Parasite寄生上流》是由奉俊昊執導的一部黑色喜劇與驚悚劇情片。由宋康昊、李善均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一個貧窮家庭通過各種手段逐漸滲透進一個富裕家庭,揭示了階級差異和社會不公。本片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是第一部獲得此獎的韓國電影。並且在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
Thumbnail
《Parasite寄生上流》是由奉俊昊執導的一部黑色喜劇與驚悚劇情片。由宋康昊、李善均等人主演。故事講述一個貧窮家庭通過各種手段逐漸滲透進一個富裕家庭,揭示了階級差異和社會不公。本片獲得第72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是第一部獲得此獎的韓國電影。並且在92屆奧斯卡金像獎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國際影片、最佳導演
Thumbnail
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兩部動畫短片《遠火》、《內心的蜘蛛》,以及由《貧民百萬富翁》男星主演的 A24 奇幻電影《綠騎士》。
Thumbnail
本週電影重點,包括有:兩部動畫短片《遠火》、《內心的蜘蛛》,以及由《貧民百萬富翁》男星主演的 A24 奇幻電影《綠騎士》。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Thumbnail
《奧本海默》獲得七項奧斯卡。 島國文化界似對此片表現不置可否, 展現一種高深莫測的模糊, 或者乾脆保持沉默, 似還沉浸於後現代「作者之死」、 「真實效應」的光鮮術語之中, 然後,會不會和一日千里的世界發展, 於小確幸之中,自得其樂, 往相反的方向,快樂飛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