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玻璃屋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新迦南,原是由美國的建築師Philip Johnson所設計給自己的家,在1948年開始建設,並於1949年完工,它是現代建築史上的經典之作,被視為極簡主義與國際風格的代表建築之一。此建築的靈感來源於范斯沃斯宅,而Taylor Swift 我最喜歡的歌手之一,專輯如《Folklore》和《Evermore》強調細膩、極簡的編曲,就像玻璃屋的設計一樣,看似簡單卻充滿故事性與層次感,她的曲風與形象經也常展現「透明感」,她在歌詞中坦承個人情感,就像玻璃屋毫無遮掩地展現內部的世界。
設計特色:
- 全玻璃外牆: 整座建築物的牆壁都是透明的玻璃,不再是傳統的磚牆,或現代的鋼筋混泥土等,而且正是因為透明玻璃的反射還有透視性,讓我們不僅一眼就看到他,也看到了他背後的綠意意盎然,充滿著舒適自在的氣息,加上極簡的設計風格,整體的氛圍與大自然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 開放式的格局: 建築內部沒有做過多的隔間,只放了簡單的家具還有低矮的屏風來區隔睡眠起居的臥室、客廳和用餐區等等,是為了能夠加強建築與環境的互動,視線穿透整個建築,讓房屋內外沒有明顯區隔,營造開闊感,讓住戶感受到與自然景觀的連結。
- 對比性的磚砌圓柱:房屋內部唯一的封閉結構是一個磚砌的圓柱體,內部是浴室和壁爐,用專竊成的圓柱體和外觀四方體的玻璃外牆形成強烈對比,厚重的磚牆凸顯了玻璃得輕盈與通透。還有內部的浴室是用磚所打造的,恰恰了彌補了玻璃的不足,給了足夠的隱私感。
靈感來源:
此建築外觀的主要來源於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所設計的范斯沃斯宅,這座建築的設計 風格同樣強調了透明性與結構的簡易性,唯一不同的地方就是范斯沃斯住宅使用了鋼架的結構,且抬高於地面,而Philip Johnson 的玻璃屋則採用黑色鋼框與紅磚地板,並直接坐落於地面。除此之外,Philip Johnson 玻璃屋的透明性使建築幾乎「消失」,與周圍景觀融為一體。這一理念與美國建築師法蘭克洛伊萊特的「有機建築」概念相呼應,例如他的落水山莊。Philip Johnson也受到了歐洲極簡主義包浩斯學派的影響,他將「少即是多」的概念發揮到極致,使建築成為純粹的形式與功能表達。
上面的兩座建築物雖然風格極為相似,但卻仍然存在著些許的差異,Philip Johnson 玻璃屋給我的感覺是很自然舒服的,徐徐的微風輕輕地吹過我的臉龐,緩緩地將我的眼皮拉上,進入夢鄉的我有如一隻黃金獵犬自由在地在那片綠意盎然中盡情的撒波打滾,已然忘記了世俗帶給我的疲憊與挫折,身邊的大自然紛紛擁著我,此刻的我好像與他融為了一體。而范斯沃斯宅帶給我的感覺則是高雅、清冷的感覺,雖然他的外圍也是清透的玻璃,但抬高地面的設計,讓我覺得添了幾方的高冷,有點生人勿近的感覺。所以,我更喜歡Philip Johnson玻璃屋帶給我的體驗感。但我沒有親自去過,要是有機會的話,真想過去體驗體驗,說不定又能給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