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是何物 ── 我看《神鵰》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標題頭兩句,許多人知道是出自金朝元好問的詞,但更多人,都知道這是《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出場曲。

僅此兩句,就已經定調了《神鵰俠侶》整部小說的故事主軸──「情」。


網路上看來的資訊,《神鵰俠侶》是金庸作品中被翻拍最多次電視劇或電影的小說。畢竟這部作品緊密結合了武俠與愛情兩大元素,受到大眾歡迎也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但是從身為金庸迷的我來說,並不太喜歡《神鵰俠侶》;如果也有其他金迷跟我一樣不喜歡《神鵰俠侶》,原因也許都跟我一樣,就是《射鵰英雄傳》中黃蓉的形象被派壞了。相信很多人是按照《射鵰三部曲》的順序看這三部小說,《射鵰英雄傳》真的很棒,除了整體故事架構,人物關係、家國恩仇、英雄人物、正邪對決…等等,都足以讓人津津樂道。然而,男主角郭靖的木訥質樸,與黃蓉的聰慧伶俐,以極大的對比,展開各種曲折的情節。看完《射鵰》,很少人不喜歡郭靖和黃蓉。

然而在《神鵰》中,黃蓉雖然還是聰明機敏,但是已不像當年的小女孩恣意任性,隨意所之,行事作為往往為了顧全大局、維護丈夫女兒,變成一個凡俗之人,而幾度成為楊過與小龍女的破壞者,也讓她成了負面的角色。


當然,如果僅單以《神鵰》的故事來看,這樣的安排完全世上乘之作,即便作為續集的故事來看,金庸把一個小女孩,寫到已為人母的心境及行為,更是值得讚嘆,只是,只是,我就是不喜歡《神鵰》裡面的黃蓉。

順帶一提,我也不喜歡《神鵰》裡面的郭靖,儘管他從最早的傻頭傻腦的愣小子,因各種機緣以及自身的勤奮不懈,在《射鵰》後期,就已成為當世高手;而在《神鵰》中,更昇華成為「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最好詮釋;以郭靖的個性及所受的教誨,這雖然完全不違和,但死守襄陽,終究脫離了我們對俠客的想像。


吐槽就到這吧。囉唆了點,就只是講一下為什麼我比較不喜歡《神鵰俠侶》。


作為《射鵰》的續集,《神鵰》的故事設計非常厲害,人物部份,《射鵰》中的角色,大部分都派上場了,新增的眾多角色,以全真教與古墓派為核心,加上絕情谷眾人、蒙古方面請來的諸多高手,乃至於後期楊過神鵰大俠時期,所登場的形形色色的角色,讓《神鵰》的人物系統,顯得熱鬧非凡,又能與《射鵰》牽連呼應,讓故事情節分支複雜而豐富。

而整個故事最重要的關鍵,就是楊過的父親──楊康,在《射鵰》中死於嘉興鐵槍廟之事。從《射鵰》的角度來看,這一段劇情,是黃蓉為了讓柯鎮惡親自聽到江南五怪之死的真相,不惜以身涉險,在包括西毒歐陽鋒在內的眾多敵人環伺下,發揮她的聰明機智,運用話術,逐步揭開謎底;而在這凶險的局勢中,她也以揭破歐陽克死於楊康之手,來造成一場混亂,爭取生機。而楊康為了滅口,偷襲黃蓉,一掌擊中黃蓉的軟蝟甲,而這正巧是之前楊康陰謀毒殺的南希仁,死前發掌打到黃蓉而留下毒血的位置。而後楊康中毒神智錯亂,鐵槍廟中果然一團混亂,最終楊康慘死,歐陽鋒為了索解九陰真經,黃蓉為救柯震惡離開,之後與歐陽鋒展開另一場鬥智歷險。這一大段劇情,一方面是驚心動魄,另一方面是為讀者解開謎團,是全書中非常重要的一段。

但不知道當時金庸是否已經有在構思續集的念頭?這一段故事有幾個關鍵:

1.楊康死於自己掌擊黃蓉,恰好擊中所害的人的血,中毒而死。

2.楊康雖非黃蓉所殺,但若非黃蓉揭破楊康的祕密,楊康可能也不會在此殞命。

3.楊康品性不佳,作惡又多,死的悽慘,這都是穆念慈不想讓楊過知道的事情。

4.在場還有一個人物──傻姑,她是黃蓉鐵槍廟解謎的鑰匙,也是當晚實況的見證人。

而這幾個關鍵,就成為《神鵰》中,靖蓉夫婦與楊過之間恩怨糾纏,說不清、講不明,讓讀者看著著急又嗟嘆的故事重要軸線。

我沒有看過最早的版本,不知道最早的《射鵰》或是連載時,是否有郭靖幫楊過取名的情節?如果連載時即有,那就真的是早有構思,這名字顯然不是隨便想的。雖然取名楊過,字改之,寓意甚佳,不亞於丘處機以靖康之恥為郭靖、楊康的命名;只不過,不太像是郭靖可以想出來的名字。但不得不說,這個名字大概是金庸小說中,或者整個武俠世界中,名字取得最好的前幾名,沒有像古龍那般華麗奇巧,而是平凡中卻又感覺不平凡。而且,這個「過」字,我試著跟其他姓氏來搭配,沒有一個像「楊過」一樣,唸起來感覺這麼特別,當然也說不定是因為我被先入為主的潛意識所影響。


1959年,金庸創辦了「明報」,趁著《射鵰英雄傳》的熱度,以《神鵰俠侶》來帶起明報的銷售,確實是想當然耳的方式,但重要的是,金庸不是為出續集而寫續集,《神鵰》確實在很多人心目中是更勝於《射鵰》的作品,至少倪匡給金庸小說的排名,《神鵰俠侶》排第四,《射鵰》則排名第七,顯然這個續集的想法,在文學與商業上,獲得了雙贏的成果。

《射鵰英雄傳》中,眾人爭搶的目標是「九陰真經」以及「武穆遺書」,帶入的概念正是華山論劍以及宋金爭戰的國仇家恨。而《神鵰俠侶》中,武林中人並沒有爭奪的目標,全書的主軸則可以從拆解書名中的「俠侶」二字來看,「俠」字延續了《射鵰》中的民族意識,定義了「為國為民,俠之大者」,「侶」字,就剛好可以概括全書的主旨──「情」。小說中描述了許多各式各樣的感情,


從「情」字出發,第一回的回目,卻竟然是「風月無情」,開頭就是敘述赤練仙子李莫愁因情生恨,儘管當事人陸展元與何沅君已然過世,仍要追殺陸家滿門。她登場時唱的正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段故事就先講了李莫愁、陸展元、何沅君、武三通之間的情愛糾葛。

而後,郭靖送楊過上終南山重陽宮,正遇上邪魔外道聽信李莫愁放出的風聲,大舉上終南山古墓求親;全真教是大家都熟的,古墓派卻是首次出現。這裡也借由丘處機之口,為讀者敘述了在《射鵰》故事中就已不在人世的王重陽,和另一位新角色女俠林朝英的故事;這兩位武林前輩的愛情故事,雖然沒有什麼亮點,但因這個故事,形塑了古墓派的印象,包括古墓派都是女子,完全不與外人往來,全真教也將古墓範圍列為禁地,楊過是在非常狀況下才得入古墓派,拜小龍女為師;雖然斷七情、絕六欲是古墓派的基本基本功,但古墓派最上乘武功──玉女心經,卻是林朝英想像與王重陽雙劍合璧所創,只是從未實現,而最終由楊、龍二人完成這樣的夢想;而古墓派門規,弟子需立誓,必須有男子甘願為己而死,才可離墓下山…等等,這些都影響了日後的故事發展。

也是在李莫愁的助攻下,楊過展現了情願為小龍女而死的氣概,終於在第七回,所有人都離開了古墓。

故事自此要進入下個階段啦!









avatar-img
1會員
12內容數
愛看金庸的阿傑,想來分享一下我看金庸的點點滴滴。 講談金庸小說,免不了要爆一堆雷,所以請尚未看過金庸小說的朋友,跳過這裡,先去看金庸原著,享受金庸的武俠世界,別被爆雷破壞了第一次閱讀金庸小說的樂趣。 至於已看過金庸原著的朋友,歡迎一起分享你的觀點,小說劇情本就會各有解讀,各有領會,這才是現代文學的魅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Ni 1968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983年的港劇《射鵰英雄傳》是繼《天龍八部》後,我所看的第二部金庸武俠劇。《天龍八部》之後,台灣開始禁播港劇,所以這之後,想要再看金庸港劇,就要去租錄影帶了。記得當時除了《射鵰》之外,先後租過劉德華版《神鵰俠侶》、梁朝偉版《鹿鼎記》、周潤發版《笑傲江湖》、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還有呂良偉版《雪山
高中時代開始看金庸小說,在沒有看完全套金庸之前,曾經我最愛的金庸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 跟我的起手式《天龍八部》不同,這次是對故事毫無概念的狀況下開始閱讀。也因此,《射鵰》的故事結構,真正帶我進入金庸獨特的武俠領域! 在今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著作,被稱為
因為看了港劇《天龍八部》,而開始看金庸,因此我所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天龍八部》了。 因為港劇中鮮明的角色造型,在看小說時,也會直接帶入腦海中已經既存的人物印象。也就是,喬峰就該是梁家仁那樣的形象,段譽也正該是湯鎮業那樣的感覺;只除了虛竹,原著中一個外貌醜陋的和尚,這就和黃日華對不上
我因為梁家仁版的天龍八部,起始看金庸小說,那時是民國73年前後,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自己蠻幸運的,在一個不錯的時機點認識金庸。 畢竟時至今日,台灣、大陸一大把的改編金庸武俠劇,現在大陸那邊也一大堆電影,無論好壞,但就是完全沒看過金庸小說的人,也對金庸筆下的主要角色略知一二,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民國72年,台視播出最後一檔的港劇,也是當年台灣三家電視台所播出幾部的港劇中唯一一部金庸原著的電視劇——《天龍八部》。 因為高中聯考的緣故,剛播出時還沒辦法看;考完試,暑假期間終於可以看啦! 當時港劇要上檔前,都會出版一本畫冊,銅版紙全彩印刷,十幾二十來頁的內容,介紹劇中角色,劇情簡介以及花絮…
初遇金庸,可以回溯到小學時,當年中國時報正連載《倚天屠龍記》。 那時候的報紙通常就是三大張,對新聞沒興趣的小學生,除了民生報的烏龍院,就喜歡看中國時報的副刊。 小學五六年級的我,看了一段時間的《倚天屠龍記》,覺得劇情實在太拖了。 每天連載的內容大概一千字吧,劇情推展有限,幾句對話,幾段描述,就
1983年的港劇《射鵰英雄傳》是繼《天龍八部》後,我所看的第二部金庸武俠劇。《天龍八部》之後,台灣開始禁播港劇,所以這之後,想要再看金庸港劇,就要去租錄影帶了。記得當時除了《射鵰》之外,先後租過劉德華版《神鵰俠侶》、梁朝偉版《鹿鼎記》、周潤發版《笑傲江湖》、梁朝偉版《倚天屠龍記》、還有呂良偉版《雪山
高中時代開始看金庸小說,在沒有看完全套金庸之前,曾經我最愛的金庸小說,就是《射鵰英雄傳》。 跟我的起手式《天龍八部》不同,這次是對故事毫無概念的狀況下開始閱讀。也因此,《射鵰》的故事結構,真正帶我進入金庸獨特的武俠領域! 在今日,《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這三部著作,被稱為
因為看了港劇《天龍八部》,而開始看金庸,因此我所看的第一部金庸小說也是理所當然的是《天龍八部》了。 因為港劇中鮮明的角色造型,在看小說時,也會直接帶入腦海中已經既存的人物印象。也就是,喬峰就該是梁家仁那樣的形象,段譽也正該是湯鎮業那樣的感覺;只除了虛竹,原著中一個外貌醜陋的和尚,這就和黃日華對不上
我因為梁家仁版的天龍八部,起始看金庸小說,那時是民國73年前後,現在回想起來,我真的覺得自己蠻幸運的,在一個不錯的時機點認識金庸。 畢竟時至今日,台灣、大陸一大把的改編金庸武俠劇,現在大陸那邊也一大堆電影,無論好壞,但就是完全沒看過金庸小說的人,也對金庸筆下的主要角色略知一二,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民國72年,台視播出最後一檔的港劇,也是當年台灣三家電視台所播出幾部的港劇中唯一一部金庸原著的電視劇——《天龍八部》。 因為高中聯考的緣故,剛播出時還沒辦法看;考完試,暑假期間終於可以看啦! 當時港劇要上檔前,都會出版一本畫冊,銅版紙全彩印刷,十幾二十來頁的內容,介紹劇中角色,劇情簡介以及花絮…
初遇金庸,可以回溯到小學時,當年中國時報正連載《倚天屠龍記》。 那時候的報紙通常就是三大張,對新聞沒興趣的小學生,除了民生報的烏龍院,就喜歡看中國時報的副刊。 小學五六年級的我,看了一段時間的《倚天屠龍記》,覺得劇情實在太拖了。 每天連載的內容大概一千字吧,劇情推展有限,幾句對話,幾段描述,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主角:孟淼(受)、焱(攻) 配角:孟蜀、朝天香、孟依然、史萊克七怪、武魂殿等等 掃雷:內容有關原文,不會搶機緣,受有點聖母 文案:神考失敗,失敗懲罰:死亡。 ''死了嗎?原來我還是忘不了他。反正我都多活一世了,這一世就當是還了愛他的因果吧。如果有來世,就為自己而活吧。''
Thumbnail
「公子認為什麼是永恆的?」空空道長問。 「虛無。」付一劍答。 「錯,是愛。」 付一劍此時腦中出現當日於武當的這段對話,聽完空空的回答,腦中浮現何問因和花于湘二人。 同時正惡鬥於七人。 「我們從小千方百計擺脫像動物般的衝動,到了現在,卻戮力追尋像動物的時刻。」 想起曾對甄少亭說的這句…「親
Thumbnail
李莎筆下的世界並非著重在降妖除魔的仙俠爭鬥,反而著重在人心(仙心)慾壑難平的糾結憾恨上。文筆平實流暢,情感充沛真摯。很期待能繼續旁觀幽池在找尋七情的旅途中經歷的每一場愛恨嗔癡,看盡因果百態。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清代李汝珍長篇神魔小說《鏡花緣》中,「心月狐」下凡為武則天。
Thumbnail
《與鳳行》是改編自九鷺非香的小説《本王在此》,由鄧科執導,九鷺非香編劇,趙麗穎、林更新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劇。 故事講述靈界碧蒼王沈璃與仙界最後一位上古神行止之間的愛情神話故事。
Thumbnail
劇名:蒼蘭訣/Love between fairy and devil 集數:36+2 發文日:2023年6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根據九鷺非香小說《魔尊》改編的中國大陸古裝玄幻愛情劇。 仙資平平、天界低階仙女小蘭花(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無意間復活了困於昊天塔的三界第一強者,曠世月
Thumbnail
       早兩天再次重溫了《神鵰俠侶》這本小說,這已是我第四次閱讀此書了。但原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重讀時都會有另一番體會和感慨,這此重讀令我思緒萬千、五味雜陳,為此書寫下文以紀感受。        正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套用在神鵰一眾角色身上也是頗為恰當的。相信很多人在書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主角:孟淼(受)、焱(攻) 配角:孟蜀、朝天香、孟依然、史萊克七怪、武魂殿等等 掃雷:內容有關原文,不會搶機緣,受有點聖母 文案:神考失敗,失敗懲罰:死亡。 ''死了嗎?原來我還是忘不了他。反正我都多活一世了,這一世就當是還了愛他的因果吧。如果有來世,就為自己而活吧。''
Thumbnail
「公子認為什麼是永恆的?」空空道長問。 「虛無。」付一劍答。 「錯,是愛。」 付一劍此時腦中出現當日於武當的這段對話,聽完空空的回答,腦中浮現何問因和花于湘二人。 同時正惡鬥於七人。 「我們從小千方百計擺脫像動物般的衝動,到了現在,卻戮力追尋像動物的時刻。」 想起曾對甄少亭說的這句…「親
Thumbnail
李莎筆下的世界並非著重在降妖除魔的仙俠爭鬥,反而著重在人心(仙心)慾壑難平的糾結憾恨上。文筆平實流暢,情感充沛真摯。很期待能繼續旁觀幽池在找尋七情的旅途中經歷的每一場愛恨嗔癡,看盡因果百態。
單篇-2019 這背後是一個龐大的武俠企劃(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參與者),先有角色設定(司徒斬&景雲清),才有故事的。背後的龐大設定就不貼上來了,單純放故事。 角色設定在此: ※武俠,字數多多本身就是拆兩篇。 任務事件:問世間情為何物 地點:清怨村(自設) 目標:少林派小沙彌淨智、萬惡道女
Thumbnail
清代李汝珍長篇神魔小說《鏡花緣》中,「心月狐」下凡為武則天。
Thumbnail
《與鳳行》是改編自九鷺非香的小説《本王在此》,由鄧科執導,九鷺非香編劇,趙麗穎、林更新領銜主演的古裝神話劇。 故事講述靈界碧蒼王沈璃與仙界最後一位上古神行止之間的愛情神話故事。
Thumbnail
劇名:蒼蘭訣/Love between fairy and devil 集數:36+2 發文日:2023年6月(舊文重發) 劇情介紹: 根據九鷺非香小說《魔尊》改編的中國大陸古裝玄幻愛情劇。 仙資平平、天界低階仙女小蘭花(真實身份是息山神女),無意間復活了困於昊天塔的三界第一強者,曠世月
Thumbnail
       早兩天再次重溫了《神鵰俠侶》這本小說,這已是我第四次閱讀此書了。但原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每次重讀時都會有另一番體會和感慨,這此重讀令我思緒萬千、五味雜陳,為此書寫下文以紀感受。        正所謂「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這句話套用在神鵰一眾角色身上也是頗為恰當的。相信很多人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