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3年前,我意外發現了一位日本均線流講師
名為相場師朗,他也跨國開課(我買過課程)
截至去年為止,他出了九本書,我也全部都有買
他書中提到的很多招式,在當時都很管用
鳥嘴=類黃金交叉,反鳥嘴=類死亡交叉
但阿魯米曾經說過一段話,均線其實是落後指標

因為這個平均成本,是隨著股價的變化在走的
當,今天一根K棒往上拉,均線當然就會上翹
瞬間下殺,往下跌一根長黑K,均線當然就會下彎
因此,相場師朗的方式,在台灣,尤其是這麼多人
在炒短線的台股,就顯得不是那麼管用了
(他的方法適用於不看盤的長期交易者)
後來我才會進化,改良,發明了起秋與下垂
甚至,當沖還有創出一招「盪劍與落箭」
但是隨著時間過去,都漸漸逐一失效
可能是因為當時被人外流吧,勝率沒那麼高了
於是,我花了更大量的時間在盤中觀察
K棒行進的軌跡,搭配布林軌道及籌碼
才會像現在這樣,近乎不敗的獲利
不賣就沒有賠,因此不敗
不是那個光用嘴巴說,沒有買也沒有賣的不Buy
當時(現在要說當年了)我是從開盤看到收盤
甚至看到夜盤,看美股,看隔天的日股
打開1分K線圖,看著K棒行進的軌跡
連續看9個月,才精算出一條多空分界均線
每次跌破那條線就走空,站上那條線就走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