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御上先生』脚本家が視聴者の反響を受けて考えた「正義」という言葉の難しさ
機翻修飾,純收藏用

編劇詩森ろば專訪 第二回
作者:自由撰稿人田幸和歌子
在冬季日劇中,收視率、話題性、評價綜合表現堪稱「一枝獨秀」的,是由松坂桃李主演的TBS週日劇場《御上老師》,本週即將迎來最終回。這是一部結合政治與教育的另類作品,描繪了東京大學畢業的菁英文部科學省官員御上孝,因官員派遣制度而被派往私立高中「隣徳學院」,以高中三年級導師的身分站上講台的故事。
社群網路上充滿了「居然敢深入這樣的議題」「這劇真敢寫」等聲音,但實際上,這個企劃早在2020年就啟動了,歷經歲月,終於在TBS的招牌節目週日劇場播出。 負責編劇的是電影《新聞記者》(2019)的編劇之一,擅長透過縝密採訪創作紮實社會派作品的編劇兼劇作家詩森ろば。在FRaU web上,將分三次刊出對詩森女士的專訪。延續第一回探討本劇誕生經過與選角幕後故事後,這篇第二回將回顧觀眾反應特別強烈的集數,並談談詩森女士在聆聽各方聲音後,重新思考的內容。
將真山弓弦設定為女性的複雜心情
──《御上老師》描繪了各式各樣的社會議題,也屢屢在SNS上引起熱議。劇初登場時備受關注的是實施無差別殺人的真山弓弦(堀田真由飾)。許多觀眾原本以為這個角色是男性,那麼,為何會將這個角色設定為女性呢?
詩森:那是製作人飯田(和孝)先生的主意,我也贊成了,但同時也抱有複雜的情緒。因為從統計上看,無差別殺人犯中女性的比例非常少。雖然性別差距應該被消除,但若將女性安排在與統計趨勢相反的負面角色上,只為了創造「意外性」,我心裡是有些猶豫的。
不過,把角色設定為女性,或許能更深刻地表現出弓弦所背負的傷痕。這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角色,但我相信堀田小姐做得到。堀田小姐的眼神總是藏著某些東西,我們第一次交談時她說:「雖然戲份不多,但我認為這角色是劇情的核心,我會努力詮釋。」她能體會這個角色的核心,那就沒有問題了。
以「原爆」作為描寫教科書審查的主題理由
──第4集以「教科書審查」為主題,透過歸國子女倉吉由芽(影山優佳 飾)的視角,探討了有關原子彈記述的日美教科書差異。這個主題是一開始就已經確定的嗎?
詩森:原本就有個大概的構想是,東雲溫(上坂樹里 飾)因為教科書的問題而質問御上老師,然後三、四位學生在文化祭上針對教科書審查進行發表。至於會有哪些角色參與,怎麼展開、怎麼解決,最初並沒有決定。
──在描寫教科書審查的問題時,為什麼會選擇「原爆」作為主題?
詩森:在查閱了世界各國教科書後,我思考「對日本人來說最難以接受的記述是什麼?」最後覺得「原爆」是個很合適的題材。對大多數日本人來說,原子彈是絕對的惡。然而,一旦換了國家,它卻是在完全不同的脈絡下被描述。
但我認為,如果不以美國的「正義觀」為前提來談,就很難讓人真正理解原爆到底有多麼不人道。這是一個非常敏感的部分,所以在書寫時我特別講求準確性,也受到審查人員多方指導,甚至從美國訂購教科書翻譯後才決定最終的台詞。
──為什麼會選擇「教科書審查」這個議題?
詩森:在挑選文部科學省實際涉及的社會問題時,我一直覺得教科書審查是非談不可的題目。2022年上映的紀錄片《教育與愛國》就是在追蹤教科書審查制度遭到政治干預的過程,其中描寫了慰安婦問題、南京大屠殺等戰爭加害相關記述的角力。
教科書審查制度的基本原則是由外部專家進行審查,以確保教科書的公平性與無偏性。但這部紀錄片卻拋出疑問:真的是這樣嗎?
我自己因為曾寫過不少與太平洋戰爭相關的劇作,算是略有了解。但由於歷史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尚未定論,要在電視劇這種媒體中探討,可能會缺乏準確性,製作團隊也有相同看法。
不過,我從採訪中得知教科書審查是一個相當敏感的議題。我在撰寫劇本時,參考的是去年2月奈良教育大學附屬小學未使用審定教科書,結果被指違反學習指導要領的事件。
其實,在劇中我們並沒有針對教科書審查的正當性給出明確結論,而且溫的父親是國文老師,所以也沒有對歷史觀多加著墨。儘管如此,我仍然收到不少觀眾認為我有「思想傾向」的回應。這正說明了教科書審查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問題。但教科書作為教育的基礎,理應是一個可以被更開放討論的主題。
雖然在寫作時並沒有限制,但我個人不想憑臆測去書寫政治議題,所以對這一集其實有些反省,覺得也許可以傳達得更好一些。前陣子,我接受了某高中新聞社的採訪,對方說「最感興趣的就是教科書審查那一集」,讓我鬆了一口氣,也覺得很值得去做這樣的嘗試。
──關於教科書審查,有收到什麼樣的反饋嗎?
詩森:有觀眾認為「為了防止老師傳授偏頗的教育,教科書審查是必要的」,但也有反面的觀點吧。像在太平洋戰爭時期,就實行過「軍國教育」,當時的教科書也是政府審核的。而殖民政策在世界各地也普遍存在。從這段歷史來看,國家的政策未必永遠正確。
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要盲目相信教科書,而是要思考如何建立屬於自己的歷史觀。自己去查資料、思考、更新自己的觀點與意見。我認為我們必須意識到,教育與教育行政畢竟也是由「人」來執行的,因此也可能會犯錯。
「正義」這個詞語的難處
──在第4集裡,透過美國教科書對原子彈的描述,御上老師說了這樣一句話:「正義的數量有多少人與國家就有多少種。如果你只相信自己的正義,那就無法與任何人對話。」但也有人認為,戰爭無論怎麼看都是錯的,殺人絕對沒有正當理由,這種事對任何人來說都不是所謂的「正義」。
詩森:對我來說,有一個前提是「人會因為相信某件事是正義而犯錯」。不過,我發現有人將那句台詞解讀成「兩邊都對,既然是相對的正確性,就互相尊重吧」,但其實我並不是這個意思,可能是我表達得不夠清楚吧。
──「正確性」其實是一個很危險的概念啊。
詩森:是的,我也覺得它很危險。所以之後倉吉才會說:「日本本該更早停戰,而美國就算那樣也不該投下原子彈。也就是說,兩邊都錯了。」我原本以為這樣大家就能從上下文理解我的意思了……。
也有觀眾表示希望那裡用「價值觀」來說明而不是「正義」,但如果你相信的正義被別人說成「那只是你的價值觀罷了」,心情肯定也不好。所以我認為,把每個人心中的正義拿出來交流、討論,並不斷更新彼此的想法,才是解決這類困難問題的唯一方法。
完全不同於《半澤直樹》的「金融」描寫方式
──第5集出現了金融的主題,與過去日曜劇場經常描寫的金融內容完全不同,而是回歸金融的本質,讓人耳目一新。
詩森:我原本就打算在第5集處理商業競賽(ビジコン)的題材。那時候考慮要怎麼描寫內容時,我想如果是我完全不熟的領域,以連續劇這種快節奏的劇本創作速度來說肯定來不及。所以我就列出幾個自己比較有信心的主題,其中提到了「金融」,然後飯田先生馬上就說「那就金融吧」,就這麼定下來了。
──原來商業競賽是主軸,而金融正好是詩森老師擅長的領域啊。
詩森:當年《半澤直樹》熱潮正盛的時候,我剛好也在舞台劇裡寫了一部金融劇。那是一部以基金為題材的正統金融戲劇,應該是日本史上第一部。我在調查資料時才漸漸發現,金融本來就不是什麼可以騙來騙去的領域。
如果是學經濟的人應該都知道,「股票」這個制度最初是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的。當時去海外買香料是一件極具風險的事,所以大家會集資來分散風險。也就是說,這原本是一種支持新產業、彼此幫助的制度。
──大家往往忘記了那個出發點啊。
詩森:現在的高中課程裡也有金融素養的教學,不過負責的是家政老師。因為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大多只能播放簡報等教材,我聽說他們也很辛苦。畢竟對金融一知半解的老師來教,學生也很難對金融產生興趣吧。我認為,投資其實是為了長遠發展社會而必須的行為,所以讓高中生接觸金融教育是件好事。
──如果能在課程中介紹金融的真正意義,以及它和生活的關聯,應該會有更多人對金融產生興趣吧。
詩森:我也是這麼想的。在製作這部劇的過程中,導演對金融並不熟悉,所以在正式討論劇本(本打ち)的時候場面一度陷入混亂(笑)。但這反而變成了一個契機,所以我請AP(製作人助理)和AD(導演助理)們具體告訴我哪裡看不懂,然後反覆修改,直到大家覺得「這樣就懂了」。連劇中用的簡報原型,也是我自己用PowerPoint做出來的。
自己都覺得有點誇張地喜歡取材
──連課堂上使用的簡報製作您都參與了啊!我本來以為日曜劇場這種大製作會有相當多的工作人員來幫忙取材,然後把資料交給您,不過看來您是自己也親自去取材的?
詩森:取材的安排是由工作人員幫我協調的,讓我有機會見到許多原本以我一人之力無法接觸到的人。不過在那之後,我也會自己跑去聽他們的課,或去拜訪我熟識學校的老師,然後再透過這些人介紹更多人來取材,就這樣自顧自地跑了很多地方。
──跟研究人員蒐集回來的資料相比,親自去取材真的有很大的不同嗎?
詩森:我覺得完全不同。可能也是因為我從來沒有在舞台劇中嘗試過不親自取材的創作方式。聽說在電視圈有專門的研究人員會幫忙做功課,我一開始覺得好羨慕,但當我只是讀那些資料、聽那些錄音的時候,反而會有很多在意的細節沒辦法解決,變得更辛苦。
而且老實說,我自己都覺得有點誇張地愛取材到不行。只要能取材的話,其實不寫劇本也沒關係(笑)。只是如果沒有「我要寫劇本」這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人家也不會讓我取材,所以我才不得不寫劇本。我真的很想去世界上的任何地方,也真的常常自己跑去各種地方。教育這個領域我本來就不熟,取材讓我學到很多,也讓我大開眼界,所以真的非常開心。
「正義的數量有多少人與國家就有多少種。如果你只相信自己的正義,那就無法與任何人對話。」
編劇說這句的意思並不是「兩邊都對,既然是相對的正確性,就互相尊重吧」,那應該是「每個人相信正義不同,也有犯錯的可能,期望大家打開心胸對話交流,摸索出更好的做法」?
《御上老師》編劇詩森ろば專訪:超越《金八老師》《東大特訓班》,打造嶄新的校園劇與嶄新的週日劇場
《御上先生》編劇詩森ろば專訪第三回:沒有興趣描寫「權力的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