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要護持▸ https://bit.ly/3SR1JZG
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4月上旬將前往東部海洋生態保育區,與政府機關及專業機構合作,進行長硨磲貝、馬糞海膽、紫海膽、烏魚合法保育放流。邀請您共同護持響應,護生、放生善行!
▣ 長硨磲貝
硨磲貝的生活史相當長且成長緩慢,每年平均成長不到5公分。由於硨磲貝的外殼可做成工藝品,殼內珍珠及碩大的「干貝」,以及各地傳統習俗文化,使硨磲貝不斷面臨過度捕撈和盜獵,導致數量驟減。加上海洋環境汙染及棲地破壞,硨磲貝的生存日益艱鉅。
▣ 馬糞海膽、紫海膽
海膽的主食是礁岩上的海藻,必須由牠們將海藻啃食乾淨,珊瑚的小寶寶才有空曠的礁岩能著苗生長;如果海膽數量太少,藻類太多,會導致珊瑚礁消失。然而,海膽近年過度捕撈,產量逐年下降。
▣ 烏魚
千百年來,烏魚每年冬至前後由北方游至臺灣西部沿岸,在南端海域產卵後北返,因此,烏魚又被稱為「信魚」。近年來,由於過度濫捕,使得烏魚數量快速枯竭。
臺灣位於「大海洋生態系」與「生態地理區」之交界處,使得海洋生態系非常多樣化。而「海洋保護區」的劃設即為了有效避免人為破壞及設置禁捕區,以落實海洋環境保育,創造更為健全的生態系。
「觀音山 愛護海洋‧保育放流」本場次即將在東部海洋護區內,進行合法長硨磲貝、馬糞海膽、紫海膽、烏魚保育放流,以放生、護生善行,尊重每一個生命,共同守護海洋生態復育。敬邀您一起護持響應!

──────────────
🌊觀音山 搶救懷孕的海鱺媽媽 暨 春季 愛護海洋‧保育放流
✦我要護持響應▸https://www.fazang.org/liferelease/
──────────────
您的放生、護生善行,拯救億萬生靈!
※放流物種依配合單位實際情況為準。
更多請見「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