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們看到我發的限動問我在日本之後都不再工作了嗎,我回答是的。然後他們開始擔心,這樣錢夠不夠用?因為我打工度假這一年只工作了三個月,其中還有兩周的病假是不支薪的,再加上原本就有的休假日、只有半天班的情況,我工作的實際天數可能不足兩個月。
自從去年九月我開始有意識的記錄我的預算,過去一個月花費大約在十萬日幣上下,如果那個月有頻繁的移動、較長的外宿旅遊或是大遷徙(?)加上寄送行李的費用就會超過。(大家應該都明白日本的交通費數一數二的貴吧)今年開始控制我的花費,現在可能是目前為止我花得最少卻創造力最高的時候。
不過事實上三月是我目前花得最少,得到的滿足感卻最多的一個月份。無論是友善的職場環境、乾淨明亮的居住和共用空間,以及散步就能到的各個神社、商店街、圖書館、超市和百花齊放的餐廳,在這個月體會到其實我的生活成本可能沒有原來想像的高。我依然有去白川鄉、飛驒古川半日遊、外食(甚至有一餐法餐),但是合理的控制預算,我覺得自己是樂在其中的。我不再擔心我有沒有錢去做這個那個,我把意識集中到我想體驗的事情,然後只是去經歷他,我相信我為自己設定的預算是合理的,也足夠的。(這個月沒有外宿可能也是一大原因,因為我逐漸把生活重心拉到專注於寫字、創作、感受自己的身體。)
以及開始思考自己與物品的關係,敬佩金澤朋朋只背一個登山包來日本生活一年XD過去如果有人問出國要帶多大的行李箱,應該都是毫不猶豫的一大一小吧?有了和他一起生活的經驗,幾個月後讓我開始思考我能不能也用一個背包生活?畢竟先前墾丁的打工換宿我也是一個20吋行李箱就生活了五周~而高山換宿的這期間,其實我會打開的就只有20吋行李箱和筆電包,28吋行李箱的大部分東西是不被使用的。
這也跟生活環境有關,假設我兩天或三天就可以洗烘一次衣服(免費),我大概只需要三件上衣、一件洋裝和一件褲子,最多再加一套睡衣就可以做輪替了。所以其實...我可能並不需要這麼多的衣服吧?
昨天看到末羊發的《開箱極簡生活!台南市裡的一地清爽|空白的空間,才有無限的可能。》看起來空間好舒服呀~知曉每一樣物品的歸處,購買前想好他的每個用途和便利性,都大大的創造出更多的可能。對於他說:「因為懶所以想讓做家事更有效率、更加不用讓自己去做自己討厭的事情,這些事前準備都是很有意義的。」能夠感同身受。
所以在買東西前,更會思考這個東西會是我所需要的,能帶給我便利或快樂的嗎?
如果是的話就買,不是的話就放下吧。有時候美麗的東西你不需要擁有它才能證明什麼。
之後再來發我每個月生活費的圓餅圖給大家參考XD,日本打工度假結束時期許自己可以做一個總花費支出紀錄。(當然不會很細項,就一個大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