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黑色的次世代鋼彈。」
- 組裝複雜度:D
- 登場作品:機動戰士Z鋼彈
- 型號:RX-178
- 類型:全領域對應型試作MS
- 用途:可動式骨架測試
- 全高:18.5米
- 重量:33.4噸(空重)、54.1噸(全重)
- 塗裝:黑(實為深藍)、紅、黃
- 所屬勢力:地球聯邦軍迪坦斯
- 駕駛員:卡蜜兒·比丹、艾瑪·辛、傑利特‧梅薩
- 模型類別:HGUC
- 模型編號:030
- 年份:2002
- 板件數量:3+PC件+單張貼紙+標誌貼紙
- 零件加貼紙總數:144(含PC廢件1)
- 貼紙:3張、額外標誌貼紙9張
故事背景
RX-178 鋼彈 Mk-II 是由迪坦斯 (Titans) 開發,直接繼承自 RX-78-2 鋼彈 的新型機動戰士,首度採用了革新的可動式骨架的設計概念。此設計不僅使骨架作為結構支撐,更將所有關鍵機構(如促動器與控制系統)整合於在框架內,而不包括武器、裝甲與燃料槽。這樣的設計大幅提升了機動戰士的靈敏度、可靠性與能源效率,同時使其更加靈活而遠勝於傳統設計。
鋼彈 Mk-II 的另一特色是部分腿部可動部件外露,這反映了當時的設計理念——因為現有裝甲無法完全防禦光束武器,因此減少重量以提升機動性比增加裝甲更為有效。這樣的輕量化設計強化了戰場上的生存能力。鋼彈 Mk-II 的駕駛艙採用了標準的 360度全景螢幕與環形座椅,全景螢幕覆蓋駕駛艙內部,透過分布於外部的攝影機生成模擬視圖,提供完整的視野而無死角。環形座椅懸浮於駕駛艙中央,利用電磁作用抵消 G 力與衝擊,進一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與操作效率。
然而,鋼彈 Mk-II 的裝甲採用了過時的鈦合金陶瓷複合材質,在防禦性能上顯得不足。此外,其可動框架的腿部結構在設計上存在剛性問題,雖經過六次修正仍未完全解決。儘管如此,鋼彈 Mk-II 在短暫時間內憑藉其可動框架成為當時最靈活的機動戰士之一。
迪坦斯共生產了三台鋼彈 Mk-II,後來被 幽谷 (AEUG) 竊取並重新塗裝。儘管由不同勢力操作,其武器配置幾乎未改變。鋼彈 Mk-II 的固定武裝僅有兩把光束軍刀,但可選配火神炮莢艙、盾牌、光束步槍、超級火箭筒及黏土火箭筒等武器。
當迪坦斯所研發的三臺原型機由庫瓦多羅·巴吉納(前吉翁公國著名的「紅色彗星」夏亞·阿茲納普爾)率領的小隊潛入迪坦斯的綠色諾亞殖民地竊取後,成功竊取三架鋼彈 Mk-II
其中兩架鋼彈 Mk-II被送至亞納海姆電子進行解體與研究,另一架則由幽谷保留,重新塗裝為藍白相間配色,並投入作戰。迪坦斯配色的鋼彈MK-II故事到此結束,而後迪坦斯基於MK-II的數據設計了新型的量產機巴薩姆。
武裝介紹
- 光束軍刀
鋼彈 Mk-II 的唯一固定武裝是兩柄光束軍刀,用於近身戰鬥,這些軍刀由可充電的能量電容供電,平時收納於背包上。迪坦斯版本的光束軍刀型號為 XB-G-1048L,而幽谷版本則為 A・E-Br・G-Sc-L,兩者外觀與性能相似,能量輸出均為 0.45 MW,比格里普斯戰爭初期大多數主力機動戰士所使用的光束軍刀更為強大。 - 光束步槍
鋼彈 Mk-II 的主要射擊武裝是光束步槍,其為專屬定製型號。迪坦斯版本的型號為 BOWA・XBR-M-86-C2,而幽谷版本則為 A・E-Br・XBR-87-C。兩者外觀與性能相似,輸出功率為 2.6 MW,由可替換的能量倉(E-pac)供電,步槍側面設有切換輸出模式的開關,因此每個能量倉可提供的射擊次數會有所不同。光束步槍可收納於側裙裝甲,盾牌背面可存放兩個備用能量倉。 - 超級火箭砲
為了提供重火力,鋼彈 Mk-II 可配備一具超級火箭砲,採用彈匣供彈,每個彈匣可裝填七發,外加一發預裝彈。火箭砲可收納於後裙裝甲,額外的彈匣則可存放於側裙裝甲。迪坦斯使用的型號為 H-Baz-85-Gry/Ver.045,幽谷則使用 H-Baz-87-A*E/Ver.004,兩者性能與外觀相似。 - 盾牌
鋼彈 Mk-II 配備一個安裝於左臂的物理盾牌,用於防禦。迪坦斯版本型號為 RX・M-Sh-VT/S-00018,而幽谷版本則為 RX・M-Sh-VT/S-001,兩者均可在展開與收納狀態間切換,表面塗有防光束塗層,能抵擋光束攻擊。此塗層每次受到光束撞擊時會逐漸被燒蝕,直至失去效用。此外,盾牌下部可安裝一個內含三枚飛彈的飛彈發射器,並可在盾牌背後存放兩個光束步槍備用能量倉,但會遮擋盾牌上的觀察窗。 - 火神砲莢艙
由於頭部處理器系統體積過大,鋼彈 Mk-II 的頭部未安裝火神砲,因其,但可以外掛火神砲莢艙。迪坦斯版本的型號為 VCU-505EX-Gry/Ver.009,而幽谷版本則為 VCU-505EX-V・B/Ver.012,兩者性能與外觀相似。該莢艙的設計為非對稱,左側配備兩門交替射擊的 60mm 火神砲,右側則為平衡配重與彈藥倉,可容納 1,400 發無殼彈,兩側以彈藥帶相連。 - 黏著火箭砲
黏著火箭砲最初設計用於發射黏著彈以使敵機無法行動,而非直接摧毀目標。不過,該武器也可發射多種類型的彈藥,通常使用常規高爆彈。此火箭砲採用彈匣供彈,可裝填七發彈藥,外加一發預裝彈。
模型介紹
編號030的MK-II是HGUC系最早的MK-II版本,在當時也算是一個誠意且品質穩定之作,在外型上除卻需要進行許多補色的部分,直觀的造型、體感都不輸新生版太多,絕對有超出當時普遍的技術水準,而後也順勢推出了幽谷配色的電鍍限定版,而兩款在有新生版作為背景之下,基本上可以說差不多是絕版了。
而在武裝配置上,也是給足了所有的武器款式,包含戲稱為耳機的外掛式火神炮、火箭炮、光束步槍都有完整的配置,而且在可動度上已經遠勝過了先前發售的百式與里克·迪亞斯,主要是在火箭炮終於可以用外掛在肩膀上的形式進行姿勢的設計。
總體而言,與新生版最主要的差異會有兩塊,分別是可動度與補色,可動上新生版的設計還是遠勝過舊版的MK-II,補色部分則有許多色塊單調的部分在新生版上都獲得了良好的改善,但整體的外型輪廓與壓迫感上,個人認為舊版的MK-II並沒有遜色太多,略供參考。

老樣子先來一個MK-II的正面站姿。

舉盾,其實整體而言除了外型上還有點粗曠,造型的壓迫感上舊版的MK-II放在現代仍不失水準。

還是可以容易地擺出具有魄力的姿勢。

拉近一點欣賞MK-II。

MK-II最重要也最有魄力的舊式這個手持的火箭炮了。

火箭炮在劇情裡面主要是在地球戰的時候考量到光束的衰減過多,所以偏向實彈武器,只是面對更先進的機體往往力不從心。

也可以高舉火箭炮進行發射。

最後則是老牌的一體成形光束軍刀。

最後是全武裝的鋼彈MK-II,包含了頭部的火神炮、後腰上的火箭砲、手持的光束步槍、另一手持的盾牌。

最後以一張不錯看的側面照結束這一回合。
板件開箱

A板件-44個零件

B板件-37個零件

C板件-33個零件

PC件-27個零件,1個廢件

貼紙-3張

迪坦斯配色才有的標誌貼紙-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