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泰峰接任中組部長:習近平權力受挑戰?中共內鬥與臺灣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影片摘要:


中共震撼彈:石泰峰職務變動

昨天晚上,台北時間8:06,中共丟下了一顆全球震撼彈。中共的「共產黨員網」刊登了一則只有一行的新聞,標題為:


「石泰峰聽取部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狀況」


內容同樣只有一行: 截至4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石泰峰聽取部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開展狀況。


為什麼說這是一顆震撼彈?


因為在此之前,石泰峰並非中央組織部(中組部)部長,而是統戰部部長。這則消息的發布,等於正式官宣:石泰峰取代李幹傑,成為中組部部長。



為什麼這是一顆震撼彈?

背景解釋

對熟悉中共內部運作規則的朋友來說,這則消息意味深長。但對於不熟悉的台灣朋友,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石泰峰

石泰峰


  1. 石泰峰的派系背景
    石泰峰是團派(胡錦濤派系)的重要人物。
    • 2010年,團派大將李源潮擔任江蘇省委書記時,石泰峰從中央黨校副校長調任江蘇,擔任副省書記。 2012年,李源潮離任後,石泰峰繼續留在江蘇,擔任代省長和省長,直到2017年。這五年的穩定仕途,離不開李源潮的推薦。 李源潮曾任中組部部長,石泰峰的仕途起步也與他密切相關。
李幹傑

李幹傑


  1. 李幹傑的派系背景
    在昨天之前,中組部部長是李幹傑,他屬於習近平(以下簡稱「包包」)派系。
  2. 震撼彈的意義
    石泰峰取代李幹傑,意味著習近平對黨內人事大權的掌控完全失控。中組部負責黨內官員的任命與調動,是總書記權力的核心支柱。如果總書記失去人事權,就如同皇帝失去了任命大臣和將軍的權力,這個「皇帝」還能做多久?


中共內鬥與習近平下台的預測

為什麼石泰峰的變動如此重要?

  • 統戰部 vs. 中組部
    統戰部長看似與中組部長同級,但實際權力差別很大。統戰部是虛職,對台灣的真正統戰工作由王滬寧(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組長)主導。而中組部則掌管實權,負責全國官員的任命與調動。石泰峰從虛職突然轉為實權職位,顯示中共內部權力格局的劇變。
  • 習近平失勢的證據
    近期有傳言,習近平在貴州視察時曾對當地領導表示,二十大組成了一個「承前啟後」的領導班子,若他因病無法履職,也能確保中央集體領導的穩定。如今石泰峰接手中組部,更證實習近平下台的時間不遠了。 最可能的時間點是今年夏天的四中全會。
  • 中共掩飾的痕跡
    這則消息並未正式大肆宣傳,而是以簡短新聞稿形式發布。新華社、人民日報、央視網雖有報道,但這些文章的鏈接在官網和搜索引擎上都搜不到,顯示中共試圖低調處理這一震撼彈。


對台灣的影響

短期影響:中共內亂,台灣安全

如果習近平真的在四中全會下台:

  1. 中共無力侵台
    • 戰爭靠的不只是武器,而是團隊的團結意志。中共內部大亂,短期內(至少7年)無力對台動武。 即使新領導人上台(如王滬寧或韓正),也需數年整合內部權力,無法立即發動戰爭。
  2. 可能的接班人
    • 王滬寧和韓正近期頻繁接待外賓,這本是總書記或國家主席的職責,顯示他們可能是接班人選。 王滬寧若上台,只能短期過渡,因其年紀和派系妥協的背景,無法長期執政,更不可能發動戰爭。

長期影響:親共勢力失勢

  • 傅崑萁的命運
    傅崑萁是習派在台灣的重要棋子。若習近平下台,他將被中共新領導拋棄,甚至可能因暴露的「中共間諜」身份面臨罷免或更嚴重後果(如入獄)。
    • 美國智庫已點名他配合中共統戰,其罪證早已被掌握。 花蓮縣議長張峻(國民黨籍)昨日表態支持罷免傅崑萁,顯示地方勢力已嗅到風向轉變。
  • 其他親共人士
    陳玉珍、徐巧芯等人也將因習派失勢而失去靠山。新領導人會扶植自己的代理人,這些跳得太高的人物將被淘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

結語:

共產黨這體制下 誰上臺 台灣一樣危險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瑞瑞的沙龍
0會員
3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0lD9GjLYE 影片摘要: 中共震撼彈:石泰峰職務變動 昨天晚上,台北時間8:06,中共丟下了一顆全球震撼彈。中共的「共產黨員網」刊登了一則只有一行的新聞,標題為: 「石泰峰聽取部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m0lD9GjLYE 影片摘要: 中共震撼彈:石泰峰職務變動 昨天晚上,台北時間8:06,中共丟下了一顆全球震撼彈。中共的「共產黨員網」刊登了一則只有一行的新聞,標題為: 「石泰峰聽取部機關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
Thumbnail
有一次在看新聞時,突然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原來是我當兵時候的指揮官或司令官,我的退伍令或成功嶺大軍訓結業證書都是由這些人蓋官印頒發的,原來退休後已經轉換跑道,跑去中共國聆聽昔日敵國黨魁的演講---田共去也! 這些軍中長官我一點也不佩服,就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遺毒,現在台灣混不下去了,只好改變立場
Thumbnail
有一次在看新聞時,突然出現了一些熟悉的名字,原來是我當兵時候的指揮官或司令官,我的退伍令或成功嶺大軍訓結業證書都是由這些人蓋官印頒發的,原來退休後已經轉換跑道,跑去中共國聆聽昔日敵國黨魁的演講---田共去也! 這些軍中長官我一點也不佩服,就是國民黨黨國體制下的遺毒,現在台灣混不下去了,只好改變立場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筆記一下在脆上寫過的新聞和民進黨記者會重點摘要! 🗓2024/3/29 《民進黨記者會》 📌無「樑」市長無心市政 好康都給自己人包!
Thumbnail
正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副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連戰主席 蕭萬長院長 趙守博主委 東森廖廷娟主播 張佳如主播 王佳婉主播 陳瑩主播 中天盧秀芳主播 中視沈春華主播 央行楊金龍總裁 國泰蔡宏圖董事長 台塑生醫王瑞瑜董事長 許淑華縣長 張麗善縣長 蔣萬安市長 香港張學友先生 李嘉誠
Thumbnail
正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副本 王金平院長 楊瓊櫻副市長 連戰主席 蕭萬長院長 趙守博主委 東森廖廷娟主播 張佳如主播 王佳婉主播 陳瑩主播 中天盧秀芳主播 中視沈春華主播 央行楊金龍總裁 國泰蔡宏圖董事長 台塑生醫王瑞瑜董事長 許淑華縣長 張麗善縣長 蔣萬安市長 香港張學友先生 李嘉誠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