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第一敗:太陽花十周年,「青鳥行動」畫虎不成反類犬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raw-image


5月20日後,賴清德的新任期在一片喧囂中開展。

首先是石破天驚的就職演說。原本各界預估,賴清德作為朝小野大的少數總統,在黨內有蔡系人馬箝制、在議會有國民黨壓制、在戰略上受美國控制,就算520演講說不出「九二共識」,應該也能「蔡規賴隨」、自我克制。沒想到賴不僅口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還借此展開「憲法、國籍、國民」的三段論述,且講稿通篇未用「兩岸」、「對岸」,倒是「中國」一詞頻繁出現,最後更以「讓世界迎接新台灣」作結,衝撞之意毫不遮掩。

結果當然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光是演說當下,原本開出慶祝行情的台股就已急殺150點,觀光股尤其哀鴻遍野;事後各方定調演說時,「比預期更強硬」的論調也成為主流,甚至出現「新兩國論」的類比。北京更是在國台辦、外交部同聲抨擊後,於5月23日宣布進行「聯合利劍-2024A」演習,地點包括台島北部、南部、東部及金門島、馬祖島、烏丘嶼、東引島周邊,之後又在5月31日一早發布快訊,宣布將自6月15日起,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下134個產品的關稅減讓。顯然,賴清德驚人的520講話,正讓原本脆弱的兩岸格局每況愈下。

再來是圍繞「國會改革法案」(或稱「國會擴權法案」)的攻防。由於民進黨這次未在台灣立院取得過半,無法延續過去8年的完全執政,所以面對國民黨、民眾黨以席次優勢推動法案,不甘心的民進黨只能藉「表決外方式」進行杯葛,例如5月17日鬧上國際新聞版面的立院大亂鬥,以及5月21日起由台灣公民陣線、台灣基進等泛綠團體及政黨聯合號召的「民主倒退,公民搶救」示威,整體又名「青鳥行動」。

當然,民進黨堅稱自己沒有動員「青鳥行動」,卻迴避不了一個基礎事實:不論活動由誰發起、被動員的民眾占比多少,民進黨明顯是把「青鳥行動」當成了「太陽花學運2.0」,企圖重演10年前國民黨困於民意怒火、只好無限期推遲《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簡稱服貿)的劇本,迫使這次同有表決優勢的國民黨主動服軟,放棄推動「國會改革法案」。

只是從結果來看,「青鳥行動」不只欠缺火候,也沒能達到目標:5月28日,經歷4天4夜馬拉松表決大戰、場外「青鳥行動」持續喧囂,台灣立法院還是在總表決人數103人、藍白贊成58人下,完成「國會改革法案」的三讀,確定將總統政情報告常態化、藐視議會有罰則、強化議會人事同意權、立院議會調查權及聽證權入法。

當然,民進黨還是拒不接受,並希望以法律攻防扭轉乾坤,例如表示行政院將提覆議(即要求立院再表決)、黨團將會聲請釋憲,甚至開始號召罷免國民黨立委。但即便歹戲拖棚,也難改「青鳥行動」已經失敗的現實:這場發生在太陽花十周年的政治抗爭,既沒能複製太陽花劇本、阻止立院表決,還暴露民進黨的嚴重錯算與危機,毫無疑問是賴清德執政後的第一敗績。

民進黨選錯戰場

首先是錯算:民進黨從一開始就選在錯誤戰場開戰,導致「青鳥行動」無法再現當年太陽花的政治能量。

回顧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除了「程序正義」這個導火線,還有三大背景同樣關鍵:第一,部分民眾認為服貿將排擠自身工作機會、影響家庭生計,也就是民進黨早年宣傳的「男人找不到工作、女人找不到丈夫、年輕人當兵要去黑龍江」的情境再現;第二,部分民眾認為服貿又是一份「糖衣毒藥」,會導致台灣愈發依靠大陸,最後只剩「被統一」的死路;第三,2014年已是馬英九執政第6年,分配不均、社會不公的怒氣都在底層積累,正好藉著太陽花一次引爆。

而前述三大背景,注定了這場抗爭所能動員的群眾,不會僅限深綠台獨與學生。據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從2014年3月25日進行至29日(佔領立法院約一周後)的參與者問卷調查,受訪樣本中有56%是學生、44%是社會人士;不過到了半夜時段,學生比例 (71%)顯著提高,社會人士(55%)則在下班時段達到巔峰。而社會人士的職業分布中,又以各種服務業(63.7%)占比最高,反映了服貿爭議在這場示威的號召力,就連被認為將從服貿獲益的金融服務業,也有6.2%參與者。此外營造業(9.3%)、科技電子業(7.0%)、軍警與公務員(3.7%)、教育與學術(8.7%)、醫療(3.9%),也都貢獻了一定比例的示威者。

因此可以發現,在擔憂生計受影響、抗拒「被統一」、與其他社會議題共同聯動的氛圍下,太陽花學運不僅導致台灣立院被占領,更引爆了針對國民黨與馬政府的全方位圍剿。在這種情境中,民進黨就算不是太陽花發起方,也能因為自己站在執政黨對立面、且長年主打「抗中保台」,而順勢成為這場抗爭的最大贏家:2014年、太陽花爆發當年的九合一大選,國民黨執政版圖從原本的15席縣市首長銳減為6席,馬英九也因此辭去國民黨主席;2016年、太陽花爆發第二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成功擊敗朱立倫,帶領在野8年的民進黨重返執政,也開啟民進黨的首次完全執政,且國民黨至今無法拿回政權。

整體來說,太陽花學運作為街頭運動,其規模與力道都是台灣近20年來罕見,所造成的政治與社會影響也十分深遠;反觀這次「青鳥行動」,毫無疑問,實在是與10年前的太陽花學運相去甚遠。

首先是法案的影響範圍。回顧2014年,服貿影響遍及百工百業,所以容易召喚學生以外的社會人士;但綜觀這次「國會改革法案」,不論是總統政情報告常態化、藐視議會有罰則,還是強化議會人事同意權、立院議會調查權及聽證權入法,其實都與一般民眾的現實生活距離遙遠,許多人甚至不知調查權、聽證權的確切指涉。基本上這點就大致決定了,「青鳥行動」很難發展出太陽花的規模。

再來是兩岸議題的存在感。服貿因其兩岸屬性,所以極易與「糖衣毒藥」、「促統陰謀」等負面表述產生聯繫,從而觸發台灣民眾的「被統一」焦慮,導致大量深綠台獨以外群眾上街,甚至連淺藍都有不少人響應;可是「國會改革法案」不同,其中部分條文或有爭議,但這些爭議無法與兩岸事務產生連結,即便部分民進黨立委不斷強調「傅崐萁剛從北京回來」、「國會改革是中共變相滲透」、「國民黨與民眾黨要出賣台灣、討好習近平」,但從整體輿論反應來看,這種牽強論述雖能在深綠社群產生共鳴,卻很難突破同溫層。

接著是最詭異的部分:執政的民進黨選擇支持示威。過去太陽花發生在馬英九與國民黨執政6年的時空,所以人們對執政黨的各種不滿,都投射到了這場抗爭裡,導致了國民黨作為執政黨的四面楚歌,以及民進黨作為在野黨的輕鬆收割。

但這次「國會改革法案」剛好相反,民進黨已經執政8年,還將執政到2028年,卻在「國會改革法案」上表態與示威者站在一起,反對作為立院多數的在野黨。如此一來即便「青鳥行動」的動員真與民進黨無關,這場抗爭也必然染上「奉旨造反」色彩,無法與缺電、通脹等不滿執政黨的怨氣串聯,當然也就很難擴大參與。

而民進黨作為執政黨這點,更是嚴重限制「青鳥行動」的抗爭策略,因為群眾一旦重演2014年佔領立院、癱瘓議事的場景,最受衝擊的就是民進黨作為執政黨的預算案審議,這與太陽花當年,國民黨既是執政黨、又是立院多數的情況不同。而這也導致「青鳥行動」出現一個滑稽畫面:各方號召群眾上街,但示威現場隨處可見工作人員高舉「不要衝」的告示牌。平心而論,這種一開始就宣告「圍而不攻」的示威,與其說是示威、還不如說是政治嘉年華,畢竟其宿命一眼望到底,也就是等著法案三讀後宣告解散,當然也很難被各方認真對待。

此外,這次通過的「國會改革法案」條文中,有不少是過去民進黨在野時所提,如今改由國民黨、民眾黨推動,法案就從「改革」變為「不正常擴權」,民眾當然容易認為,這是民進黨出於朝野對決的「為了反對而反對」。同理,過去8年民進黨完全執政期間,綠營同樣是用多數輾壓推動法案,畢竟投票就是「少數服從多數」;如今自己成了少數政府,面對在野黨以多數優勢推動表決,就大呼「威權復辟」、「多數必須尊重少數」,甚至想以街頭行動威逼議會,這當然會讓外界認為,民進黨就是因為場內數人頭數不贏,所以異想天開要用「場外數人頭」暴力突破。以上種種,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民眾的上街意願。

整體來說,在法案影響範圍有限、兩岸議題存在感低落、執政黨是民進黨等條件限制下,「青鳥行動」看上去雖有當年太陽花的影子,也有民進黨營造的「抗中保台」話語加持,卻還是難改東施效顰本質,即便熱鬧風光一時,也注定要在無處施力後折翼,淪為某種尷尬的不合時宜。

民進黨的兩個困境

而「青鳥行動」的失敗,反映了民進黨互為表裡的兩重困境:第一,當下賴清德帶領的執政團隊傾向強渡關山、不願戰略迂迴,明知「國會改革法案」背景與太陽花不同,卻還硬要霸王硬上弓;第二,如今的年輕選民也與十年前的太陽花世代不同,不是一看到抗中保台、中共滲透等宣傳,就會全體歸隊,非民進黨不投。

首先是賴團隊的一意孤行,基本上這種風格就是賴清德政治「中二病」的直接反映,且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早在2014年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面對議長李全教爆出賄選爭議,賴就以「抗議賄選」之名拒入議會;即便李全教之後已被法院裁定收押,賴仍以「調查不代表結案」為由,堅持不進議會開會,引發輿論譁然。當時不僅國民黨表示,「賴清德不進議會是違法,議員不開會也是違法」,民進黨黨團總召林志聰也稱,「站在議員立場,賴清德應該進議會」。最後賴清德雖在各方軟磨硬泡下,勉強履行職責,卻也創下拒進議會232天的驚人紀錄。

而這種不顧形象的「勇敢做自己」,與賴清德所處的政治環境有關。眾所周知,賴的政治生命始於台南,在這塊民進黨執政超過30年的深綠地帶,賴清德先是擔任民意代表,又以極高得票率連任市長,一路走來順風順水,未有敗績,並也因此養成絕對自信,之所以敢拒入議會超過200天,也是憑著「反正台南人都支持我」的政治底氣。

但這種底氣的反面,就是賴清德極度欠缺的政治姿態:迂迴深沉。回顧過去,不論是成長於殖民時代、發跡於國民黨獨大時期的李登輝,還是律師出身、善於法庭詭辯的陳水扁,或是受國民黨體制栽培、有過兩岸事務歷練的蔡英文,這些人雖都專斷獨行,卻也因為生命與職涯的相關歷練,而懂得在必要時收斂鋒芒、隱忍行事,說起違心之論就像呼吸一樣自然,暗度陳倉依舊面不改色。

而與他們相比,賴清德簡直就是鋒芒畢露的「初生之犢」,講好聽一點是「義無反顧」,講難聽一點則是「不知天高地厚」。從政至今,賴遇到挑戰的第一反應往往不是避其鋒芒、迂迴前進,而是憑著自我感覺良好一路向前、橫衝直撞,包括在2019年貿然挑戰蔡英文連任,以及2024年大選只打「抗中保台」一張牌,把全台選民當深綠台南市民來選。

如今石破天驚的520就職演說、強要杯葛「國會改革法案」,背後也是類似道理。在520就職演說上,賴判斷北京不會因自己一席發言就出手武統,更重要的是,賴認定維持自己的「抗中保台」人設、盡早劃定「不認同民進黨就是統派」的政治戰線,能讓民進黨在2026年、2028年繼續大勝,所以直接不演了暴衝。

而在「國會改革法案」攻防上,賴清德同樣「中二病」發作,選了一個無處施力、也根本無需大鬧的戰場展開對決,並妄想藉「青鳥行動」重演太陽花劇本,似乎認為只要形塑與2014年類似的輿論氛圍、動員「抗中保台」話語,就算自己只是少數政府,也能挾街頭怒火所向披靡,並藉執政後的立院首戰打出威風,讓擁有席次優勢的在野黨跪下來俯首稱臣。但結果顯而易見,以「青鳥行動」干擾議事的設想失敗,民進黨更是深陷朝野交惡的泥淖,未來恐在其他法案上繼續苦戰。

而「青鳥行動」的崩潰,還暴露民進黨的另一困境:現在的年輕選民就算還是「天然獨」,也未必會被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話語動員。

根據《巷仔口社會學》5月28日公布的「2024立法院集結運動的參與者速寫」,調查者對比太陽花與「青鳥行動」的身分組成後發現,「青鳥行動」參與者的平均年齡(35歲)比2014年的太陽花(28歲)更高,且本場運動並不以學生為主體,而是不同身分和年齡層的參與者各有混雜。其中,有50%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參與過太陽花,尤其是45歲以上(70.73%)、35歲到44歲(67.44%)的受訪者。

換句話說,如果折翼的「青鳥行動」有在任何層面成功臨摹太陽花,那就是接收了當年的部分示威者,並讓這些人10年後還有機會「懷舊一次」。當然,「青鳥行動」也不是對於當今青年毫無動員力,這點從Threads取代Facebook、成為這場活動的重要平台便可看出,只是從參與者的平均年齡來看,學生與青年的踴躍程度確實不如當年。

而回顧台灣的傳統政治情境,學生與青年都屬民進黨的天然盟友,其之所以走上街頭,也往往不是考量現實生計,而是出於政治立場與理念等價值判斷。所以即便「國會改革法案」欠缺當年服貿的經濟脈絡,光是民進黨如法炮製喊出「反黑箱」、「反中共滲透」,其實也足以動員學生與青年上街,甚至可能導致「青鳥行動」的平均參與年齡比太陽花更下修,畢竟這次法案影響範圍有限,社會人士、中間選民的參與意願已經不如當年。只是沒想到結果不如預期:在「青鳥行動」整體動員已比太陽花更不容易的情況下,學生與青年還「不甚踴躍」,結果這場活動不僅無法復刻10年前的太陽花,還在某種程度上成了「高齡學運」,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比太陽花更高。

而這種結果,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觀察近十年的台灣政治脈動,學生與青年今日對民進黨的相對「疏離」,其實完全有跡可循。

回顧10年前踴躍上街的「太陽花世代」,其大多出生在1987年台灣解嚴後,接著經歷2000年民進黨實踐第一次政黨輪替、以及2008年國民黨再度完全執政。在這段時空背景下,青年的政治意識受到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持續茁壯的台灣本土意識交互塑造,各種「進步」訴求伴隨「反中」傾向,在其生命烙下時代印記,例如當年校園一面倒的反核、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支持廢除死刑聲浪,而台獨與反國民黨也正如前述標籤,是這代「覺醒青年」的立場標配,太陽花則是這種時代印記的全面爆發,讓「抗中保台」又在野的民進黨迎來陳水扁後的新起飛。

但10年之後的「後太陽花世代」,便不是這麼整齊劃一。隨著「太陽花世代」在「反中」與各種「進步價值」上前進,民進黨也在執政多年後走向「建制化」,在這種時空中成長的「後太陽花世代」雖還排斥國民黨,卻已不如「太陽花世代」般效忠民進黨,因為民進黨的形象恰似過去「太陽花世代」眼中的國民黨:醜聞不斷、貪汙腐敗。而這種認知的最明顯反映,就是柯文哲與民眾黨在2024年總統大選的崛起。從年輕選民的投票行為來看,「後太陽花世代」的政治光譜依舊拒統,但民進黨已與國民黨一同淪為「舊政治」代表,「新政治」光環則由民眾黨與柯文哲襲奪。

當然,台灣過去曾有無數小黨泡沫化,民眾黨恐怕也將步其後塵,尤其眼下民進黨正把民眾黨與國民黨一起打成統派、企圖奪回年輕選票,這樣的結果機率不小。不過賴清德恐怕也需思考,自己出於「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的執著,一就職便讓兩岸與議會捲起千堆雪,走向更加撕裂與對峙的局面,卻一來不顧兩岸急凍的可能成本、二來無改民進黨的建制化傾向,僅僅憑著「抗中保台」的貧乏話語,就想解決所有複雜的政治難題,最終結果究竟會是賴的如意算盤成真,帶領民進黨在2026年與2028年大勝,抑或會像這次畫虎不成反類犬的「青鳥行動」,出於「中二病」的期望美好,但不切實際的妄想終究結局潦倒?

原文發表網址:

2024.6.4

賴清德第一敗:太陽花十周年 「青鳥行動」畫虎不成反類犬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25537?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71會員
350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賴清德總統可為台灣打造一支潛艦部隊2024年5月20日即將就任總統職務的賴清德先生,未來在其四年的總統任期內,能否為我國軍隊打造出一支戰略性的潛艦部隊,是國人必須關注且全力支持的重大國防政策。
Thumbnail
avatar
姚中原教授
2024-04-14
【賴清德新政府的新雙語政策的兩大件國王的新衣】殺頭的生意有人做; 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有用的教學,明明上面說不准教,暗地就都喬好了; 沒用的教學,今天上面說不用教,明天就鳥獸散了。
Thumbnail
avatar
外師的外師:蕭博士
2024-03-29
賴清德的首位文人國防部長蔡英文總統任內至今為止所任用的國防部長,皆是軍中高級將領轉任而來,此種由上將擔任我國國防單位最高首長職務的情事,嚴格來說,並不符合文人領軍的精神。「文人領軍」是先進民主國家常態,也是民主必然趨勢。
Thumbnail
avatar
姚中原教授
2024-03-10
賴清德總統應考慮改以「九二會談」重啟兩岸對話及和平交流(姚中原教授)今年五月二十日賴清德就任總統職務後,能否提出有效且實質的兩岸和平方案,以能解除當前台海兩岸軍事與政治的高度緊張關係,研判將是國際社會和國內各界關注的新聞焦點。
Thumbnail
avatar
姚中原教授
2024-02-25
賴清德說中華民國是災難?而趙少康辭中廣董事長?民調封關前最後解讀總統及立委大選選情變化趨勢。今天1月2日是選前可以公布跟討論民調的最後一天,本文將就目前各家的封關民調,做通盤的分析跟解讀,並且帶您了解現在的選戰趨勢。 趙少康在元旦辯論會中拋出辭去中廣董事長的話題,是因為侯康配的選情「穩了」嗎? 未來還沒有其他可能出現的變化?立法院未來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這些將都會在本文中解讀。
Thumbnail
avatar
楚焱堯
2024-01-02
「賴清德演講懶人包」遇到艱澀問題就只會避而不答2024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10月16日以「打造創新繁榮的台灣」在陽明交大進行演講,從國家希望工程談到「居住三對策」,承諾未來將興建社宅13萬戶,但學生質疑其任內未建成任何社宅,本文整理出賴清德演講懶人包,將演講內容一次整理給你看。 賴清德演講中曾說打造創新繁榮的台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於10
Thumbnail
avatar
甲霸盈盈
2023-11-29
賴清德民調下跌主因:只在意選票,無視登革熱爆發、缺蛋爭議2024總統大選民調 以下是根據新頭殼公布的9月最新民調所整理出的表格,其透過四腳督和三角督不同局面的對比,讓讀者可以更清楚了解目前的競爭狀況。 可以從表格裡看到,柯侯在最新一次的民調中有顯著的支持度提升,而賴清德和郭台銘的支持度下跌明顯。從這份民調來說,我們可以初步推斷,賴清德的支持度下跌可能
Thumbnail
avatar
666
2023-11-27
賴清德網軍崛起!過去喊話停止攻擊,現在只許州官放火?賴清德於2020年向蔡英文喊話要求停止網軍攻擊,但在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面對學生提問「賴清德網軍」等議題,卻選擇忽視。本篇將探討賴清德有無用水軍來影響選情。有媒體報導指出,賴清德疑似透過論壇,號召年輕世代使用者為賴清德的影片點讚,被網友指稱是動用網軍的痕跡,隨後苗博雅在臉書解析了內幕,本篇帶你窺
Thumbnail
avatar
666
2023-11-27
賴清德民調下滑主因統整!藍白合合作進度到哪?政治熱門議題報你知賴清德民調下滑主因為何?告訴你政策一致性和人民信任度有多重要!在這個背景下接著探討藍白合進度,是否有機會讓民進黨下台,政黨輪替。本篇文將探討此二大議題。 賴清德民調下滑主因 媒體人也對賴清德的民調變化提出看法,其推論現在藍白整合陷入泥淖,照理來說會使賴的民調上升,但賴清德在近期的民調不增反降,以
Thumbnail
avatar
666
2023-11-27
「賴清德演講懶人包」遇到艱澀問題就只會避而不答2024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於10月16日以「打造創新繁榮的台灣」在陽明交大進行演講,從國家希望工程談到「居住三對策」,承諾未來將興建社宅13萬戶,但學生質疑其任內未建成任何社宅,本文整理出賴清德演講懶人包,將演講內容一次整理給你看。 賴清德演講中曾說打造創新繁榮的台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於10
Thumbnail
avatar
666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