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請到我們的老朋友GPT整理以下資訊:
台灣室內裝修業中,客戶付款的比例流程與順序,其實牽涉到 風險控管、現金流管理與合約條件,在不同國家與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異。
我將從台灣常見付款方式開始說明,再與鄰近或已開發國家比較。
一、台灣室內裝修業——常見付款流程與比例(參考值)

台灣並無統一法律規定付款比例,但依照設計公司或統包裝修公司的慣例,大多採下列比例:
階段;比例(設計+裝修案常見);說明
簽約訂金10%~15%確認合作意願,保障雙方。若為純設計案,這筆就是設計費起始。
設計定案/施工圖完成10%~20%設計方交出完整設計圖、3D 模擬圖、報價單等成果。
開工款(第一期)20%~30%工程正式開工,工班進場、材料下訂。
工程中期(第二期)20%~30%工程進行約 40%-60% 時支付,可能會視現場狀況請款。
完工驗收前(第三期)15%~20%工程進入收尾,木作、油漆等已完成,留下尾款保障雙方糾紛處理。
完工驗收+交屋(尾款)5%~10%驗收無問題後付款,部分設計公司會再附保固期說明。
補充:若設計與裝修分開承包,設計費一般會拆成 2-3 期付清,而裝修工程款另計。
二、付款流程與比例風險提醒
- 尾款比例太少=設計方風險高:若僅留 5%,但工程過程問題多,客戶可能以各種理由拒付尾款。
- 首期付款未到就先出圖=客戶方可能反悔不付款。
- 無階段驗收條件=難以請款或造成爭議。
建議簽訂合約時,搭配工程進度與驗收項目作為付款依據,提高安全性與透明度。
三、鄰近與已開發國家付款流程比較
1. 日本
- 系統性強、保守文化,付款與合約規範明確。
- 設計與施工大多分離,會使用《建築士法》、《建設業法》指導流程。

階段;比例;特點
設計合約簽署30%設計師開始工作
基本設計完成30%含配置、初步圖面與估價
詳細設計完成30%含施工圖、設備圖等
完工後支付餘款10%驗收無誤後給付
裝修工程款另訂,通常為:開工40% → 中期40% → 完工20%
2. 韓國
- 室內裝修行業與 IG / SNS 結合緊密,接案速度快、金額變動高。
- 整合式設計+裝修較普遍,以「Package」報價給客戶。

階段;比例;特點
設計合約簽署:10%~20%快速確認風格方向與報價基礎
開工款;30%~50%確認主材、家具、工班等,快速下單施工
中期款;20%~30%;工程達一半後請款,依現場核對
完工款;10%~20%;含尾款與保固期條件交屋
設計師會將家具、燈具、建材等也納入設計報價中,整合成「一條龍服務」。
3. 美國(高階設計產業體系)
- 分工清晰:Interior Designer / Architect / General Contractor 各司其職。
- 客戶高度重視合約條款與付款機制,設計顧問費是固定收費,與裝修費分開。

類型; 付款方式
設計費
通常依照專案總價 10%~20%,或按時數收費(如 $100~$300/hr)
工程費
通常為:簽約10% → 開工款30% → 進度款40% → 尾款20%
額外服務
額外收費(如採購協助、現場監督、選品等)
設計師不會負責裝修承攬,而是協助監督與整合,減少設計與工程混淆造成風險。
四、總結比較表

項目
台灣;日本;韓國;美國
設計+裝修一條龍常見?是;否;是;否
合約明確性中等,常口頭;高;中高;非常高
設計與裝修付款拆分?不一定;拆分;不拆;拆分清楚
設計費按比例分期?是;是;是;是(或時數)
工程款按進度付款?是;是;是;是
尾款比例約 5%~10%;約 10%;約 10%~20%;約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