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裝修支付的比例流程與順序,與鄰近國分析比較

室內裝修支付的比例流程與順序,與鄰近國分析比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又請到我們的老朋友GPT整理以下資訊:

台灣室內裝修業中,客戶付款的比例流程與順序,其實牽涉到 風險控管、現金流管理與合約條件,在不同國家與文化中也有很大的差異。

我將從台灣常見付款方式開始說明,再與鄰近或已開發國家比較。

一、台灣室內裝修業——常見付款流程與比例(參考值)


raw-image


台灣並無統一法律規定付款比例,但依照設計公司或統包裝修公司的慣例,大多採下列比例:

階段;比例(設計+裝修案常見);說明

簽約訂金10%~15%確認合作意願,保障雙方。若為純設計案,這筆就是設計費起始。

設計定案/施工圖完成10%~20%設計方交出完整設計圖、3D 模擬圖、報價單等成果。

開工款(第一期)20%~30%工程正式開工,工班進場、材料下訂。

工程中期(第二期)20%~30%工程進行約 40%-60% 時支付,可能會視現場狀況請款。

完工驗收前(第三期)15%~20%工程進入收尾,木作、油漆等已完成,留下尾款保障雙方糾紛處理。

完工驗收+交屋(尾款)5%~10%驗收無問題後付款,部分設計公司會再附保固期說明。

補充:若設計與裝修分開承包,設計費一般會拆成 2-3 期付清,而裝修工程款另計。


二、付款流程與比例風險提醒

  • 尾款比例太少=設計方風險高:若僅留 5%,但工程過程問題多,客戶可能以各種理由拒付尾款。
  • 首期付款未到就先出圖=客戶方可能反悔不付款。
  • 無階段驗收條件=難以請款或造成爭議。

建議簽訂合約時,搭配工程進度與驗收項目作為付款依據,提高安全性與透明度。


三、鄰近與已開發國家付款流程比較

1. 日本

  • 系統性強、保守文化,付款與合約規範明確。
  • 設計與施工大多分離,會使用《建築士法》、《建設業法》指導流程。
raw-image

階段;比例;特點

設計合約簽署30%設計師開始工作

基本設計完成30%含配置、初步圖面與估價

詳細設計完成30%含施工圖、設備圖等

完工後支付餘款10%驗收無誤後給付

裝修工程款另訂,通常為:開工40% → 中期40% → 完工20%


2. 韓國

  • 室內裝修行業與 IG / SNS 結合緊密,接案速度快、金額變動高。
  • 整合式設計+裝修較普遍,以「Package」報價給客戶。
raw-image

階段;比例;特點

設計合約簽署:10%~20%快速確認風格方向與報價基礎

開工款;30%~50%確認主材、家具、工班等,快速下單施工

中期款;20%~30%;工程達一半後請款,依現場核對

完工款;10%~20%;含尾款與保固期條件交屋

設計師會將家具、燈具、建材等也納入設計報價中,整合成「一條龍服務」。


3. 美國(高階設計產業體系)

  • 分工清晰:Interior Designer / Architect / General Contractor 各司其職。
  • 客戶高度重視合約條款與付款機制,設計顧問費是固定收費,與裝修費分開。
raw-image


類型; 付款方式

設計費

通常依照專案總價 10%~20%,或按時數收費(如 $100~$300/hr)

工程費

通常為:簽約10% → 開工款30% → 進度款40% → 尾款20%

額外服務

額外收費(如採購協助、現場監督、選品等)

設計師不會負責裝修承攬,而是協助監督與整合,減少設計與工程混淆造成風險。


四、總結比較表

raw-image

項目

台灣;日本;韓國;美國

設計+裝修一條龍常見?是;否;是;否

合約明確性中等,常口頭;高;中高;非常高

設計與裝修付款拆分?不一定;拆分;不拆;拆分清楚

設計費按比例分期?是;是;是;是(或時數)

工程款按進度付款?是;是;是;是

尾款比例約 5%~10%;約 10%;約 10%~20%;約 20%



avatar-img
小羊的沙龍
0會員
4內容數
學渣社畜的宅日常,與各位路人甲乙丙喇迪賽分享的文章,有趣的話請不要猶豫的去留言互動~互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小羊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天好奇的反思了一下 請我們的好朋友GPT分析了以下 台灣的室內設計產業發展歷程,跟隨著社會經濟、建築文化與消費習慣的變化,整體可以分為幾個代表性的時期與轉折階段。以下是一個清楚脈絡的分析: 一、起步階段(1950s~1970s) 背景 •台灣戰後重建,社會仍以農業與基礎工業
今日好奇的反思了一下 請好朋友GPT整理了以下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又真實的問題:「大家說室內設計好賺,是真的嗎?」 以下我們的好朋友GPT分析以下: 事實上,室內設計產業在台灣是一個高風險、高彈性、低保障的產業,收入好壞差異極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好賺」,也確實有不少設計公司倒閉、跑路或倒帳的情況發生。 以下我從幾個面向幫你全盤分析:
今天好奇的反思了一下 請我們的好朋友GPT分析了以下 台灣的室內設計產業發展歷程,跟隨著社會經濟、建築文化與消費習慣的變化,整體可以分為幾個代表性的時期與轉折階段。以下是一個清楚脈絡的分析: 一、起步階段(1950s~1970s) 背景 •台灣戰後重建,社會仍以農業與基礎工業
今日好奇的反思了一下 請好朋友GPT整理了以下
這是一個非常關鍵又真實的問題:「大家說室內設計好賺,是真的嗎?」 以下我們的好朋友GPT分析以下: 事實上,室內設計產業在台灣是一個高風險、高彈性、低保障的產業,收入好壞差異極大,不是每個人都能「好賺」,也確實有不少設計公司倒閉、跑路或倒帳的情況發生。 以下我從幾個面向幫你全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