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09】你不用裝懂,也可以很厲害

【生活 09】你不用裝懂,也可以很厲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我們總習慣裝懂,只因不想被看輕


你有沒有一種對人的心理防衛,遇到不懂、不知的問題時,也要「假裝懂」、「假裝知道」,彷彿承認不足,會顯的自己比他人笨,是一種輸。

但其實,最強大的人,是不害怕說出:「我不懂,但我想知道。」

因為所有的學會,都是從「不懂」開始。



1. 成長的過程,讓我們習慣逞強,也習慣沉默

還記得學生時期,老師在台上問:「這裡有誰聽不懂?」
教室一片安靜,即使一知半解,也沒人敢發問。
不是因為真的懂了,而是怕被笑、怕被看不起。

這樣的我們長大後,
變得更會掩飾,會點頭、會附和,甚至會用「啊 ~ 這我知道」當作保護傘


越是偽裝,內心反而越焦慮,深怕哪天會被發現——自己根本不懂
然而,真正會進步的人,都是那個不怕舉手發問的人。



2. 「我不懂」不是脆弱,而是一種開始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他說他最近開始重新學英文。
我很訝異,因為他一直給人「什麼都會」的形象。
他笑著說:「我以前都會裝懂,但那真的太累了。」

知識的路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學生。
願意承認自己不懂的人,才真的有機會學會所有事。


《紙牌的祕密》一書提到——

「當你發覺到自己有事不懂,那你正往什麼都懂的道路邁進。」

這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勇敢的開始;承認自己還不足,是前進的起點。



3. 發問,是找到路口的第一步

一個問題,也許不會立刻有答案。
但發問的那一刻,就像在黑夜裡點亮一盞燈。
你不知道前方有什麼,但你已經不再原地踏步。

在前進的路上,往往會迷惘,適時轉個彎,繞個遠路,
雖然慢,但總會一點一點找到方向。

不斷發問,願意一直學習的人,才會走得更遠



總結:別怕不懂,只怕不敢問、不敢學、不敢承認


真正的強者,不是永遠都會的人,
而是願意誠實面對不足、願意持續進步的人。


畢竟——
真正的自信,從來不是「什麼都懂」,
而是知道自己還能學、還願意學

「我還不懂,但沒關係,這只是我的起點。」

不裝懂、不怕問、不急著有答案,就是一種最溫柔的堅定。


avatar-img
現實之外 · 故事之中
12會員
42內容數
夜深了,你還醒著嗎? 這裡沒有喧囂,只有一些字句,想陪你走過那些無人知曉的時刻。 如果這裡能給你一點點勇氣、一點點溫暖, 那就好像天快亮了,風也變柔了。 願這裡的文字,成為你夜晚的光,也成為你明天的方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當我們總被教導要知足,是否也壓抑了內心那份「還想要更好一點」的渴望?不用害怕貪心,因為真正的改變,正是從承認「我還不滿足」開始。所謂貪心,不是無止盡的索取,而是對自我潛力不妥協。唯有勇敢正視內心的渴望,才能推動自己向前、實現成長。
當我們以為「說了就會被懂」,其實忽略了溝通真正的本質:不是表達,而是理解。這篇文章透過四個生活情境,描繪出語言與情感之間的距離,提醒我們,有效的對話,不是說服對方,而是願意靠近對方的內心。當你學會用對方懂得的方式說話,心與心的距離,才會真正縮短。
當你創作靈感枯竭時,別擔心!本文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方法來重新找回創作的動力。從探索「支線任務」、在生活中尋找靈感、接受低潮但不停止前進,到回顧過去的創作成就,文章鼓勵創作者放下焦慮,透過體驗生活來重拾靈感。寫作是一場長跑,偶爾的停頓並非失敗,而是為了積蓄能量,等待靈感再次迸發的時刻。
當我們總被教導要知足,是否也壓抑了內心那份「還想要更好一點」的渴望?不用害怕貪心,因為真正的改變,正是從承認「我還不滿足」開始。所謂貪心,不是無止盡的索取,而是對自我潛力不妥協。唯有勇敢正視內心的渴望,才能推動自己向前、實現成長。
當我們以為「說了就會被懂」,其實忽略了溝通真正的本質:不是表達,而是理解。這篇文章透過四個生活情境,描繪出語言與情感之間的距離,提醒我們,有效的對話,不是說服對方,而是願意靠近對方的內心。當你學會用對方懂得的方式說話,心與心的距離,才會真正縮短。
當你創作靈感枯竭時,別擔心!本文提供了幾個實用的方法來重新找回創作的動力。從探索「支線任務」、在生活中尋找靈感、接受低潮但不停止前進,到回顧過去的創作成就,文章鼓勵創作者放下焦慮,透過體驗生活來重拾靈感。寫作是一場長跑,偶爾的停頓並非失敗,而是為了積蓄能量,等待靈感再次迸發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