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零檢出?

什麼是零檢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因為食品安全以及其他的問題,我們常常會看到媒體上用「零檢出」這三個字,來說明沒有檢驗出某種化學物質。例如2022年有一則新聞的標題是:「最乾淨的十種水果!農藥零檢出六種水果上榜」,內容是說: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在整個民國109年,芭樂、蓮霧等水果的農藥抽檢全部過關,沒有一件是不合格的。

零檢出的真實意義是什麼?沒有驗出農藥或禁藥來,就真的表示完全沒有嗎?

如果拿家裡的體重計來量一根羽毛的重量,我們只會看到指針紋風不動,或是顯示器上的數字仍然顯示是0;而拿一樣的設備來量大象的體重,下場則是回收一堆被採扁了的零件而已。難道羽毛沒有重量?肯定不是的。那是因為羽毛實在太輕,遠遠低於家用體重計的測量下限,所以完全讀不到數字,如果我們改用實驗室裡專門測量微小重量的電子天平,那就可以測出來這一根羽毛有多重了。同樣的,讓大象站在專秤重物的地磅上,我們也便可以知道這種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有多重了。

所以說測量會受到所使用儀器的可測量範圍的影響,超過了儀器的限制,就得不到測量人員想要知道的數據。

現有的檢驗技術已經可以測量出某些萬億分之一克等級的極微量化學物質,這相當於僅僅是一顆細胞或細菌的重量而已!隨著儀器設備的進步跟檢驗方法的開發,現在驗不出來的微量物質,在將來都有可能可以被檢驗出來,因此零檢出這三個字如果被理解成「真的為0」或「完全沒有」,這其實是有爭議的。在這種情況下,用「未檢出」是比較恰當的。在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裡解釋,「未」這個字是「沒有」的意思,用未檢出,也就是沒有檢驗出來,大家認為,是不是比較不容易造成誤解呢?事實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在2013年的一篇新聞稿也表示,使用「未檢出」是比較適合的表述。

本文同時刊登在:


avatar-img
莫洱的科學大白話
1會員
13內容數
有人說科學很難,也有人說科學離我很遠;如果妳或你也有這樣的感覺,那麼歡迎來到《莫洱的科學大白話》。我是莫洱,請讓我用輕鬆但不隨便的方式,跟大家聊聊身邊的科學大小事,您會發現,科學不僅有趣而且離我們好近,更重要的是,我堅信:懂一點科學能讓生活更豐富、更有自信! 所以,莫洱說:「沒事多科學,多科學沒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莫洱的科學大白話 的其他內容
我們此刻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化學工業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化學工業也的確要為環境污染跟生態破壞,負起很大的責任;我們不禁要問:這是要過上進步與舒適的生活,所一定要付出的代價嗎?
多多吸收正確的科學知識,勿人云亦云,或是隨便轉傳未經查證的訊息,無疑地是最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硬道理。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但許多食品安全問題,關鍵在於劑量。本文說明即使是水,過量也會造成傷害;而合法添加劑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不需過度恐慌。
我們此刻能享受現代化的生活,化學工業在食衣住行育樂等各方面,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化學工業也的確要為環境污染跟生態破壞,負起很大的責任;我們不禁要問:這是要過上進步與舒適的生活,所一定要付出的代價嗎?
多多吸收正確的科學知識,勿人云亦云,或是隨便轉傳未經查證的訊息,無疑地是最好的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的硬道理。
「禍從口出,病從口入」這句話大家都聽過,但許多食品安全問題,關鍵在於劑量。本文說明即使是水,過量也會造成傷害;而合法添加劑只要在安全劑量範圍內,不需過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