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城鎮 – 假的真情實感
By 馬翊航
九歌文庫


這本比較像是散文集
收錄了作者許多生命中的片段
有跟成長背景的根相關的,例如母語
也有跟個人認同有關的,例如性向
穿插著似真似假(多少有點小說感潤筆)的故事
我自己個人蠻喜歡的
主要是作者筆鋒有一種…綿中針的鋒利感
但卻不落於刻薄
有些段落讀來會讓人一笑
有些讀來則是一刺
但不管哪個
都會令人有所共感
這大概也是我對散文的期望了
作者的用字也是一趣
有一種嘲諷卻讓人感覺戳在點上的鬆快感
(就像那根棉裡針正戳在了穴道上)
例如形容澎湖的吉祥物雕像們(p81.)
用了“風情強勁“ (笑)
(讓我想起我一位很好的朋友的說話 ㄎ)
文字組成也有獨特的節奏感
帶著一種詩意
卻更接地而不抽象
『我只好問Saki,你覺得有開嗎?Saki有獵犬般的嗅覺與直覺,他抬頭,「在那裏!」像領角鴞在樹頭,雲層上有好心的神明。』(p109.)
書名為<假城鎮>
就像是作者帶領著讀者領略他建構的這個世界
真真假假 假假真真
像紅樓中說的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不就是人生麼
哪能一翻兩瞪眼
哪怕是假的波坦金村莊
(倒是有點意外有人提到這個相對冷門的都市用詞)
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我自己感受
不管是這本書
還是人生
所有的假
背後大多有一個為了某個什麼的真情實感
而若人生相處
有人能看穿你表面
直視那一絲真
也就算值得了
- 喜歡的段落 -
P42. 建和卑南語裡的inlrangan,在討論文化、生活時,指的是個人經歷,但其實就是走過的路。
P116. 也許在「我是」與「我想要是」之間有一千座樓梯。
P174. 拆穿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動作:拆是搗毀結構,穿是突破隔層。
P182. 人的記憶,跟AI詠唱指令算圖生成畫面,基本上是類似的道理。有關鍵字、描述,其他畫面則依靠其他經驗填補。
P225. 不再可能,不想回憶,沒有答案,不見得是反話,而指向了「感同身受」一詞本身的匱乏。
P246. 考:不太懂的。驗:脆弱的事物浮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