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俄國史時,總想解釋拿破崙在1812進攻俄國,為何捨俄京聖彼得堡,而直奔深入內陸的莫斯科。拿破崙的其他征戰都是攻占敵方的首都,迫使敵方求和並加盟,對普魯士和奧地利皆如此。與俄交戰,聖彼得堡該是首選,拿破崙可沿波羅的海南岸北上東岸抵達芬蘭灣,大軍可由海路補給,比陸路運送輜重方便得多。拿破崙當時直接統治波蘭,並以之為攻俄的大本營,雖然當時的“波蘭公國”比今日的小亦不靠海,萊茵邦聯是附庸、普魯士則是盟邦,還派兵參加了拿破崙的大軍。兩地皆有波羅的南岸之地,法軍從南岸出發比較合理。
我先請教Chat-GPT,首回交談不得要領。我有一個先入為主的想法:拿破崙當時或許未能全面控制波羅的海。1810年, 瑞典已邀請法軍元帥伯納多特(Jean-Baptiste Jules Bernadotte)入主為皇儲,該王朝在位至今。這該對法國有利,但因種種複雜的原因,瑞典在1812卻參加了反法同盟。此外,波羅的海可能有英海軍的蹤影。我就順著這些線索與Chat-GPT續談。它也開始在這些方面找材料,並未全面解我心中之惑。
我轉而請教DeepSeek。它直接說:拿破崙攻莫斯科是因為俄國的兩個大軍團梗在波蘭和莫斯科之間,拿破崙的選擇自然是消滅俄國的戰力。我先前沒掌握這個因素,沒去想拿破崙若北上攻打聖彼得堡,後路會被俄軍的主力切斷。DeepSeek繼續說:聖彼得堡是沼澤地帶,不利於行軍。我早已知曉俄國這個角落是處于北溫帶林木中(去該地觀光時,從飛機上往下望就是一片林海),在思考時卻沒把此因素算在內。事後我去查今日波羅的海三小國(1812年時是俄帝國的一部分)林木區的比例,除立陶宛外,其他兩國皆在百分之五十以上,確不利於拿破崙五十萬大軍的鋪開。
在對話時,我仍存當時波羅的海制海權歸誰的執念,因此問了DeepSeek同樣的問題。它不提瑞典與英海軍,而是一語中的:聖彼得堡是俄國波羅的艦隊的母港。的確,彼得大帝為了建立俄國海軍才建築該城的。擺在眼前的卻視而不見,真是“燈下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