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興趣,是畫畫
我的興趣⋯其實說來簡單,也許你也曾經有過。
在我還小的時候,我喜歡畫畫。
沒錯,是畫畫。那種會讓人忘記時間、忘記吃飯的喜歡。那時候的我,最開心的事,就是拿著一盒彩色鉛筆,趴在矮矮的木桌上,一畫就是一整個下午。
那時候不需要理由,也不懂什麼是藝術。只是覺得,這些顏色,這些線條,在紙上流動的樣子,比任何玩具都更吸引我。那是一種自由的感覺,好像只要我願意,整個宇宙都能被我重新拼貼、塗上屬於我的顏色。
誰不喜歡畫畫呢?
畫畫就像做夢,只是夢在紙上。我畫過天空有兩個太陽的世界,也畫過一隻貓會飛上雲端和星星說話。我從來沒想過這件事能不能當工作,因為小時候的我,只知道「喜歡」就已經足夠。
但大人總說,這只能是興趣。不能當飯吃。
他們說話時的語氣,不是刻意要否定我,只是平靜得像在陳述天氣。語氣裡甚至沒有遺憾,只有篤定。好像畫畫這件事,就像打彈珠、玩沙子,是一種會被時光自動淘汰的遊戲。
「畫畫又不能賺錢,當然只能當興趣啊。」
「你將來要靠什麼生活?」
「讀護理最實在,穩定、有出路。」
那年國中畢業選科別,填志願卡的時候,我只寫了一個志願——護理科。不是因為我熱愛醫療、也不是我想成為誰的救命天使,而是因為我知道:如果不這樣填,那張卡會被退回來重寫。
於是,我進了護理學校。
上課、打工、實習,還有不斷的考試和責任,成了日常。
再畢業,出社會,工作、輪班、疲倦,像被排好時間表的齒輪,一刻不停地轉。
畫畫呢?它慢慢變成抽屜裡那疊泛黃的圖稿,變成手機裡某個久未打開的APP,變成夜深人靜時,某種說不出口的遺憾。
我也常常想,我變成了一個什麼樣的大人?
是一個很會照顧別人的人嗎?也許是。
是一個會把自己藏起來的人?也許更是。
有時候,我看著病房裡的病人,聽著機器滴滴作響,心裡會突然冒出一個念頭:如果我當初有堅持呢?如果我沒有那麼乖地走上這條「正確」的路?
但話說回來,那時候的我,又怎麼能夠對抗一個家的期望?怎麼能說「不要」,當爸媽每天為了生活早出晚歸,只求我有一份穩定工作,不必辛苦?
我懂他們的用心。
小時候爸爸媽媽都希望長大後,要有個「穩定的工作」然後老了可以退休。
我以為我已經長大工作,
這輩子就這份工作到老了⋯
直到某一天,在社群上偶然滑到一位素人30歲才開始學畫畫,目的是為了想當漫畫家,我看見了一種勇氣,學習的勇氣。把我從限制自己的框架踩出半隻腳出來⋯
那一瞬間,我心裡有什麼被輕輕敲醒了。
我打開了塵封許久的畫具盒,拿起鉛筆,手指還有些生疏。畫紙上第一筆下去的時候,好像,那個曾經的我,從紙的另一端對我說:「你終於回來了。」
我開始練習,每天一點點,不為了什麼,只是為了重新拾起那份曾經讓我快樂的東西。這不是叛逆,也不是夢想復活——只是單純地,想跟自己靠近一點。
現在的我,還是護理師,也還是在照顧別人。
但有時候下班回到家,我會為自己騰出一點小時光,在燈下靜靜畫一幅小圖。
不為誰看,只為讓自己不再那麼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