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山上的妮喃:法國山間的藝術工作坊

阿爾卑斯山上的妮喃:法國山間的藝術工作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美術生日常-遙遠的工作坊

阿爾卑斯山上的風清冷,在邊呼氣和喘氣的接力中,腳上的運動鞋輪流踩進泥土和沙粒鋪成的山徑。這是工作坊開始的第一天,也是我嘗試融入學校群體的機會。


「 電磁聲的呢喃 」是主題的名稱,我們一群人手扛相機,肩背電腦和電磁接收器,其中有馬賽藝術學院的學生、教授,還有受邀的客座藝術家們,大家一步一步的慢慢向一千三百海拔處的山間木屋前進。


位於法國南部的Sisteron地區遍佈著大大小小的城鎮,而這座建物遺世獨立,隱藏在山徑盡頭的丘陵間。


一個特別的志願組織接待了我們,他們嘗試著在這麼高的山上實踐綠生活來自給自足,每一個成員都來自不同的領域,有園藝家、旅店管理人員、廚師、清潔人員、研究生、農業專家...等。

還有兩隻貓貓跟一隻灰白相間的狗狗接待了舟車勞頓的我們。


所謂的木屋不是風景區給遊客入住的現代小木屋,裏頭軟裝簡單,假裝很天然的那種。這間木屋總共分成三個主體。飯廳、客廳兼書房還有旅客住宿區,有各兩間兩人房、四人房和六人房。客廳後還有玄關區牆上架著兩套馬鞍,沿著木頭樓梯而上也許會通道主人的主要生活區。客廳內木製地板互相拼接延伸直至沙發前工人圍坐的長地毯,紅白色爬滿了藤蔓圖騰和花草的裝飾。被兩座和豆豆先生動畫中相似的淡土色單人沙發和一座三人的咖啡色皮沙發壓著。跨過開放式的拱門,一間牆上畫滿樹木的書房連著類似茶水間的空間,很符合法國人邊閱讀邊喝下很多壺咖啡的習慣,從客廳沙發旁的落地窗出去有個戶外陽台,還有一個可以抽煙思考的空間,夕陽落下後,每晚從玻璃落地門窗釋出這個空間向外投射的暖黃光,都會吸引著被山雨洗禮過後濕漉漉的生靈。


住宿區的房間內佈置大同小異,大小不一的石頭砌成石牆後加上好幾層磚牆被最後一層混凝土包裹支撐著,走過木頭地板會不可避免的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牆根貼著暖氣片頂著一片延伸出去的小平台向上形成一個長方形的窗子,木製框架上鎖著一個鐵製的流動型握把,向右轉動就可以解鎖拉開剛剛好拤著的兩片玻璃窗,隨著鋪面而來的冷風望向遠處雪山間光禿禿的田野。


飯廳是個溫暖的地方,壁爐裡每天早晨砍好的木柴安靜燃燒,三排長桌和數量剛好的木椅等待著每天放飯的三個時段:八點、下午一點、晚上七點半。屆時門前單獨的大橢圓桌將會擺滿佳餚,讓大家自助分取。桌後一個很高的小吧台隔開出餐區連著的廚房和用餐空間。再向後分成兩室,娛樂間:撞球、鋼琴、西洋棋、各式桌遊還有供人休息的沙發區和聯通住宿區的樓道與走廊。


這將是我這一週的家。


我有四個室友:安娜、布勒和茱蒂,我們都是馬賽美術學院的在讀學生,安娜和布勒同我一樣都是二年級的學生,而茱蒂則是研究生。每天差不多接近八點,睡在最靠近窗邊的我總是第一個醒來,從淡黃色花布窗簾縫透出的光屢屢拂過我的臉頰,提醒我樓下的早餐只提供到九點。我穿上前晚預先放在沙發上的衣服:一件發熱衣加上oversize毛衣、厚襪子、一件運動褲還有男友為我準備的大外套,穿過兩扇隔著樓梯相望的玻璃門到一樓吃早餐。由於建物是以較為原始的材料建成,石頭、轉瓦砌成的類似洞穴圓拱型的牆壁是天然的混響器,這兩扇玻璃門是我們夜晚唯一的隔音屏障,據室友所說,這顯然非常免強,因此我常常看到淺眠的茱蒂到處補眠。幸運的是,我的床位在房間的最深處,離暖氣最近,也離噪音最遠,所以我每天醒來都覺得元氣滿滿。


早餐是典型的法式平民美食,熱熱的穀物麵包塗上或半鹽的黃油、各種果醬、蜂蜜或直接撕開來送入嘴裡,鬆軟微酸的氣孔配上外皮有點焦硬的口感,不想吃麵包也有雜糧餅乾或是麥片配優格的選項。至於喝的部分,有各種果汁、牛奶、咖啡和茶。主人那隻灰白狗狗會躲在桌下竄出來聞聞腳趾打招呼,貓貓則是趴在窗鄰上縮成一團小憩。


填飽肚子後,我會回到房間整理行李,上個廁所後拿上我的相機、電腦、一本素描本、色鉛筆、代針筆、行動充電器、所需要的數據線,然後走到隔壁主棟的書房兼客廳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


早晨我們做一些腦力活,像是電焊製作天線、加強聲音傳感器..‧等,也上關相關的課程做知識的補充。這次的客座藝術家有兩位:克萊爾.威廉斯,一位畢業於布魯塞爾藝術名校—— La Cambre 的織品設計藝術家;和班傑明.卡東,數位藝術家。


威廉斯女士在十幾年來從事織品相關的藝術創作後,決定開始編織電纜,他做了大量西方科學知識的研究,就此開啟她對於性靈方面的興趣:那些可被感知和不可被感知的存在。

班傑明.卡東的專長是數位硬體加軟體,他的形象就如所有技術工程師——— 少言但詼諧,俗話說的「開口跪」,或更準確的說,是「開口昏倒」。他總是用節奏迅速的幻燈片丟出與時事結合的奇思妙想,惹得滿屋子的人哄堂大笑,事後再拋磚引玉的啟發一場場精彩辯論。


好幾個小時的課程討論與研究,往往讓我們在這個半開放的客廳空間感到疲憊,這時大家就會相約一起去山上走走,畢竟一直待在這間木屋裡可惜了外面一座座巍峨山峰的曠野美景。沿著木屋外的山野大徑,我們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向山頭邁進,隊伍約二十人左右,加上一隻可愛的小黑狗,他的主人麥克斯與我們邊走邊聊,他則興奮的向前衝又向後奔來,在不遠處等待主人跟上他的腳步。這下午少見地並未下雨,潮濕鬆軟的泥土擁吻著我們的登山鞋、運動鞋,還有朱利安教授時髦的淺咖啡色皮靴,配上他的黑色皮衣、墨鏡和一頭銀髮更顯瀟灑,他是學校里負機械研究相關的教授,說話的速度總是不緊不慢,與我們開著不合身份的玩笑,一點沒有資深教授、藝術家的架子,也很願意手把手帶我們。不知不覺中我們走到了一個下坡口,一個接著一個,順著泥踩著滑下去。本就腿腳不好的我看到路口後,心裡頓感不妙,但如今要走回頭路我也認不得(沒錯,我還自帶路痴屬性),所以騎虎難下的我只能硬著頭皮跟隨大家往下走(滑)祈禱著自己不要成為多米娜股牌的起點。終於,在一段艱難下坡後又迎來了上波,我爬呀爬呀,邊細聽著風吹過高山草原的聲音。這時,我瞅見旁邊柵欄旁站著一些同學,帶著耳機拿著自製天線好像在討論什麼,我立馬湊過去聽一聽。其中帶著耳機的羅賓看到我來,就叫我聽聽耳機裡大地的聲音。


滋…滋滋滋…滋滋…滋滋滋


耳機裡傳來有規律的白噪音,混合著不知道怎麼形容的低音頻率,我心想,「原來這座山的聲音是這漾的」,平常我們聽到的都是大地上萬物所發出的聲響,這下終於能聽見土地說話的聲音。


夜晚時分,拖著略顯疲憊的精神和身體,在食堂裡,壁爐裡的火焰烘烤著一雙雙濕漉漉的登山鞋,一盤又一盤的餐食從廚房連接飯廳的小正方形開口中遞出,我們圍在一條條長桌周圍大快朵頤,這裡遞來一盆沙拉、那裏傳過去一碗義麵的,盡情享用勞動過後的犒賞。酒足飯飽後,我們該洗造的洗澡,該放鬆的放鬆、滑手機,有些人會聚在一起打撞球,有些人在食堂外抽菸聊天,有些人擺弄帶來的或是自己製造電子音樂器材,準備嗨到半夜。


很不幸運的,一整週的時間山上都在下雨,最後幾天甚至下起了雪和冰雹,像是山神再向我們展示他的厲害,每天都在又濕又凍的環境中醒來再睡去。沒有濕冷做對比,屋內就不會讓人感到如此舒適溫暖,大家熱情地一起完成工作坊中一項又一項小任務,成就感的累積使的這一趟旅程變得很值得。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只待了五天卻像是在山上生活了一個月,不是因為無聊而過的慢,而是因為悠閒的步調和大程度的放鬆使我暫時忘記了所有時間與總是陰魂不散的截止日。


漫步下山,大家邊走邊聊,邊珍惜最後的山間風光,像是在看一捲珍貴的膠片,邊卷邊以拇指靠著洞洞邊,一格一格的紀錄影像,嘗試印在深層的記憶中收藏。





avatar-img
夏夏的沙龍
0會員
1內容數
分享法國留學生活、旅遊,書寫心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
提升手作銷售額的關鍵在於審美,本文提供一套「懶人秒速判斷法」,從色彩掌握力、材質敏銳度、留白與呼吸感、整體故事感及比例掌握五個面向,全面檢視作品的美感戰力,幫助手作賣家提升作品質感及品牌價值,衝破訂價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