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張 EP《仙湖》是憂憂創團至今,透過生活紀實與豐富想像提煉出的長篇故事上半部曲,帶領聽眾踏上一趟洗滌身心靈的音樂旅程。

《仙湖》作為憂憂首張 EP,故事架構相當豐富,請和我們聊聊概念及創作靈感吧!
未來是否有更多關於《仙湖》系列故事的延續呢?《仙湖》概念及靈感源自於生活紀實、想像力,也算是主唱 Holy 創團這三年中將值得分享的故事譜成曲,再透過大家共同努力整理出完整脈絡後,一一投射到神怪小說的框架中。
其實《仙湖》本該是一張八首歌的專輯,但由於太多現實考量,最後將它拆分為兩張 EP 的形式製作,所以會有延續作品的,大家可以期待一下!

《仙湖》的每首歌都像是一個篇章,你們在創作時如何讓音樂與故事情節相輔相成?是否有特定的畫面或情境讓你們特別有共鳴?
Holy 在策劃《仙湖》這張專輯時,有事先寫好完整的故事文字,好讓團員、製作人都能夠進入它的世界觀與脈絡,方向與畫面會稍微比較一致,但依然是得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保有原曲的真誠及意念。在〈啟靈〉後半部有段變奏銜接段落,主角與執念進行拉扯後,放下一切重擔的抽離感很明確,世界由純白轉為豐富色彩的大草原,孤身一人轉為瞬間擁有自然萬物作陪吟唱,那段畫面呈現讓我們頗有共鳴也很滿意。

〈啟靈〉的長度與結構都非常特別,能否分享一下這三階段的安排有什麼特別含義呢?
〈啟靈〉分為「混沌、空白、遼闊」三個階段,分別象徵「被執念與雜念混沌」、「抽離自我」、「學會放下」。這首歌從各種奇形怪狀的意外中獲得很大的啟發,像是一趟洗滌身心靈的長途旅程?實在很難三言兩語說明,交給聽眾朋友們自行解讀,是 Good trip 還是 Bad trip 就見仁見智。

在製作期間覺得最有挑戰性或最有成就感的部分是什麼呢?
主唱/Holy:這是憂憂初次進正式錄音室,最有挑戰的是得在有限的製作預算及時間內盡力完整呈現作品,有許多可能只有自己 care 的小細節得學會取捨。而最大的心得是學會與團員、製作人良性溝通,甚至去理解對方,還有繁瑣的前置作業都是十分重要的!
吉他/金毛: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錄完四首歌,但同時成就感也源於在有限時間內做出讓大家都很滿意的完整作品。
貝斯/嘟嘟:最有挑戰的是一開始要跟時間賽跑,在三天內完成四首歌的同步錄音。而〈啟靈〉有 10 分鐘,那時錄到後面感覺快沒力了,可最有成就感的也是錄完的瞬間,覺得很滿意很開心~
鼓手/哲維:最有挑戰性的莫過於〈啟靈〉這首歌的錄音,因為是首長達 10 分鐘的歌曲,製作過程是十分艱辛。謝謝我們的製作人硬核哥陪我們渡過!沒有他我們會做不完。
吉他/阿梅:最有挑戰的是深切了解每個團員喜歡的聲音和品味,如何在這麼多元素中達到平衡,還有學習人際溝通(這方面我很弱)。最有成就感則是能夠和謝明諺老師、小杜老師一起完成作品,我是跪著聽完他們演奏!

憂憂以獨特、多層次的音樂風格迅速崛起,是團體共識還是來自個別成員的靈感?
你們如何在創作中找到平衡?是出於每位團員不同的美感產生碰撞,大家平時涉略及喜愛的曲風不大一樣,但在成團期間互相尊重、吸收及學習,默契隨時間自然而然養成,也就變作「憂憂」的音樂。
你們如何在音樂中體現「知足常樂,浪漫一生」這種生活態度?
「知足常樂」是提醒我們要珍視並享受自己所擁有的每首音樂與每場演出,更重要的還有創作時每個當下;「浪漫一生」則是提醒我們創作時要充滿情緒及想像,跳脫物質層面框架並真誠看待這件事。

請推薦一首必聽的歌給初次認識憂憂的人。
主唱/Holy :若完全依照自己現在的音樂喜好,我會推薦〈錦〉;但不得不加碼推薦一下〈啟靈〉,因為這首歌真的花了我們不少精力和腦力。
吉他/金毛:河床!河床!河床!只要要我選歌,一率都是〈河床〉。
貝斯/嘟嘟:〈啟靈〉!這首歌有十分鐘左右,有多樣元素在裡頭,透過它能認識不同面向又依然純粹的我們~
鼓手/哲維:〈河床〉。算是憂憂少數較為平易近人的歌曲,而且我本身也超愛!非常喜歡這首副歌豐富又優雅的合聲,搭配上小杜老師各種 Percussion 聲響,若大家還沒有聽過憂憂的歌及現場,歡迎透過這首歌認識我們!
吉他/阿梅:〈錦〉。自己感受挺像山水畫,墨色暈染在宣紙上的感覺。
⋱⋰⋱⋰.ᐟ.ᐟ.ᐟ About Turn!報 .ᐟ.ᐟ.ᐟ ⋱⋰⋱⋰
Instagram:@turnbao_
Turn!電台:https://reurl.cc/yRRX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