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是特別有趣的一群生物,用我朋友的話說,哺乳動物的行為是線,有頭有尾,有因有果,而鳥類的行為是點,牠行動迅速,且可能會忽然做出一個你完全理解不了的動作,上一秒還在正常吃飯、理羽,下一秒忽然鏘掉,觀察牠們可以說是樂趣十足。
鳥給人的感覺要麼是羽毛華麗漂亮、要麼是圓滾滾的可愛丸子,我就想,如果可以運用鳥類本身的羽色(繁殖羽)和氣質來設計擬人角色,一定會非常有趣!

水雉 2022.02

彩鷸 2022.05
彩鷸,二級保育類,生活在水稻田、濕地草原等沼澤畔草域,特殊的一妻多夫及公鳥育雛的繁殖行為,晨昏活動,膽子不大。

小雨燕 2022.06
小雨燕,常於中低海拔各地空中飛行,幾乎所有動作都在空中完成(如:覓食、求偶、交配),因為飛行起始動力需要從高處滑翔,且常大量聚集在建築物外牆築巢,因此只要遇到颱風或是人類整修建築,就常出現數量龐大的小雨燕難民。

高蹺鴴 2022.08
高蹺鴴,冬候鳥,生活在鹽田、魚塭、河岸等空曠水域,腿長比例逆天,雖然看起來很優雅,事實上卻又吵又神經質。

小環頸鴴 2022.09
小環頸鴴,冬候鳥,偏好生活在淡水環境,如水田、河床,是活潑好動,喜歡小跑步的大眼小可愛,像差了兩根竹籤的貢丸。

棉鴨 2022.11
棉鴨,冬季迷鳥,很小的鴨子,喜歡池塘這類平靜的淡水水域。

白眉鴨 2023.01
白眉鴨,冬候鳥,湖泊、河口、沼澤都有機會看到牠們。

尖尾鴨 2023.02
尖尾鴨,冬候鳥,頸部修長的小眼鴨,喜歡大型水域,覓食時常在水中倒立,只露出屁股插在水面上,倒立期間小腳丫還會很努力的一直撥水。

黑鳶 2023.03
黑鳶,二級保育類,基隆市鳥,生活在港口、河川、水庫等水域及其周邊樹林,常盤旋在空中尋找小動物或腐肉,喜歡群聚活動,黃昏時還有機會在空中觀察到牠們回家前的「晚點名」。

紅冠水雞 2023.03
紅冠水雞,湖泊、溪流、沼澤、水田都有機會看到牠們,胖胖的,叫聲響亮,容易觀察。

台灣擬啄木 2023.05
台灣擬啄木,就是人們熟知的五色鳥,台灣特有種,生活在中低海拔的校園、公園、樹林,會啄樹洞為巢,很愛叫,且叫聲響亮。

燕鴴 2023.08
燕鴴,夏候鳥,生活在沙岸、乾燥耕地、草地等陸域,飛行時像超大隻的燕子。

領角鴞 2023.10
領角鴞,台灣特有亞種,平常最容易遇到的貓頭鷹,生活在中低海拔森林、農村、公園、校園,會發出渾厚的「嗚」單音。

琵嘴鴨 2023.11
琵嘴鴨,冬候鳥,淡水、鹹水水域都能看到牠們,嘴喙特別厚,內有像梳子一樣的篩版,可以濾食。

黑翅鳶 2023.12
黑翅鳶,二級保育類,常見於草地、農田,常懸停於空中尋找小動物,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常拍到超鏘小黑。

台灣藍鵲 2024.05
台灣藍鵲,三級保育類,台灣特有種,生活在中低海拔森林、公園,常整個家族為單位活動,非常兇悍,若誤入牠們的領地,是會被巴頭的喔!
*繁殖羽:繁殖季時,鳥類換上的羽毛,通常會比較鮮豔、華麗。
*冬候鳥:冬天來台度冬的鳥。
*夏候鳥:夏天來台繁殖的鳥。
*迷鳥:迷路跑到台灣的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