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師上班血淚史:台灣版地獄生存日記

室內設計師上班血淚史:台灣版地獄生存日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如果你以為當室內設計師是在做夢想,那你一定還沒醒。

在台灣當設計師,比打怪還要殘酷。

早上七點,手機就炸了。

「設計師!你今天能不能來一下?我媽說那個牆壁她看了不喜歡,要改。」

「設計師~我昨天在蝦皮看到一個超便宜的燈,可以幫我換成那個嗎?」 一天的開始,就是用忍耐開局。


正職不是設計,是「低聲下氣」

台灣市場的潛規則:設計師=隨傳隨到的免費諮詢師。

  • 免費幫忙看風水
  • 免費陪逛IKEA
  • 免費畫草圖,畫了三版後說:「我還沒決定要不要找你做。」
  • 免費給想法,然後轉頭找工班「自己做比較便宜」。

專業?不存在的。

在這裡,設計師的專業=Google搜尋+長輩群組轉傳。


「只是改一下而已」的深淵

「設計師,那個玄關鞋櫃我想加高10公分~只是小小改一下啦!」

實際流程是這樣的:

改鞋櫃 → 影響牆面 → 改動電源插座 → 重畫天花板 → 重新排燈 → 預算爆炸 → 被罵為什麼報價這麼高。

最後一句永遠是:

「你們設計師喔,真的很會賺。」

(設計師在心裡哭:是很會賠。


報價地獄

台灣市場最經典的對話:

客戶:「太貴了啦~我朋友說他找工班自己做,便宜三萬耶!」

設計師微笑:「那建議您找朋友。」 客戶:「可是我想要你的設計啊~只是價格可以再給個友情價嗎?」

友情?我們認識三天好嗎?要不要乾脆結拜?


最後,設計師變成什麼?

  • 肝指數破表
  • 胃潰瘍加劇
  • 長期失眠
  • 對「美感」這個詞產生厭世感

夢想本來是打造理想空間,最後變成在鞏固自己的人格邊緣。


小小的心聲:

我們不是魔法師,

不是心靈導師, 也不是萬能提款機。

我們是靠專業吃飯的人。

尊重設計,就是尊重你的生活品質。


avatar-img
ReDesign_40s
0會員
5內容數
40歲後的我,決定重新設計生活。 不只是空間,更是人生的每一個角落。 這裡分享設計靈感、收納改造、風格實驗, 也記錄一點點中年轉彎的勇氣與副業的小確幸。 #ReDesign_40s 和我一起,把日常過得更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ReDesign_40s 的其他內容
買預售屋的你,是否也曾在心裡想過:「等交屋再找設計師就好吧!」但其實從你接到建商通知可以進行客變的那一刻起,設計流程就應該同步啟動了。 身為室內設計師,我經手不少案子,也遇過不少屋主「來得太晚」導致錯過最佳客變時機、或是驗屋時一頭霧水的情況。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室內設計與客變、驗屋相關的時間軸與注
室內設計的工作,不僅是畫出美感,更是將生活的實踐細節一一落實。從接案、設計規劃、現場施工到最終完工,每一個階段都藏著無數細節與挑戰。這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我在實務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經驗,也希望能給剛踏入這行的設計師一些實用的參考。 一、接案階段:從「需求」開始,而非「風格」 許多業主會一開始
許多從事設計工作的朋友,隨著資歷和經驗累積,都會考慮申請「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的相關執照。不論是為了參與公標案、簽章報圖,還是提升專業形象,了解整個申請流程與各階段該準備的要項,對每位設計師來說都是重要的一環。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室內設計執照申請的全流程重點,特別針對公部門圖面審查與送審文件部分
買預售屋的你,是否也曾在心裡想過:「等交屋再找設計師就好吧!」但其實從你接到建商通知可以進行客變的那一刻起,設計流程就應該同步啟動了。 身為室內設計師,我經手不少案子,也遇過不少屋主「來得太晚」導致錯過最佳客變時機、或是驗屋時一頭霧水的情況。這篇文章,想跟你分享室內設計與客變、驗屋相關的時間軸與注
室內設計的工作,不僅是畫出美感,更是將生活的實踐細節一一落實。從接案、設計規劃、現場施工到最終完工,每一個階段都藏著無數細節與挑戰。這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我在實務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經驗,也希望能給剛踏入這行的設計師一些實用的參考。 一、接案階段:從「需求」開始,而非「風格」 許多業主會一開始
許多從事設計工作的朋友,隨著資歷和經驗累積,都會考慮申請「室內裝修專業技術人員」的相關執照。不論是為了參與公標案、簽章報圖,還是提升專業形象,了解整個申請流程與各階段該準備的要項,對每位設計師來說都是重要的一環。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室內設計執照申請的全流程重點,特別針對公部門圖面審查與送審文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