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的工作,不僅是畫出美感,更是將生活的實踐細節一一落實。從接案、設計規劃、現場施工到最終完工,每一個階段都藏著無數細節與挑戰。這篇文章,想與大家分享我在實務過程中累積下來的經驗,也希望能給剛踏入這行的設計師一些實用的參考。
一、接案階段:從「需求」開始,而非「風格」
許多業主會一開始就說「我想要北歐風」、「我喜歡無印風」,這時候設計師需要做的是「往內挖」,引導他們說出生活習慣、家庭成員、收納需求、生活節奏等等細節。
✅ 注意事項:
- 需求訪談表:建議設計師準備一份表格,引導業主思考平常生活動線與收納習慣。
- 預算討論要誠實:預算不只是金額問題,更關係到材料等級、施工細節與工期安排。
- 期望與現實之間的橋梁:設計師要有能力幫業主「取捨」,而不是無限上綱。
二、設計階段:圖說不是藝術,而是施工語言
這階段的圖面與提案,是讓業主理解設計、讓工班明白施作細節的關鍵。
✅ 注意事項:
- 平面配置圖為基礎,搭配櫃體立面、材料板與3D圖,建立完整溝通架構。
- 材質選用需兼顧美觀與實用,特別是廚房、浴室等容易受潮區域。
- 建議製作施工圖說手冊,包含電路、水路、尺寸等資訊,給業主與工班參考。
三、施工階段:最美的設計,是被「好好完成」的設計
現場狀況百百種,圖面再完美,也可能遇上施工條件受限、材料延遲、臨時變更等情況。
✅ 注意事項:
- 與工班的溝通要明確頻繁,每週現場會勘或群組即時回報,是避免誤解的關鍵。
- 施工日誌建議每日記錄工種、材料進場、異常事項。
- 臨時變更需文件化,包含變更圖面、價格調整與雙方簽名確認。
四、完工交屋:細節決定專業,驗收要夠「龜毛」
完工不是工程結束,而是對細節的最後確認。這階段的用心,會直接影響業主的滿意度與口碑。
✅ 注意事項:
- 自我驗收:設計師需先自己逐項檢查(門片是否平整、燈具是否正常、矽利康是否打好)。
- 與業主共同驗收:可提供驗收清單,逐項打勾,讓業主參與其中。
- 提供維護手冊與保固說明:包含電器、五金、系統櫃等,展現專業與貼心。
結語:設計不只是畫圖,而是完整的生活服務
我們身為室內設計師,其實就像是一個「生活規劃師」。把設計做得漂亮是基本,把施工落實到位是專業,把整個過程照顧得好,才是業主真正會記得的價值。
願每一次接案,都是一次信任的累積,也讓我們的專業,在一間一間的屋子裡慢慢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