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raham Newman談美國・四|暫緩關稅90天是特朗普的虛張聲勢

Abraham Newman談美國・四|暫緩關稅90天是特朗普的虛張聲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raw-image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面對全球政經的未知棋局,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於4月21日舉辦「全球政治經濟大師講座」,邀請到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外交事務學院暨政府系教授、BMW德國與歐洲研究中心主任、《地下帝國》(Underground Empire)共同作者亞伯拉罕.紐曼(Abraham Newman),以「特朗普2.0下的經濟安全」為題,剖析美國的「地下帝國」何以成形,以及特朗普發動關稅戰的真實目的。活動由胡佛東亞民主研究中心、台灣韌性社會研究中心、美國喬治城大學台灣校友會共同協辦。
圍繞這次講座,《香港01》推出系列報道四篇。本篇為第四篇,聚焦現場問答。

提問一:您如何看待,北京面對特朗普將對華關稅由145%提升到245%的反應?北京已經宣布將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指責美國、特朗普將關稅武器化;另外關於台灣,您提到談判是美國的「支配測試」(dominance test),台灣應該怎麼做才能不被美國過度控制?

紐曼:我認為國際組織很難解決這一衝突,因為美國在這種關係中經常發揮阻撓作用,特朗普政府或許也對國際組織不那麼感興趣,因此我認為即便國際組織願意接案,可能也無法解決問題。

但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中美之間存在「懦夫博弈」(Chicken Game,又稱膽小鬼賽局、小雞遊戲),雙方都不願意真正退縮,且都願意升級局勢。這就是為何我擔心衝突可能波及第三國:中美如果出現大量貿易摩擦,中方的回應可能是向歐盟、日本等國傾銷多餘商品,結果可能導致這些國家也採取關稅措施。

因此我認為有一點對這些「貿易國」(trading country)來說非常重要,或者也可稱他們為「開放聯盟」(openness alliance),那就是諸如日本、澳洲、歐盟等,比須為這一刻做好準備,並且真正協調彼此反應,避免事態以這種方式升級。中美之間是「懦夫博弈」,最後當然會有一方退縮,問題只是誰願忍受更長時間的痛苦,我對此有自己的判斷。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其他國家,各國都該竭力防止金融危機,並且促使其他國家仿效。

至於台灣該如何應對,我認為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保持耐心。當然,沒人喜歡這種答案,大家都想採取行動,但我認為「90天暫緩」其實只是虛張聲勢(bluff)。美國政府已經表明自己無力維持高水準關稅,因為債券市場基本顯示,維持原本作法將摧毀政府的債務狀況,而特朗普顯然也不願危機上演。當然中美之間存在另一場賽局,但對台灣等對象來說,美國其實很難更進一步,因此保持耐心是有利的。

或許台灣也可以向日本學習:在眾目睽睽下隱身,為美國提供一些「不那麼昂貴的東西」,展示自己其實不願一次次被支配。另一個可行策略,就是深化對其他國家的開放,轉移自己的對美貿易依賴,來降低相關風險。

此外,各國通常認為自己是關稅的獨立目標,但這次幾乎所有國家都被徵收關稅,那麼企業所受影響就會相對下降。例如台灣芒果或許被美國徵收10%關稅,但菲律賓芒果同樣如此,因此相對競爭劣勢的實際後果,就是美國消費者必須為芒果付更多錢,而不是台灣芒果因此輸給菲律賓。如果從這個角度考慮關稅對全球的影響,就會發現美國從中獲得的籌碼並不多。

所以我認為特朗普發起關稅戰,主要原因是關稅夠吸引眼球、能誘發恐懼,是佔據新聞週期主導地位的工具。「90天暫緩」,聽起來像是等待美國的最終宣判,但其實如果退一步來看,我認為保持定力、思考如何獲得豁免即可,例如半導體產業就做得很好,他們正與美國企業合作,以獲得核心出口市場的豁免。

提問二:您對從事製造業、電子業的台灣公司有沒有什麼建議?除了台積電,台灣也有其他在美業務份額可觀的公司,例如富士康和聯發科技,前述三家公司在華盛頓都有自己的遊說人員與團隊;此外仍有數百家台灣科技公司專注於在台外包製造,並以美國市場為主要對象,對這些從事製造業的台灣科技公司來說,如果他們想更好地遊說美國政府、進行相關法律研究,可以怎麼做?畢竟不是所有公司都像台積電,有能力聘請前英特爾公關人員前來指導。

其次您剛才提到教育組織。台灣也一樣,在研究所或大學部,我們主要關注國際局勢變化的單位就是政治、經濟或商學院。在您看來,我們能否統整出綜合路徑,或是建立新部門,來應對不斷變化的環境?

紐曼:對於公司來說,我認為真正重要的,不是急於在政治外交上達成某種「能解決問題」的交易,因為正如我所說,我認為沒有任何交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

同樣需要強調的是,美國並沒有同時與190個國家展開談判。現在情況基本就是,各國都被徵收關稅,美國要大家來談判,但美國政府想要什麼,目前顯然沒有190個計劃,事實上我認為也並沒有太多計劃,一切都很模糊。與此同時,美國解僱了許多政府工作人員,這也削弱了制定相關計畫的技術專長。

因此如果部分台灣公司面臨問題,那麼我會建議他們與出口市場的美國同業合作,以此來維護自己的利益。我認為傳統外交並不能真正解決這類問題,或許更多要仰賴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接著通過政治鏈來向特朗普政府反映,讓他們知道這項政策對美國公司與行為者的影響,我認為這將是最有效的管道。

關於教育的部分,這是非常重要的議題。美國過去有一個政府項目,叫做「總統管理研究員獎學金」(Presidential Management Fellows Program,PMF),是培養人才、影響未來美國政府政策制定的重要項目,我也曾建議他們設立一個經濟安全獎學金,但現在特朗普政府已經終止這個項目,我認為這只會損害他們協調相關議題的能力。

不過我鼓勵其他政府這樣做,也建議公司應該設立類似項目。我有在大學開設一門圍繞全球經濟安全的課程,算是新穎的嘗試,目前沒有多少大學有這樣的項目。所以我認為這是必要的,教育必須在各個層面進行。

提問三:美國的「武器化互賴」(Weaponized Interdependence,又譯相互依存武器化)似乎都只能起到短期作用,至少觀察近幾年美國對中國或其他威權國家的實施結果,就是如此。「武器化互賴」能夠形成長期政策嗎?正如佛里曼所說,也正如您所說,世界是一個網絡。但我們討論的重點似乎是網絡如何運作,而不是網絡是否足夠堅固,來讓掠食者捕食獵物、並抵禦可能摧毀網絡的大雨滴。當然這些都是比喻性問題,但不知您有什麼看法?

紐曼:關於這些「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工具,能否持續確實存在很大爭議。我認為這取決於網絡本身,以及它是否可被替代。

我想舉兩個例子。第一個是金融領域,目前用於制裁的美元結算系統,還不存在替代選項。當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開始將金融網絡武器化時,財政部長傑克·盧(Jack Lew)曾在公開講話中多次示警,建議不要過度使用這些工具,因為他擔心人們總有一天會繞過系統內的工具。但說實話,這並沒有發生。之後特朗普政府更加頻繁使用相關工具時,人們還是繼續使用美元,且使用量甚至有所提升。因此拜登(Joe Biden)政府學到的,就是我們可以繼續用這些工具。

接下來就是另一個不同的問題:經濟脅迫的工具有用嗎?實事求是地說,大多數外交政策工具都沒有用。為了嚇阻戰爭爆發,我們向各國運送了多少武器?但戰爭有因此停止嗎?幾乎沒有。那麼為何還要這麼做?因為這些工具通常會帶來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被鎖定方推進目標。

就像對俄制裁,雖然沒有阻止俄羅斯繼續作戰,卻給俄方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如果沒有這些制裁,俄羅斯將擁有更多戰爭資源。同樣的,雖然出口管制無法阻止中國開發晶片,但拜登政府的評估是,這會拉長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取得主導的時程。當然事實是否如此,可以辯論,但這確實是他們想要實現的目標。

再來是5G系統的例子。可以發現,即便美國不斷施壓,華為還是能找到替代方案與市場,美國的圍堵顯然不那麼有效。不過這也會牽引出另一個問題,就是各國是否真的安心開放華為進入,我認為許多國家都持懷疑態度,因為各國知道該公司可能成為中國政府獲取各國數據的管道,所以其中既有風險也有機遇。

至於這些網絡足夠堅固嗎?在《地下帝國》的結論中,我與亨利‧法羅(Henry Farrell,《地下帝國》的共同作者)的看法是,武器化互賴最威脅的,其實會是美國民主。這與中國、其他國家關係不大,關鍵問題在於,人們是否還相信美國的私人公司是私人公司,如果美國一直把他們當成行使權力的通道。

以星鏈(Starlink)為例,如果你視星鏈為美國政府的一部分、而非一家私人公司,就會擔心合約是否可靠,是否只要美國政府風向一變就會作廢。當然,《地下帝國》是在特朗普政府上任前出版的,但我們已在書的結尾指出,美國使用經濟脅迫工具,真正後果可能是美國民主與財產權的消亡。

提問四:在中美貿易衝突期間,中國試圖把稀土出口當成槓桿;此外台灣製造了全球80%以上的先進半導體,但從結果來看,雙方似乎都無法像美國那樣發揮影響力。「武器化互賴」的理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應用到其他國家?或是在什麼條件下,美國以外的國家能夠獲得「武器化互賴」的能力?

紐曼:實施經濟脅迫的方法非常多,如果稀土真的相當重要,已經在中美兩國間構成互賴,那麼這就容易誘發一種非常傳統的經濟脅迫形式:你原本向某方出售這個商品,卻忽然表示「我不賣了」,其實就是禁運。

但稀土的案例會出現兩個問題。

第一,禁運會鼓勵被禁運國「多樣化」商品來源。而就稀土來說,其實稀土金屬並不那麼「稀有」,只是製作過程會對環境造成很大危害,也會對勞工健康造成傷害,因此美國受到環保法規限制,通常是外包給他國生產,例如中國。但這不表示美國就無法生產,且中國的禁運也將鼓勵這種作法。其實過去中國對日本這樣做時,日本也確實做出類似反應。

第二,中方要以稀土作為經濟脅迫手段,其實有一定的困難,因為中方同時也要付出代價。如果對美禁運稀土,就意味中國也必須放棄稀土貿易所能獲得的資金。如果再回顧中澳兩國的經貿互動,也會發現中國最後有所讓步,關鍵就是中方確實需要這些商品,不論是煤炭、鋁或其他資源。

如果是美國運用「武器化互賴」,因為這已經形成網絡,所以承受代價的往往是外國企業等中間人(intermediary)。例如美國不需要花費太多成本,就能迫使德意志銀行停止為伊朗提供服務,這其實就是把成本轉嫁到德意志銀行,如此一來「武器化互賴」所能使用的時間就更長。這也是為何我認為當前關稅攻勢更難維持,因為關稅完全是另一種類型的經濟脅迫,對於美國經濟的傷害與對其他參與者的一樣大。因此我也認為,美國的「對等關稅」很難回到4月2日宣布的版本。

提問五:如果特朗普真的得到了他想要的,對其他國家建立了支配結構,您是否認為他現在推行的政策立場,實際上有利未來的美國總統?或者您認為這些政策立場四年後就會消失?

紐曼:也就是說特朗普有什麼特別之處,我認為這非常重要。

其中,有些元素確實與特朗普無關。自從9-11事件起,美國就一直在使用單邊脅迫的政策工具,並也一直強化這些脅迫。我認為無論特朗普是否擔任總統,這種情況都會持續下去。當然我認為其他國家也正在這樣做,例如近幾十年的中國,也在與他國互動中出現了這種作法,所以這不只是美國的單一現象。

此外近十年來,美國政府對於世界貿易組織和基於規則的自由秩序,也確實越來越懷疑,這是早在特朗普前就有的現象,正如拜登也在特朗普離任後,繼續對華徵收關稅。因此我認為對於整個國際規則的懷疑,是美國一直以來都存在的。

但有些部分,我認為帶有強烈的特朗普風格。例如與制裁、出口管制等對美國經濟損傷較小的手段相比,特朗普聚焦在更難維持的關稅工具上;我也認為,短期談判動態確實非常「特朗普化」,因為他希望在這些談判位居核心,讓各國都來來詢問自己必須做些什麼,這也創造了一種經濟體系,迫使各國繳納「什一稅」(tithe),來為「特朗普圈圈」的成員提供經濟利益。我不認為這是共和黨的核心結構,我認為這是非常獨特的特朗普生態系。

原文發表網址:

2025.4.29

Abraham Newman談美國・四|暫緩關稅90天是特朗普的虛張聲勢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33691?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avatar-img
劉燕婷的沙龍
77會員
404內容數
國際時事與政治評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劉燕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4月2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以來,全球金融市場屢起波瀾,幾乎沒有國家能夠逃過這場大掃射,即便9日特朗普又宣布「90天暫緩」,各國依舊不敢掉以輕心,中美貿易戰更是隨著關稅疊加持續白熱化。特朗普的下一步是什麼?「對等關稅」又將如何影響世界?這是當前各方的共同疑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本文針對川普政府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深入分析其背後深層原因、目標、策略以及可能結果,並結合「海湖莊園協議」與「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探討美國欲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企圖。此外,文章也針對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關稅戰中的處境與應對策略,以及對投資市場的影響進行全面性分析,並提出相對應的投資觀點。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市場波瀾。川普究竟是瘋人或是談判高手?從這場關稅攻防戰看來,川普許多看似衝動的決策,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厚的心理策略。而馬斯克的作風,正好呼應川普這種「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成功的作風。從心理學與書本出發,我們不僅能看見政策背後的算計,更能讀懂權力場上的人性風景。
表達對已逝父親深沉的愛與感謝,以及未能及時表達的遺憾。
本文針對川普政府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深入分析其背後深層原因、目標、策略以及可能結果,並結合「海湖莊園協議」與「重組全球貿易體系用戶指南」,探討美國欲重塑全球貿易秩序的企圖。此外,文章也針對臺灣及其他國家在關稅戰中的處境與應對策略,以及對投資市場的影響進行全面性分析,並提出相對應的投資觀點。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的關稅政策,掀起全球市場波瀾。川普究竟是瘋人或是談判高手?從這場關稅攻防戰看來,川普許多看似衝動的決策,其實背後蘊藏著深厚的心理策略。而馬斯克的作風,正好呼應川普這種「不按牌理出牌」卻依然成功的作風。從心理學與書本出發,我們不僅能看見政策背後的算計,更能讀懂權力場上的人性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