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感知從來不是絕對可靠的。視錯覺提醒我們:即使「看見」,也未必「真實」。然而在資訊爆炸的當代,這種錯覺不再僅發生在視覺層面,而是轉化為一種集體認知上的誤導——這正是偽大數據的核心特徵。
偽大數據,是將不完整、雜亂、甚至毫無關聯的資料進行硬湊與包裝,仿佛只要資料夠多、圖表夠炫,就能製造出「客觀科學」的假象。這種現象,其實與精神病理中的「思覺失調」有著驚人的類比:都是在感官與思考中,產生了錯誤的連結,進而編織出自以為合理的世界觀。思覺失調者可能將電視劇台詞解讀為個人訊號,而數據操作者則可能把季節性銷量變動視為顧客忠誠度的徵兆。兩者的共通點,是「在混亂中尋找秩序,並為其附上過度意義」。
這種錯誤連結若僅止於個體,尚屬可控;但當它經由簡報、媒體、報告廣泛傳播,便成為「三人成虎」的現象:即使一開始是假的,只要夠多人說、夠多圖表證明,它便成了「公共真理」。我們活在一個圖像與數據編織的幻象時代,視錯覺延伸為資訊錯覺,而後者比前者更難察覺、更具危險性。
面對這樣的世界,我們不僅需要科學素養,更需要懷疑的勇氣。因為真相,不總是那個最醒目的圖表,也不總是那句最常被轉發的話。在大數據的光影之下,唯有警覺,我們才能不被幻象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