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有人留言問我,遇到隔壁小貓是因為我想變得更poly一點(為了我戀人)還是真的在感情上有需求才找到隔壁小貓。
我在要回答時發現自己實在無法用簡單的幾句話就答完,因為會遇到隔壁小貓、跟他建立關係,是經過一段很長很複雜的情境跟心態轉變,才發展出來的。
跟戀人交往的第一年,我的確很努力想要增加我的約會/約跑對象,因為我覺得這樣才「公平」。對!我是為了公平而想要也有多個對象,因為戀人有很多對象,我覺得我只有他一個對象,這樣的關係不夠對等。可是努力了一段時間後,我就明確意識到在已經有個與我相愛的戀人之後,我實在很難對別人心動;而且我只要在接觸後知道我自己沒有意願要跟對方有發展(不管是約會或約跑),就會立刻切斷聯繫,沒有什麼「先當朋友觀察看看」的這種空間。
戀人與人往來的模式是模糊沒有明顯界線的,而我則是很多圈圈的交集,每個圈圈有明確的界線範圍;簡單說就是我沒有當海王的特質。
所以我在接受自己和戀人的根本上的不同後,就不再要求自己積極尋找別的對象,很專心地只愛著戀人一個人。但這個情況在第二年中出現了變化,戀人因為自身的議題,隱瞞了我一些事情,造成我們的關係出現嚴重的信任危機,我變得很難再全然地信任他。
雖然戀人事後有努力做很多事,我也想了很多方法,試圖彌補那道裂痕,但我就是變得很容易焦慮,無法回到當初對他說的話毫不懷疑的狀況。
而因為這樣的無法再全心全意相信他,我開始覺得很孤單很寂寞,以往我可以很自在享受的一個人的時間,變得分分秒秒都很難熬。
當時的我的朋友都是典型一對一關係的實踐者,他們至多只能接受我決定當個開放/多重的實踐者,但他們無法理解我很痛苦、一直在哀怨卻又不想跟戀人分手的狀況,也很難給我任何支持。
最後我在一個又極度沮喪的週末下午,去了波栗的群組,表明我遇到關卡,需要有人聽我說話,而我就是這樣遇到隔壁小貓的。
和隔壁小貓發展到約會的過程,請看今天先發的第二十四篇。
我的確是因為在感情上有需求,才會願意讓隔壁小貓靠近,走入我的生活;但同時這也是我對自己下的挑戰,看我是否有辦法突破我長期身為mono人的習慣,變得靠近poly一點。
當然這個挑戰對我來說,一樣是個魔王等級的關卡,從mono轉變到poly真的真的會有好多矛盾,但這篇寫到這裡又是近千字文,只好等下一篇再來講我的那些矛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