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險境,《蹇卦》談反求諸己,尋求有力結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漢克船長大約六個月大時,剛好趕上小兒麻痺病毒流行。

那時我們住的巷子,就有三戶人家小孩「中獎」。


發了三天高燒後,右下肢癱瘓無力。


走路時,軟弱的腿要穿上支架,不然,

就得用手壓住右腳膝蓋,才不會跌倒。


從小,就在爸媽的看護下成長。


求學的過程,則是由近而遠。

先離家一點兒,再回到爸媽身邊。

一次加一點距離,逐步建立自信心。

最遠的一次,是到國外求學、成家,定居。


漢克的不良於行,恰好是蹇卦寫照。

水山蹇,水險山阻,前行有礙,見險能止,知所進退。

水山蹇,水險山阻,前行有礙,見險能止,知所進退。



周易排行第39水山《蹇卦》

蹇,可以看成是「寒足」或「塞足」,

兩者都是窒礙難行的樣子。


卦象上,水山蹇(上坎☵下艮☶),

表示外有水險,內有山險,困難重重。


易經思維,智者見險能止,反身修德。



蹇卦告訴我們,第一步很重要

蹇卦的六爻,有五爻當位。

跟他最像的是既濟卦,六爻全部當位。


但是蹇卦「彆腳」,既濟卦「完成」;

為何差這麼多?


因為「初爻」不一樣!

這表示萬事起頭難,第一步很重要。



遇蹇,選擇往哪兒走很重要

蹇卦不利於行,但非完全不動。


蹇卦的卦辭: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利見大人,貞吉。」

「利西南」是指坤位,順勢用柔,平地,容易走。

「不利東北」指陽位,衝動躁進,高山,不好走。

「利見大人」,見貴人,有專家指點。

「貞吉」,貞定固守,等待困難過去。


蹇卦格局,不宜強度關山,冒險過河。


蹇卦精神,是路雖難走,還是要走;

只是要選合適的路,不是盲目向前衝。



濟蹇,想清楚再走

見險,要能知止;

彖辭「往得中也」,就是說

在前進的過程中遇到阻礙,

宜採取和平的方式,非以暴易暴。


動腦筋想辦法,智慧就出來了。

找出合適的:方向、方法、方式。


同時,要找對人,用在對的地方。

雖然跛行,也可以過關。


彖辭裡的「蹇之時用大矣哉」

就是強調在蹇的局勢裡時,

善用蹇卦的行止與柔順道理,

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蹇卦,讓你在困難中不斷提昇

蹇卦的六爻,則描述了

在不同階段、遇到困難的反應與作為。


值得一提的,是有四爻用到「往蹇」,

表示每一次的前往,都面臨險阻。


而每次返回,則有機會反省錯誤,

與朋友連結,以及尋求有力結盟。


然而,人可以選擇避險,

但有時還是得勇於面對難題。


例如蹇卦的上六爻: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就像西遊記裡的三藏師徒,歷經了49難,

用了「返回,連結,見大人」等策略,

才能取得真經(碩果)。


而最後在見到佛祖之時,

三藏師徒也「升級」為大人了。


也就是說,透過往蹇來復,

你身上的不成熟,及思想上的虛妄;

將被淬鍊,或逐一脫落。


蹇卦,讓你在困難中不斷提昇。

這是彖辭裡所謂的「用蹇」。



蹇卦的微電影

蹇卦的5個互卦,顯出過程隱藏的曲折變化:

1、蹇(123+234爻):蹇中有蹇,難中有難

2、旅(123+345爻):火燒山野,遊魂飄泊

3、未濟(234+345爻):渡河未成,危機現起

4、坎(234+456爻):困難一個個滾滾而來

5、既濟(345+456爻):渡河完成,居安思危


處蹇卦,要有吃苦當吃補的準備,終能渡河成功。



蹇卦的重點整理

1、慎始:遇蹇時,第一步很重要。

2、濟蹇:返回,連結,見大人,想清楚了再走。

3、用蹇:蹇卦可以讓你在困難中得到提昇。

蹇卦的關鍵在耐心和堅持。

「大部分的人高估他們一年內能做的事,
 卻也低估了他們十年內能做到的事。」


找出適合的「方向,方法,和方式」,

一步一腳印,慢慢來、比較快,

終將走出險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漢克船長的沙龍
9會員
45內容數
漢克船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7
本文探討易經睽卦,闡述人際關係中如何處理衝突與隔閡。透過分析睽卦卦象、卦辭及爻辭,說明如何尊重對方的心理界線,尋求同中存異,並藉由小事建立互信,避免後悔。
Thumbnail
2025/05/07
本文探討易經睽卦,闡述人際關係中如何處理衝突與隔閡。透過分析睽卦卦象、卦辭及爻辭,說明如何尊重對方的心理界線,尋求同中存異,並藉由小事建立互信,避免後悔。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周易中家人卦的意義和應用,從北風與太陽的故事開始,說明溫和漸進的重要性。接著,深入解釋家人卦的卦象、爻辭和變卦,以及如何應用於家庭、職場和社會關係中。文章並以舜帝的故事和家人卦的五個互卦,闡述家人卦的核心精神:溫暖、溫飽、分工合作和柔順包容。
Thumbnail
2025/05/04
本文探討周易中家人卦的意義和應用,從北風與太陽的故事開始,說明溫和漸進的重要性。接著,深入解釋家人卦的卦象、爻辭和變卦,以及如何應用於家庭、職場和社會關係中。文章並以舜帝的故事和家人卦的五個互卦,闡述家人卦的核心精神:溫暖、溫飽、分工合作和柔順包容。
Thumbnail
2025/04/29
有對夫妻結婚70周年,有人問: 「請問夫人,你們相處這麼久不容易, 你的先生有沒有什麼缺點呀?」 夫人回答: 「有啊,他的缺點多如天上繁星。」 那人再問: 「哇!那你們是如何走過來的呀?」 夫人回答: 「不過,他有個優點,就是正直慈悲。 這優點就像太陽一樣,太陽一出現,
Thumbnail
2025/04/29
有對夫妻結婚70周年,有人問: 「請問夫人,你們相處這麼久不容易, 你的先生有沒有什麼缺點呀?」 夫人回答: 「有啊,他的缺點多如天上繁星。」 那人再問: 「哇!那你們是如何走過來的呀?」 夫人回答: 「不過,他有個優點,就是正直慈悲。 這優點就像太陽一樣,太陽一出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八字論壇一篇命例,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八字論壇一篇命例,我們來看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列出五張八字,來練習流年的五行生剋。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易經》乾卦和坤卦中的六龍和六馬的含義和應用。作者透過自身對乾卦六龍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階段和象徵的解讀。文章最後對坤卦用六永貞也做出了簡單介紹。透過深入但易懂的語言,作者試圖解釋《易經》中的智慧,並透過實例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易經》乾卦和坤卦中的六龍和六馬的含義和應用。作者透過自身對乾卦六龍的理解,提出了不同的階段和象徵的解讀。文章最後對坤卦用六永貞也做出了簡單介紹。透過深入但易懂的語言,作者試圖解釋《易經》中的智慧,並透過實例將其應用於現實生活中。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窮人窮算命,富貴天自養 本命流年都是一種運氣罷 端看自己如何走位與行事 哪有什麼宿命的既定之數 一切都是心生魔障所自溺 生老病死苦怨憎會愛別離 在在都由心念來流轉成全 凡人就是自傲,眼高於頂 才會以人定勝天來勤開發 誰說?每個土地都要相同 它們都需要有自己的特
Thumbnail
三師兄三師兄 窮人窮算命,富貴天自養 本命流年都是一種運氣罷 端看自己如何走位與行事 哪有什麼宿命的既定之數 一切都是心生魔障所自溺 生老病死苦怨憎會愛別離 在在都由心念來流轉成全 凡人就是自傲,眼高於頂 才會以人定勝天來勤開發 誰說?每個土地都要相同 它們都需要有自己的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