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奇7號》小說觀後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 2025年改編成電影《米奇17號》(台灣2025/03/06上映)
  • 2022美國公共廣播電台年度最佳好書
  • 2022美國最大讀者書評網Goodreads科幻類最佳小說入圍

電影剛上映就被朋友找去看,所以是在看完《風之谷》重映後隔幾天去看的。記得看完電影最大的心得只有伏蟲跟王蟲也太像以及大反派是浩克的演員(身為漫威影迷有點出戲),但總而言之是個表現普通好看的爽片。因為很抓不到有關於醬汁橋段的設計,以及超級好奇小說原作有哪裡不一樣。出電影院第一步就是租北市圖的書,結果順位直接排到三十幾位吧,直到我拿到書已經是兩個月後了。然後我看完書時發現,北市圖的預約等待人數還是58人,有夠瘋狂。

raw-image

書一翻開就寫「獻給珍。若妳沒毀了文明,這一切都不會發生。」讓我覺得就連這句都緊扣著小說主題,因為這確實是一本有講述歷史文明、複製生物倫理的奇幻小說。閱讀過程中不知為何明顯感受到這是美國人寫的小說,可能是因為時不時幽默、自嘲的語氣,讓主角(自述者)完全就是英雄電影主角的感覺。總共26章節,可以迅速且順暢讀完的娛樂向小說。以「這絕對是史上最蠢的死法。」開頭緊扣「消耗工」(書中形容是星際探險任務中執行危險工作的人類複製人。)這個主題,帶出主角米奇為何會選擇當「消耗工」及在宇宙航行、殖民的生活。

===以下劇透心得===

因為看書的時候已經看過電影了,所以在看小說的同時也會不自覺想「這裏電影有出現過」、「電影裡這個角色不是長這樣」⋯⋯有這樣有趣的對比,但也會有一些成見。說實話我覺得小說在情節設計、角色動機及情感交流上,比電影合理及鮮明。小說敘述的巧妙就在於場景的描述,雖然是科幻劇情,但就算沒看電影也可以輕易想像太空艙、餐廳和星球下的地道。

除了小說和電影就名字上直接的不同外,也來聊聊小說和電影不同一些小事。

1.馬歇爾沒有伴侶

所以醬汁什麼的都是電影原創內容,這也解釋了我看電影時揮之不去的違和感。那時覺得馬歇爾也太雙標,明明自己有伴侶卻不準德拉卡號艦艇上的大家有情感上交流;輕易減少員工的食物總量,自己的房間卻富麗堂皇、飲食也大魚大肉。書中只有寫到馬歇爾是個虔誠的「繁殖主義者」(相信單一靈魂的神聖性),也就合理地討厭米奇的存在。他確實有為了懲罰米奇而減少米奇的熱量總數,不過在書中馬歇爾更像個冷靜嚴酷的獨裁者,沒太多戲劇化的激動語氣。

2.米奇和貝托在米德加星的過去

書中花了一部分的篇幅來描述米奇和貝托的關係,米奇在米德加星算是歷史學家,貝托是打波格球的天才,且在學期間是飛行好手。米奇欠下一屁股債是因為他覺得貝托時隔九年都沒練球,卻去參加錦標賽一定會輸,結果貝托一次又一次贏了比賽,米奇就賠到脫褲,欠布蘭克一大筆錢。那之後米奇被布蘭克使用神經誘導器威脅,因為米奇痛不欲生,決定逃離米德加星。

米奇設定上是歷史學家,所以在德拉卡號上閒暇時間大多都在閱讀其他星球的殖民行動,大多是失敗的。書中用很大的篇幅,經由米奇閱讀歷史的敘述來建立完整的世界觀,非常有趣。

我也很喜歡書中14章裡,敘述貝托在贏了一場飛行賭博得到額外的食物,後來惹出麻煩事的橋段。種種的描寫都會讓讀者不自主為書中角色擔心,食物越來越少怎麼辦?他們會不會因此自相殘殺?

3.7號和8號一開始就協議共處,且輪流值班幾天

雖然大部分的時間8號都在睡覺,但小說中兩個人共存的時間感覺比電影中長,且兩人確實有跟娜夏「三人行」。小說裡也詳細交代前面幾個米奇死去的狀態,有些米奇在死前「拒絕上傳資料」,所以會由娜夏或貝托口述說明怎麼死亡。這也埋了一個伏筆,在故事中期米奇的「電子眼」(書中傳遞訊息裝置)會時不時收到貌似雜訊的話語,我想或許是米奇六號的電子眼被伏蟲拿去用了。

4.伏蟲的設定

電影中伏蟲因為幼蟲被抓走而群起攻擊人類,設定上和小說完全相反。小說裡敘述伏蟲以群體為重,所以認為人類應該也是以群體為重,少掉一兩個個體並不會怎樣。和電影不一樣,馬歇爾並沒有被殺掉,米奇八號也不是壯烈犧牲而是被伏蟲殺掉,但米奇七號確實變成和伏蟲的外交官,以此威脅馬歇爾,讓自己從消耗工的死亡循環逃脫。

我覺得小說中的設定和結尾是更加合理及現實。不過電影那樣的情節設定也會有不一樣的爽快感,比較偏娛樂和商業走向吧。


零零總總劇透了那麼多,還是很推薦大家去看一看小說和電影,不管先看哪個都可以。因為兩者討論的、想讓人深思的主軸都一樣,複製人、生和死的議題,值得我們看完後好好思考。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ing Bird的沙龍
0會員
5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先誰先後,沒有規定,純粹商業考量。我講的是書及電影。絕大多數的人,是只看電影,看得爽就好,也有一票人是只看書。更有些時候,書已經大賣特賣了,後面上映的電影可說是未演先轟動,吸引大票讀者再乖乖買票進場看電影。相對的,先看電影才去看書的人,恐怕寥寥無幾了。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好久好久沒更新這裡的短評心得,連改版了也不知道lol 《七月返歸》是個人2023年9大最喜愛的電影之一,上個月於台灣正式上映,雖然暫時只剩下一間戲院繼續播映,但歡迎有興趣的台灣朋友進場觀賞
Thumbnail
本篇主要分享自己看過、覺得不錯的片單,包含電影、紀錄片、影集、動畫、遊戲等。不知道讀者們的喜好和我是否相同?
Thumbnail
本篇主要分享自己看過、覺得不錯的片單,包含電影、紀錄片、影集、動畫、遊戲等。不知道讀者們的喜好和我是否相同?
Thumbnail
二月影展餘韻未消,四部觀眾票選前20名的佳作終於登上院線!其中,《再見機器人》以其動人人性勾勒,成為最受期待之作;《火上鍋》為味蕾帶來饗宴;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融合哲學、女性覺醒,讓人愛不釋手;而《去唱卡拉OK吧》則以幽默笑聲與淚水勾勒愛情。
Thumbnail
二月影展餘韻未消,四部觀眾票選前20名的佳作終於登上院線!其中,《再見機器人》以其動人人性勾勒,成為最受期待之作;《火上鍋》為味蕾帶來饗宴;艾瑪史東主演的《可憐的東西》融合哲學、女性覺醒,讓人愛不釋手;而《去唱卡拉OK吧》則以幽默笑聲與淚水勾勒愛情。
Thumbnail
電影和人相同,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既沒能每一部都給一篇長文,不如以此十好(ㄏㄠˋ)作個引頭,盡量選擇不同國別,不同文化和視界的作品。如同一本好書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帶我們走向遠方。我想,電影也是如此。
Thumbnail
電影和人相同,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既沒能每一部都給一篇長文,不如以此十好(ㄏㄠˋ)作個引頭,盡量選擇不同國別,不同文化和視界的作品。如同一本好書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帶我們走向遠方。我想,電影也是如此。
Thumbnail
來到2024年,新年新希望、忘掉一切煩惱就從看場好電影開始,本週末1/5(五)上映電影總共12部,當然克拉大沒有時間能夠一次把所有電影全部看完,所以就從其中推薦我有看過並且值得花錢看大銀幕的兩部《叛諜檔案》砌磚工化身最強特務,三大影評人盛讚!《魔法公主》相隔27年重映大銀幕,宮崎駿大師感動世界之作!
Thumbnail
來到2024年,新年新希望、忘掉一切煩惱就從看場好電影開始,本週末1/5(五)上映電影總共12部,當然克拉大沒有時間能夠一次把所有電影全部看完,所以就從其中推薦我有看過並且值得花錢看大銀幕的兩部《叛諜檔案》砌磚工化身最強特務,三大影評人盛讚!《魔法公主》相隔27年重映大銀幕,宮崎駿大師感動世界之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