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香嫁了一個很體貼的軍人丈夫,雖然兩人相差二十六歲,但是先生對妻兒的照顧簡直是無人能敵。早上起床,先生已經為阿香泡好牛奶煎好蛋餅,阿香下班回來,飯菜已經煮好,阿香要洗澡,熱水也準備好,所有家務都由丈夫包辦,因為他曾經允諾丈母娘,要用生命來愛護阿香。不過,做得太周全也太急,只用十五年就把「工作」完成了,那一年阿香三十八歲,丈夫先走一步,阿香為了麻痺失去丈夫的痛苦天天醉,茫茫渺渺不知天與地。
阿香天天醉,也天天跟鄰居吵架,像瘋子一樣,一直到有位鄰居看她可憐,帶她去做資源回收,一次兩次,阿香在環保站定住了,她說自己也想戒酒,但是沒有重心讓她擱下對丈夫的思念,終於在做垃圾分類的時候不會想到丈夫。阿香把思念擱下,但是她的心依然長滿刺,做福但是沒有修心,脾氣火爆,對志工說話不客氣,對媳婦更是高高在上、唯我獨尊。直到聞法修心,學會縮小自己和聲色柔和,在大庭廣眾下對媳婦告解懺悔,婆媳關係才得以修復。走入公益十五年,阿香從做福到修心,一路走來,終於明白修行即是藉事練心,修一顆糊塗迷惘的心。
許美琴的麵包店年收入上千萬,但是她從來沒有布施,也不知道布施,賺來的錢全部花在自己的身上。她想到先生在往生的前一個月心有所感的對她說,「麵包店賺這麼多錢,應該要回饋社會才對。」當時許美琴覺得好像有道理,但是麵包店忙,說過也就忘了,直到先生往生數月,她才幽幽想起。許美琴為了完成先生來不及的心願,主動加入慈善團體做志工,將賣不完的麵包送到各地育幼院或弱勢家庭,不僅如此,她用先生的名義捐出兩千七百萬造福不可計數的家庭和孩子,「先生一生賺到六幢房子,卻是一間也帶不走,既然帶不走,不如回饋社會,世間財就留在世間用。」
不管是阿香,還是許美琴,都是嫁了一個體貼顧家愛妻的好先生,如果這一份幸福一直下去,阿香和許美琴就會一直沉浸在幸福夢幻裡,不知道苦是什麼,更不知為自己植福。逆境是成長的開始,順境的時候要有無常觀,做福來囤,福氣一直使用沒有挹注,就好像一直往帳戶提領而忘了存入,終有一天會空空如也。福氣的道理是做,多做多得、少做多失、不做不得。
#做福來囤
#知福惜福
#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