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中醫理論的肝臟
在西方醫學中,肝的功能非常複雜,主要分為合成功能,如生產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血小板生成素、各種凝血因子等;還有分解功能,如分解舊的紅血球、過量的氨基酸、各種的有毒化學物質等;最後也有存儲的功能,如存儲葡萄糖、維生素A、維生素D等。
在中醫理論中,肝臟主疏泄,有著疏泄全身氣、血、津液的作用,並具有調控真氣運行、調節情緒、促進脾胃消化等功能,而且還負責貯藏血液及調節血流量的作用。肝臟功能不好者,可能會出現胸悶、抑鬱易怒、視線模糊、抽筋、脹氣、失眠等症狀。
肝臟功能不好者,如果經中醫的調理後,往往會出現如昏睡、腹痛、打隔、嘔吐等症狀,這也是修練木之呼吸法後,可能出現的身體反應。
第二節 仰姿木之呼吸法
先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二章),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平躺(步驟與仰姿水之呼吸法一樣,詳情可參考第三章),先吸氣至下丹田(方法與下丹田呼吸法一樣),當下丹田氣滿時,不要吐氣,而是換成逆腹式呼吸(方法與上丹田呼吸法一樣),如果感覺到下丹田的氣,經後背並運行到上丹田,則算吸氣成功,當上丹田氣滿時,自然吐氣則可,不需要加壓。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肝臟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如全身酸麻、頭暈、發冷等),便可以收功。
第三節 坐姿木之呼吸法
先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坐下(步驟與坐姿水之呼吸法一樣,詳情可參考第三章),先使用下丹田呼吸法,並吸氣去下丹田至氣滿,隨後不要吐氣,且轉用上丹田呼吸法,繼續吸氣至氣滿,此時會感覺到下丹田的氣經督脈上升,並在眉心處聚集,這時候便可自然吐氣。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肝臟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便可以收功。
第四節 站姿木之呼吸法
先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並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站好,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身體挺直,眼睛看向前方,然後吸一口氣並吐出,在吐出的過程中,雙腿繃直並身體前彎,雙手沿著大腿兩側下壓,直到雙手碰到地面(盡力而為)。當雙手碰到地面後,吸氣至下丹田,此時由於真氣入體,身體會被氣壓繃直,當身體繃直後,轉換至上丹田呼吸法,同時雙臂伸並雙臂向兩側平舉,當雙臂平舉至水平時,提踵(踮腳尖)並繼續吸氣,雙臂繼續上舉,在雙側劃半圓且在頭頂匯合,此時應該處於吸滿氣的狀態,如果不是,吸氣與上舉的節奏需調整至一致。接著吐氣並放下腳跟,雙手下壓至髖部,便算完成一次。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肝臟無法容納更多氣,靜待片刻便可以收功。
由於本式對身體條件的要求較高,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方向調整:如果雙臂因傷無法上舉,舉至水平則可,如果舉至水平也無法完成,在吸氣時,雙手順著軀幹上提(與站姿水之呼吸法不同,不需要劃圓,直上直下則可);如果因腰傷,雙手無法下壓至地面,可以退而求其次,下壓至膝蓋,如果也無法,下壓至髖部也可;如果因腿傷而無法彎曲或掂腳尖,找一個舒服的站姿並站穩側可。
第五節 小結
木之呼吸法的本質,其實就是上丹田及下丹田呼吸法的結合,但與以上兩種呼吸法不同,兩種呼吸法都同時作用於多個內臟,而木之呼吸法則主要針對肝臟。然而,如果基礎的上丹田及下丹田呼吸法修練有成的話,仰式木之呼吸法對肝臟的刺激可能會不足,但此式的主要重點,實為熟悉木之呼吸法的呼吸方式,因此應按表操課,把此式練至小成,為後面進階時打好基礎。
而坐姿不同於仰姿木之呼吸法,仰姿由於背部是平貼地面,所以在轉換至上丹田呼吸法時,氣無法完全上升至上丹田,但坐姿卻沒有這個問題,所以坐姿可以引更多的真氣入體,對肝臟的刺激也更強。
至於站姿木之呼吸法,其實是以站姿上丹田呼吸法為基礎,加入了水之呼吸法,因此與站姿水之呼吸法一樣,本式也講求以氣帶動身體的動作,所以隨著招式的熟練,並能引更多的真氣入體時,動作的幅度也會愈大。也因如此,隨著動作幅度的增大,本式具有伸展筋骨的作用(肝主筋,因此主要作用於肌腱與靭帯),並一定程度的暢通經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