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開始便會開始介紹五行呼吸法,而介紹的順序則是從門檻低至高,則水之呼吸法上手最容易,而火之呼吸法最難,但請記住五行呼吸法之間並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不同的修練方向。
第一節 中醫理論的腎臟
在西方醫學中,腎臟為人體泌尿系統的一部分,具有過濾血液雜質、維持體內滲透壓、調節電解質與酸鹼值平衡,更一定程度上參與內分泌功能,如分泌腎素、紅血球生成素及活性維他命D。
在中醫理論中,腎的概念更為抽象,並且影響也更廣泛,與泌尿、生殖、藏精等功能有關,腎臟功能不好者常有疲倦、水腫、高血壓、骨質疏鬆、下背痛等症狀。
腎臟功能不好者,如果經中醫的調理後,往往會出現排病反應(暝眩反應),出現如排尿量增加、嘔吐、腹瀉、皮膚癢、出疹子等症狀,這也是修練水之呼吸法後,可能出現的身體反應。
第二節 仰姿水之呼吸法
先尋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平躺,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接著吸氣至下丹田,當下丹田氣滿後,嘴巴微微的嘟嘴(就像用吸管喝飲料一樣),並慢慢吐氣,吐氣時請記住深、細、順、長,以上四個重點。深指把體內的氣完全吐盡;細指吐氣時最好不要發出聲音;順指吐氣時避免出現頓挫;長指吐氣時間愈長愈好(吐氣時間愈長,腎臟的氣感愈好)。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腎臟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如腎臟發熱、出汗、酸麻等),便可以收功。
第三節 坐姿水之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坐下,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接著吸氣至下丹田,當下丹田氣滿後,把後腰後頂,頭部前傾,上半身呈半月型,並繼續吸氣,這時候下丹田的氣便會經後腰,一直升到腎臟,當腎臟氣滿後,便可以吐氣,吐氣方式與仰姿一樣,而且背部應同時挺直,回到預備姿勢。一直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腎臟無法容納更多的氣,隨後靜待片刻,等體內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變化停止,便可以收功。
第四節 站姿水之呼吸法
先找一個合適的地方站好,並完成準備動作(參考第一、二章),雙腳站距與肩同寬,身體挺直,眼睛看向前方,雙手平舉至胸口,先正常吸一口氣,然後雙手下壓並吐氣,吐氣節奏與上文一樣,當雙手下壓至髖部時,腰部後縮並雙腿微曲,雙手順著大腿兩側下壓直到膝蓋處,而雙手到達膝蓋與氣吐盡的時間應同步。隨後吸氣至下丹田,此時真氣會把身體挺直,同時雙臂前伸作抱圓的動作,當身體挺直且雙臂水平前伸時(如果真氣入腎的話,腰部會保持後縮,因此不用刻意挺直身體),繼續吸氣並提踵(踮腳尖),雙臂保持前伸並上舉,整個過程從側面看,雙手會在空中劃出一個半圓,而當雙臂上舉到頭頂時,就可以吐氣並放下腳跟,接著雙手下壓至髖部,便算完成一次。重複以上步驟,直至腎臟無法容納更多氣,靜待片刻便可以收功。
由於本式對身體條件的要求較高,所以可以按照以下三個方向調整:如果雙臂因傷無法上舉,舉至水平則可,如果舉至水平也無法完成,在吸氣時,雙手順著軀幹上提,並盡量在空中劃一個半圓則可(從側面看的半圓,不是正面);如果因腰傷,雙手無法下壓至膝蓋,下壓至髖部則可;如果因腿傷而無法彎曲或掂腳尖,找一個舒服的站姿並站穩側可。
第五節 小結
水之呼吸法與下丹田呼吸法類似,但不同的是,水之呼吸法的吐氣講求深、細、順、長,並且不需要加壓喉嚨。另外,如果下丹田呼吸法修練有成的話,仰姿水之呼吸法對腎臟的刺激可能會不足,但此式的主要重點,實為熟悉水之呼吸法的呼吸方式,因此應按表操課,把本式練至小成,為後面進階時打好基礎。
而坐姿則在仰姿水之呼吸法的基礎上,增加了彎曲脊柱的動作,因此可以吸進更多的真氣入體,但由於每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所以脊柱的彎曲程度應量力而為,並此處慢慢增加角度,雖然理論上脊柱彎曲愈多,能容納的真氣也愈多,但也不要過於極端,感覺真氣有進入腎臟即可。
至於站姿水之呼吸法,靈感來至於太極拳的渾圓樁,不過太極拳相對靜態的樁功不同,本式講求以氣帶動身體的動作,因此隨著招式的熟練,並能引更多的真氣入體時,動作的幅度也會愈大。也因如此,隨著動作幅度的增大,本式具有伸展筋骨的作用(腎主骨,因此主要作用於骨骼),並一定程度的暢通經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