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閱讀筆耕,目前和雨果.Hugo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事務聯繫,端午連假主編們安排家庭旅遊,故 6/3(一) 的週報暫停一次,6/5(四)恢復出刊。
剛過完 5/22「比特幣披薩日」,這期我們選了 6 篇跟 Web3 世界有關的策展文,裡頭不少內容都和生活息息相關,幾乎是唾手可得的應用了。
這股潮流正加速滲透我們的日常。

❏ 本週焦點
🔸 富邦集團力挺!台灣大哥大 TWEX 虛擬資產交易所上線,蔡明忠親買首顆比特幣
🔸 台哥大虛擬資產交易所 TWEX 上線,社群怎麼看?
🔸 AI 時代來臨:未來二十年職場變革與因應之道
🔸 科學分錢:如何讓員工像老闆一樣拼命?
🔸 淘汰傳統的 PPT 上課方式,改用文稿式講課,為什麼?
🔧 Kraken 近期宣布,將推出名為「xStocks」的代幣化股票服務
🔧 1 比特幣依然等於 1 比特幣
🌍 他花 10,000 個比特幣買下兩塊披薩
🌍 12 金句讀懂中本聰:比特幣之父留下的思想線索
💪 主編後記:贈與稅以「贈與人」為出發點去思考,就不會亂掉。
❏ 富邦集團力挺!台灣大哥大 TWEX 虛擬資產交易所上線,蔡明忠親買首顆比特幣 from 鏈新聞
這次上市特別選在 5/22「比特幣披薩日」,不僅呼應比特幣的歷史,也宣示 TWEX 願為台灣 Web3 生態打開新局。
富昇數位董事長林之晨指出,目前台灣虛擬資產使用率約僅 5%,但市場潛力巨大。TWEX 以「安全、簡單、小額」三大設計為基礎,期望降低入門障礙。
目前開放台灣大哥大用戶直接透過台灣大 APP 登入 TWEX,無須另行下載 App 即可操作,簡化註冊與交易流程;
目前不開放鏈上轉帳功能,僅提供法幣提領及資產買賣機能,避免用戶因不熟悉操作導致資產損失,提升整體安全性與使用信心。
❏ 台灣大哥大虛擬資產交易所 TWEX 上線!社群怎麼看? from PTT
- 官網|https://www.twex.tw/
- 懶人包
- 台哥大用戶才能註冊
- 只能用新台幣閃兌 BTC、ETH
- 不賣穩定幣
- 也不讓你鏈上提幣
- 你只能原地賣掉 BTC、ETH,再把台幣轉回銀行
- 閃兌手續費:買幣 1.2%~1.5%,賣幣 1%
- 結論|大家可以回家了
閱讀筆耕 🙋 IMO :表 → 眾 → 裏
電信三雄之台哥大,在「比特幣披薩日」高調宣布虛擬資產交易所上線,廣邀媒體記者,理論上會提供新聞稿供參。所以若只看這些媒體報導,只能看到表層,多半是事物美好的一面。
在社群上,特別是「這個圈子內」網友或意見領袖的點評,往往會聽到和表層截然不同的心聲,如果眾人一面倒指向某個論點,這集體智慧不容小覷。
最後,綜合這些輸入,獨立思考得到自己的見解,力求鞭辟入裏。
我的看法是,台哥大用戶那麼多,想像光是許多「圈外人」去門市辦業務時,店員順手推一下 TWEX,就能轉化一波績效,夠吃好一陣子了,所以不急著開放每個人都可以註冊;而且也要確保平台功能,簡化到連中、高齡客戶都能輕鬆上手的程度。
TWEX 一開始的戰場,就跟其他本土交易所不同,並不是瞄準「圈內人」所設計。
❏ AI 時代來臨:未來二十年職場變革與因應之道 by ChungChih Li
二十年後 AI 將取代所有 AI 能取代的工作,包括現在看起來很厲害的工作,例如醫師、藥劑師、律師、會計師、程式員、系統分析師等;我不是說這些行業會消失,而是說這些行業將不再由人執行例行的簡單功能,光這一點,一半以上的白領階級都可以省了。
所以我不斷警告畢業生,你要持續證明你比 AI 行,這不但要知道 AI 能做什麼,讓它來做,也要知道 AI 不能做什麼,指出 AI 的不足與錯誤,由你來做或補正。
基本功仍要學,不然你無法清楚知道 AI 的極限與面對的技術問題;但使用 AI 必須是學習的一部分。我在高年級的課不但開放使用 AI,還強迫他們使用 AI, 然後叫他們除 AI 答案的錯。
雨果・Hugo 🙋 IMO :不被時代淘汰的關鍵
各行各業從事庶務性質工作的從業者,正面臨 AI 帶來的嚴峻挑戰。若不希望被時代淘汰,「自我定位與持續創新」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
近期觀看《歌手 2025》節目時,令我敬重的林志炫老師三度登台參賽,結果卻出乎意料——他在第一場僅獲第七名,第二場雖稍有回升,仍僅列第六,最終因綜合排名墊底而遭淘汰。評審認為他的選曲與表現缺乏新意,沒有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林志炫曾於 2014 年《我是歌手》第一季奪得亞軍,在《歌手 2017 》也有亮眼表現。然而,過去的輝煌並不代表能永遠領先,因為環境變化迅速,稍有停滯便可能失去競爭優勢。
❏ 科學分錢:如何讓員工像老闆一樣拼命? by 楊大成
- 先建立清晰的績效標準,否則分錢=分矛盾。
- 短期(薪資)+中期(獎金)+長期(股權/利潤分享)結合,避免短視。
- 薪資:保障基本生活,但不養懶人
- 獎金:讓員工「為自己幹」
- 股權:讓員工「像老闆一樣思考」
- 資源向關鍵人才傾斜,20% 的人創造 80% 的價值,就該拿 80% 的激勵。
閱讀筆耕 🙋 IMO:激發人的善意
在三種分錢方式中,我認為最簡單又有效的就是「薪水」。像 Netflix 一樣,直接給出高於市場行情的待遇,員工自然有安全感,不必為了達成 KPI 去斤斤計較。
當招聘進來的員工夠優秀,不要讓他把這份優秀,拿去煩惱今天達標 10% 拿 X 元、明天達標 20% 拿 Y 元這類問題;而是讓他無後顧之憂全心投入,思考怎麼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想著這是不是「他的事」。
整天只惦記著 KPI 的人,很難做出漂亮的成果。
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得好:「管理,就是最大限度激發人的善意。」我們該做的,是喚醒員工內心的責任感與榮譽感,而不是逼出他們的惡意。
雨果・Hugo 🙋 IMO :劣幣驅逐良幣:貢獻與回報失衡下的人才流失危機
多數公司留不住人才,核心問題在於「貢獻與回報不對等」。
我在公務機關十年,深刻體會到「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混日子的人安穩無虞,真正做事、想改變的人卻被視為麻煩,甚至因多做多錯而受懲罰。這種文化讓積極者心灰意冷,最終選擇離開,導致組織失去競爭力。
唯有建立公平、透明且能獎勵貢獻的制度,讓每一份努力都能獲得合理回報,才能真正留住人才,推動組織成長。
❏ 淘汰傳統的 PPT 上課方式,改用文稿式講課,為什麼? by 侯智薰
- 文檔全給,老師上課更連貫,同學也更能沉浸式專心聽。
- 與其怕被偷內容,讓學習更有效,才是我們分享者的職業使命。
- 線上文檔是動態即時更新的,不會有「給了 PPT 但內容有錯,要後來修正、上傳新版本」的問題。
- 真正自己準備教材的老師,一定都是先有文稿,再去思考怎麼轉換成 PPT,但這個轉換過程除了消耗創作者的腦力,對學員也是一種「去脈絡化」。
- 如果真的是純概念要視覺化呈現,現在有 Napkin AI、Claude 產生圖形都能快速幫助,不需要太折騰自己去拉 PPT 圖形。
閱讀筆耕 🙋 IMO :文稿先行
最近忙著準備 6 月份「Web3 投資實戰營」中自己負責的單元。
我要生出講義、PPT 白片、以及知識點整理⋯⋯所以看到這篇貼文,像點亮一盞明燈。具體指出應先把文稿寫出來,再(去脈絡化)做投影片,這樣動線比較順。
此外,我還聯想到亞馬遜選擇禁用 PPT 開會,改以「六頁報告」來提升會議效率,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日常生活,關於買/賣股票這件事......
❏ Kraken 近期宣布,將推出名為「xStocks」的代幣化股票服務 by Laura Liu 柳柳
- 24/7 全天候交易:不受限於美股的開盤收盤時間,半夜睡不著也能操作。
- 全球可買(不含美國):首波開放地區包含歐洲、拉美、亞洲等,台灣人也可以期待。
- 轉帳自由:用戶可以將這些股票代幣直接轉到自己的錢包,甚至拿來做抵押、參與 DeFi ,增加資產的靈活運用。
- 節省手續費&加快結算:透過區塊鏈技術,減少傳統金融系統中的中介成本和結算時間。
日常生活,關於持有法定貨幣這件事......
❏ 1 比特幣依然等於 1 比特幣 by 徐老貓
2013 年 vs 2025 年,同一位交易員的驚嘆。
111 美元到 11,1000 美元的旅程;
1 比特幣依然等於 1 比特幣。這個世界,比特幣沒有變,變的是法幣的極度塌陷。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他花 10,000 個比特幣買下兩塊披薩 by 柴郡
當時,大多數人用的是 CPU 挖礦。但拉茲洛(Laszlo)率先將顯卡(GPU)用於挖礦,大幅提升算力效率⋯⋯有數據顯示,在 2010 年春夏之交,他日均產出高達 700 枚 BTC,持幣總量一度超過 80,000 枚。
他開始反思:怎樣才能讓比特幣真正進入現實生活?於是,他萌生了一個想法。
他在 2010 年花 10,000 個比特幣買下兩塊披薩。今天,這筆錢的價值超過了 10.7 億美元。接下來發生的事,讓他看似「愚蠢」的交易成為了傳奇。
閱讀筆耕 🙋 IMO :我們都面臨一樣抉擇
當年那 10,000 個比特幣市價大約是 41 美元,等於 1 BTC 才 0.0041 美元而已。
更重要的是,拉茲洛手上其實還有更多比特幣。
所以買那兩塊披薩是表象,更攸關的是,當比特幣價格屢屢突破關口,他剩下那些大倉位怎麼處理?
就拿突破 100 美元那一關來說好了,已經比當初漲了上千倍,「漲成這樣難道不該先落袋為安嗎?」這種誘惑,一般人很難不動搖。
除非能用 1 BTC=1 BTC 的「比特幣本位」角度去思考。
不是比特幣漲了,而是法定貨幣的購買力正在崩潰,而且看不到盡頭。
今天比特幣來到 11 萬美元,未來我們也會面臨一樣抉擇。
❏ 12 金句讀懂中本聰:比特幣之父留下的思想線索 by 閱讀筆耕
很多人會直覺地認為電子貨幣註定失敗,因為從 1990 年代以來,相關公司倒閉的不計其數。但我希望大家看見,它們失敗的原因,是因為那些系統是集中式、而且必須建立在信任之上。
而這一次,我們終於第一次嘗試打造一個真正去中心化、無需信任的系統。
無需信任(trustless)的意思是不需要信任某個中心或第三方也能安全運作,是區塊鏈的核心精神。
電子報的最末,要向你預告 5 月 30 日 晚上 9 時【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邀請到區塊鏈項目 Injective 團隊來作客。
你可能聽過 DeFi、NFT,但「RWA」是什麼?為什麼現在區塊鏈上的新趨勢,是「把股票、債券、房地產」這些現實世界資產搬上鏈?這一次,我們要用新手也聽得懂的方式,帶你認識什麼是 RWA、怎麼在區塊鏈上買股票、又該怎麼開始第一筆投資。

❍ 時間:2025/5/30(週五)21:00(時長約 1 小時)
❍ 地點:Google Meet
❍ 主持人:閱讀筆耕 Leo
❍ 嘉賓:Vincent|Injective 團隊
1 BTC=1 BTC
這個世界,比特幣沒有變,變的是法幣的極度塌陷。
❏ HOYA BIT 限時活動 12 美元「真 U」領起來!
政府、金融機構、上市公司都在囤積比特幣。
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加密貨幣領域的台灣人,最讓人頭痛的問題可能不是「要買哪種幣」,而是「到底要在哪個平台買才安全?」、「這麼多平台我該選哪一個?」。
不妨參考看看 HOYA BIT 交易所:
🔹 台灣落地,合法合規
🔹 新手友善,買幣像電商購物一樣簡單
🔹 真人 LINE 客服直達,不用層層關卡
還沒體驗過 HOYA BIT 交易所的朋友,使用【創經 IMO】推薦連結註冊,或是手動輸入【創經 IMO】推薦碼「imoweekly」,完成任務獲得 12U(真U),還能瓜分最高 30 萬台幣獎金池。
註:U 是美元穩定幣(例如 USDT)的簡稱,與 1 美元等值。
📅 活動期間:5/2(五)至 6/30(一),限額 1,000 人。
✅ 受邀好禮
你使用推薦碼「imoweekly」註冊 HOYA BIT 交易所,實名認證 LV.2 +銀行綁定,並完成「單筆」購買新台幣 3,000 元以上交易,即送 6U(真U)。
✅ 邀請好禮
你在 HOYA BIT App 生成自己的推薦碼,推薦 1 位以上好友註冊,當他們完成實名認證 LV.2 +銀行綁定後,你額外再獲得 6U(真U)。
💰 瓜分獎金池
活動期間,全站註冊人數每達 500 人,將可瓜分 5 萬台幣獎勵;達 3000人,開啟最高獎金池 30 萬台幣獎勵。

❏ 主編後記:贈與稅以「贈與人」為出發點去思考,就不會亂掉
今年的報稅月延長至 6 月底,大家報完稅了嗎?
這週我剛好讀到一篇在講「贈與稅」的文章,這個名詞對我來說不算陌生,但以前沒特別記清楚細節,每次遇到都還是得網上確認。這次我花點時間好好梳理一遍,發現只要理順邏輯,就很容易聯想起來了,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