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投資書籍閱讀心得: 漫步華爾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經典投資書籍閱讀心得『#漫步華爾街』作者波頓·麥基爾(Burton Malkiel)


raw-image


⭐前言

這本書是被動投資的經典著作,很多人寫過讀後心得,我一直想要怎麼寫這一篇才有創見?


🔥就從一個我親身經歷的真實故事開始說起吧。

大約是2011年的深圳,我那時經常去酒吧玩,酒吧裡有一種骰子遊戲,叫"789",玩家把兩顆骰子丟到碗公裡,總數9喝酒, 8 喝一半, 7重新再搖一次,兩個一的話則可以指定任意一個人喝。


🔥有一天又跟同事們一起去酒吧玩,我親眼所見一個男人經常擲出兩個一,經常指定同一個漂亮女生喝酒,這個女生不信邪,一定要跟這男的單挑,這男子不是什麼賭場大亨,他是我同事,一個愛泡酒吧的工程師,女生去廁所時我偷偷問了這工程師,他是不是掌握了某種擲骰子的技巧?工程師微笑不語,拿起骰子,再來一下,又是兩個一,我目瞪狗呆。


🔥所有股市波動都是隨機結果?

『漫步華爾街』這本書裡用一個擲硬幣故事來描述把運氣當成實力的主動投資贏家:

『假設拋硬幣正反面定輸贏。如果100萬人同時拋,第15次時有必定有30人為連續正面! 這30人是不是稱得上拋硬幣藝術的天才!

會有很多出版社爭相為其出書:《如何連續15次拋出硬幣正面的---我的致勝訣竅》』


🔥不完美的世界

理論上的機率確實是如此,但現實世界是不完美的,工程師經常需要處理不完美狀況下的各種問題,知道理論跟現實有一定差距,擲骰子跟硬幣的方法會有很多技巧,大部分狀況確實如機率論描述,但機率理論失靈也並非完全沒有案例,就是因為世界不是完美數學模型,要打破這種論述,只要有一個反證即可。

而這個反證,是我親眼所見,當事人聯繫方式就躺在我的通訊名單上。


🔥投資領域的意識形態之爭

投資領域一直都有效率市場跟非效率市場之爭, 也就是投資人能否在市場上得到超額報酬,打敗指數?

教授們的研究確實一般人無法長期勝過市場指數, 連巴菲特也不否認這點, 甚至非常支持, 問題在頂尖的那群人的績效是運氣還是實力?自己做不到不代表別人做不到。之前說過,自身能力限制決定歸因能力,因為自己做不到,所以認為別人也做不到,這是人之常情,能夠控制骰子,這種事不親眼所見真的很難相信。


🔥但最有趣的是指數難以獲勝這件事,是由不信效率市場的巴菲特所證明的,詳情可見巴菲特與投資經理人的十年賭約。

學院派通常比較支持效率市場說法,認為投資人無法擊敗指數, 包括巴菲特,彼得林區等能勝過指數的知名投資者,學院派認為那都是運氣,作者就是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而各路投資大師們大多比較支持非效率市場。


⭐正文開始

1️⃣介紹基礎觀念:

立刻開始儲蓄,養成存錢習慣,建立良好的收支習慣與財務紀律,記帳改變消費習慣。善於規劃,利用資源,如房產,建立退休計劃(如美國的401K, 403b, IRA),提早規劃財務,持有應急現金,善用節稅管道。

介紹類現金(貨幣基金,定存單,短期國債),各種保險。


2️⃣介紹四種基本投資工具:現金, 股票, 債券, 不動產,分別解釋四種工具的波動風險,以及長期年化報酬,股票波動大,但年化報酬也較高,債券波動小,但年化報酬也較低,也說明了持有時間越長,越能降低股票風險。並解釋投資經紀其實不如想像中厲害,也不會為客戶利益著想。


3️⃣投資核心主張:穩健致勝的被動投資哲學

股價走勢如同「隨機漫步」,已反映所有公開資訊(基本面與技術面)主動選股/擇時難以持續戰勝市場,專業經理人亦同

「與其想打敗市場,不如選擇擁抱市場」「分散投資」「不要預測市場」


4️⃣資產配置才是真正報酬來源,而不是選股擇時

重視資產配置,解釋報酬差異來自資產配置,而非擇時選股,

(a)長期持有的威力:

- 持有時間越長,報酬率越趨穩定,風險將隨時間降低。

- 「在市場中的時間比進出市場的時機更重要」

- 複利魔法關鍵:耐心(過去50年美股年化報酬8-9%)

(b)資產配置原則:

- 報酬差異主要來自資產配置,非擇時選股

- 年齡導向配置建議:依據自己的年齡有不同的股債配置比例


例如30歲時風險承受能力較高,可股7債3,60歲退休時風險承受度降低採股5債5, 接近70歲時採更保守的股3債7,依照自己能承受的風險比例決定股票到頭資比立。但這是一個參考,最重要的是要睡得著,同時也要有適當的投資獲利,吃得好跟睡得著之間,取捨得看自己決定。

- 核心準則:「睡得著覺」比照表配置更重要

(c)執行方法:

- 指數化投資:選擇低成本、寬基指數ETF(如標普500/羅素3000)

- 定期定額:固定時間投入,避免擇時壓力

- 股債再平衡:維持目標風險比例


⭐結語

💧本書其實就是闡述現代投資學中兩個核心投資觀念: 『效率市場』跟『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並以行為財務學說明人類的認知謬誤,致使人配很難做出理性財務判斷:過度自信、從眾效應、損失趨避等心理偏誤。


💧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這個概念主要來自經濟學家尤金·法馬(Eugene Fama)所提出的「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

認為市場上的股價已經反映了所有公開資訊,無論是基本面(財報、利率、新聞)還是技術面(價格走勢、交易量),投資人無法得到打敗大盤的報酬。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PT, modern portfolio theory)重視資產配置,解釋報酬差異來自資產配置,而非擇時選股。


💧本書初版發行日期1973 年,許多事跟現今狀況已然不同,如書中所述小型股報酬高於大型股,這點跟最近情況不同,股債平衡這個策略最最近也是失效的,但本書許多觀念都是非常值得參考,這本被動投資的經典書籍,或說是初階投資者的經典必讀書籍,是初學者建立觀念,基本投資方式的良好參考書。


💧說了這麼多,無非是要釐清一個觀念,主動投資非常困難,但並非完全做不到,但是新手還是適用被動投資策略,才適合。


💧也不要只聽信書的一面之詞,要廣泛閱讀,多參照不同資訊,盡信書不如無書。我是工程師,學過機率,相信科學,學校裡的機率論可沒教過這種事,居然有人能夠高機率擲出自己想要的點數,讀萬卷書也要行萬里路,去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才能突破思維,突破自己原先認為絕對正確的事原來並不真的如此。

如果我沒有去酒吧玩,就永遠看不到這罕見的一幕。


💧自身能力限制決定歸因能力,因為自己做不到,所以認為別人也做不到,這是人之常情,因為沒見過,以自身所學知識斷定沒人能做到。

又因為不走出去,見不到多樣化的世界,於是封閉在自己的認知世界,認知與能力相互鎖死。


💧我相信有人能夠做到超越指數的績效,但那可能是億中取一的天才。

但必須注意的是,一般人仍是以被動投資為最佳選擇。有人能做到,不見得代表其他人也能做到。自己做不到但不要輕易斷定別人做不到,不要輕易論斷他人。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er投資踩坑筆記
252會員
89內容數
總體經濟簡析_美股_台股_短期指引
2025/05/13
本篇是一篇經濟學經典著作的讀書心得, 與經濟景氣週期的探討,挺硬的,對理論沒興趣的就請跳過。
Thumbnail
2025/05/13
本篇是一篇經濟學經典著作的讀書心得, 與經濟景氣週期的探討,挺硬的,對理論沒興趣的就請跳過。
Thumbnail
2025/05/13
前言 這是一篇擇時策略的文章閱讀心得, 分別是擇時策略可不可行, 正反面文章各一
Thumbnail
2025/05/13
前言 這是一篇擇時策略的文章閱讀心得, 分別是擇時策略可不可行, 正反面文章各一
Thumbnail
2025/04/29
前言 英國獨立電視台(ITV)在1964年拍了一部紀錄片在BBC播放,開始每七年追蹤一群來自不同階級七歲孩子的人生軌跡,記錄他們每七年的人生變化,這14個孩子來自不同階層,如今他們已經63歲,人生大半已經過去,接近蓋棺論定論定的時刻,他們究竟走過什麼樣的一生? 階級真的會遺傳嗎?
Thumbnail
2025/04/29
前言 英國獨立電視台(ITV)在1964年拍了一部紀錄片在BBC播放,開始每七年追蹤一群來自不同階級七歲孩子的人生軌跡,記錄他們每七年的人生變化,這14個孩子來自不同階層,如今他們已經63歲,人生大半已經過去,接近蓋棺論定論定的時刻,他們究竟走過什麼樣的一生? 階級真的會遺傳嗎?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