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重點:
均值回歸是歷史上最常見的一種故事發展
在長期繁榮時期,經濟從構成穩定體系的金融關係,轉變成構成不穩定體系的金融關係
唯一比取得競爭優勢更困難的一件事,就是保持競爭優勢
糖果市場
- 過去與現在:士力架(Snickers)曾是與現今最暢銷的糖果。
- 原因:品牌影響力、口味偏好及市場行銷策略使其保持領先。
不變的事物(未來10年)
- 人性驅動力:貪婪與恐懼將持續影響人們的行為與決策。
- 均值回歸:極端成功或失敗後,事物傾向回歸平均,適用於個人與市場。
- 穩定導致不穩定:長期繁榮埋下衰退種子,市場過度樂觀時易崩潰。
- 無法預測的風險:未來最大的風險與新聞往往是當前未被討論的事。
- 期望與幸福:幸福取決於期望管理,過高期望導致不滿。
- 嫉妒與比較:現代經濟放大財富、炫富與嫉妒,影響幸福感。
宇宙真理
- 事件複雜性:事件以難以預測的方式組合,影響世界。
- 行為預測優先:基於人性行為預測,而非特定事件。
- 人性反應恆久:人們對貪婪、恐懼、機會等反應不變。
風險與準備
- 風險本質:風險是你未預料的事,需投資於準備而非預測。
- 歷史教訓:重大事件前看似荒謬,準備需跳脫常理。
- 儲蓄與債務:儲蓄需略高於舒適水平,債務則需謹慎評估。
幸福與期望
- 幸福法則:降低期望是幸福關鍵,比較他人放大不滿。
- 婚姻與關係:無私奉獻是關係成功的基礎。
- 嫉妒無意義:嫉妒需全面接受他人生活,否則無意義。
天才與瘋狂
- 天才特性:卓越能力常伴隨明顯缺陷,均值回歸適用於人格特質。
- 風險與成就:偉大成就者常冒巨大風險,可能自毀。
故事的力量
- 故事勝於數據:精彩故事比冷冰冰的數據更具說服力。
- 簡單真理:真理通常簡單,複雜的賣相雖好但易誤導。
- 幽默與智慧:幽默展現智慧而不自誇,具吸引力。
經濟與行為
- 經濟靈魂:經濟體受情緒與感覺驅動,難以量化。
- 價值本質:價值的核心在於需求,而非效用或獲利。
- 穩定與不穩定循環:樂觀導致負債,負債引發不穩定。
創新與壓力
- 創新的源頭:壓力與挫敗是創新的動能,順境難催生韌性。
- 軍方影響:重大創新常與軍方相關或受其影響。
成長與規模
- 成長陷阱:過快成長導致腐敗或失敗,耐心與適度成長更可持續。
- 企業規模:超越最適規模,顧客不滿增加快於營收。
效率與創意
- 適度低效:保留犯錯空間與閒散時間有助創意與長期成功。
- 現金角色:多頭市場中現金似包袱,空頭市場中卻如氧氣。
誘因與行為
- 誘因力量:誘因驅使瘋狂行為,難以保持客觀。
- 自我欺騙:人們易高估對誘因的抵抗力,低估自身缺點。
長期思維
- 長期挑戰:長期思維難實踐,需耐心與彈性。
- 安全邊際:保留安全邊際減少對預測的依賴。
- 永恆原則:專注不變的事物,如人性行為,而非短期趨勢。
經驗與觀點
- 經驗差異:觀點分歧源於不同經歷,而非知識差異。
- 歷史啟發:多讀歷史,少看預測,理解不變行為更重要。
問題清單(反思)
- 自我審視:哪些信念因誘因改變?哪些看似永恆卻可能改變?
- 風險認知:哪些未預料的風險可能衝擊?如何為未知準備?
- 真假辨別:哪些信念受行銷影響?哪些看似聰明的人其實不可靠?
內容摘要:
以前賣得最好的糖果是什麼?士力架
現在賣得最好的糖果是什麼?士力架
未來10年有什麼事是不會改變?貝佐斯
我不知道明年的股市績效如何,不過我相信,人們會受到貪婪與恐懼的驅使,這一點永遠都不會改變
在1000個平行宇宙裡,走遍每一個宇宙都是真理的事物是什麼
事件會以難以理解的方式組合而成
根據人的行為方式做預測,而不是根據特定事件做預測
我們無法預測世界50年後的樣貌,不過我們預測,人們仍會對貪婪,恐懼,機會,剝削,風險,不確定性,有同樣的反應
每個事件都會產生自己的後果,以獨具一格的方式影響世界
要有更廣闊的想像力
人有多麼容易忽略風險
我們非常善於預測未來,只是不善於預測意外,而後者往往是最重要的關鍵
沒有人預料到的事,永遠是最大的風險
扣除你認為自己已經考慮過的一切事物之後,剩下的就是風險
風險就是你沒預料到的事
未來10年最大的風險與最重要的新聞,都是今天沒有人在討論的事情
投資於準備,而不是預測
凡事你沒看到的風險,你都會毫無準備
儲蓄金額感覺有一點太多的時候才是適當的水準
當你衡量自己可以承受的債務水準時,也要採用同樣的道理
重大的歷史事件在發生之前都看似荒謬,因此你的準備也不應該合乎常理
你沒有預料到的事物永遠是最大的風險
幸福的第一守則就是降低期望
人會根據周遭人的狀況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
讓世界轉動的不是貪婪,而是嫉妒,查理蒙格
他們不知道這樣的生活很艱苦,因為他們來這裡之前待的地方,生活更加艱苦
1950年創造出一個可以輕易控制期望的環境,在你的社交圈裡,很少有人過得生活比你好一大截
許多美國人左看看右看看,發現不只自己過得很舒服,而且周圍的人比一比,大家的生活都差不多,一樣過得很舒服
薪資相較於今日雖然比較低,但是感覺很好,因為別人的薪資也一樣低
現在的我們更容易說出我想要那個,為什麼我沒有,為什麼他有?但我沒有
當今的經濟很擅長創造三種事物,財富,炫富能力,以及對他人財富的強烈嫉妒
期望也一樣,他的價值因為沒有標價而容易被忽視
但是,你的幸福完全取決於期望
婚姻只有在雙方都想要幫助對方卻不求回報時才走得下去
會用你喜歡的獨特觀點來看世界的人,幾乎肯定也會用你不喜歡的獨特觀點來看世界
他得罪很多人,他有優秀的一面,有惡劣的一面,也有令人不敢恭維的一面,但是不管怎麼看,他都是獨一無二
瘋狂的天才有時候看起來就是不折不扣的瘋子,這幾乎成了定理
當一個人特別擅長某件事,往往就會在另一件事上做的異常拙劣
大腦容量有限,只裝得下這麼多的知識與情感,而一項優異的能力會排擠其他人格特質發揮的空間
能夠開創豐功偉業的人,通常也會冒著同樣巨大的風險,做出可能反噬自己的行動
均值回歸是歷史上最常見的一種故事發展
出現均值回歸的部分原因在於,把那些人推上頂峰的種種人格特質,也更有可能把他們推向懸崖邊緣
有一天我發覺,面對我嫉妒的那些人時,不能從他們的人生挑選少數幾個面向,我不能說我想要這個人的體魄,那個人的財富,另一個人的性格,你必須成為那個人,但是你真的想要成為那個人,對他們的行為反應,他們的慾望野心,他們的家庭狀況,他們的幸福水準,他們的人生觀,他們的自我形象都照單全收嗎?如果你不願意蓋瓜承受對方的一切,不願意全天候且全年無休,百分之百和對方交換,嫉妒就沒有任何意義,納瓦爾拉維肯
現代世界之禍,源於愚人自以為是,而智者滿腹懷疑,伯特蘭羅素
如果你對自己的答案有100%的信心,但是卻錯了,那麼考試直接不及格
如果你對自己的答案信心是零,但是剛好答對,那麼你也拿不到分數
最棒的故事勝出
不是最棒的想法,也不是最對的想法,更不是最有道理的想法勝出
能夠講故事抓中聽眾注意力,讓聽眾點頭的人,往往能夠得到獎賞
精彩的故事絕對比冷冰冰的統計數字來得更有力量,更有說服力
答案正確的人不一定領先
人們不會記住書,他們會記住句子
有人告訴我,我在書中每放入一條方程式都會讓銷量減半,霍金
讀者不想要聽演講,他們想要的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
每一間企業的市值不過就等於今天的股價乘以明天的股市
幽默就是顯露聰明但不自誇,馬克吐溫
偉大的書是酒
但是我的書是水,不過每個人都會喝水,馬克吐溫
好故事能在你認定沒有改善空間的事物裡創造出許多隱藏的機會
如果你認為每一本新書都必須討論原創觀念,如果你認為每一間新公司都必須販賣全新發明,那麼你會萬分沮喪
理解重要的不是你說什麼做什麼,而是你怎麼說,怎麼呈現,你就就會看到更多機會
這個世界由無法衡量的力量所推動
邏輯是人類的發明,可能會被宇宙忽視
如果你期望世界以理性的方式運轉,現實會令你崩潰
世界之所以這麼多挫折與意外,原因就是我們想要把人類的情感與荷爾蒙化為數學方式
有些事情無比重要,他們無法量化或是難以量化
如果你無法衡量,你的知識便淺薄的差強人意
當聽聞和數據不一致時,聽聞通常是正確的,有問題的是衡量的方法,貝佐斯
所有推論與邏輯都正確,除了一個小細節沒算到,那就是希特勒瘋狂的程度
如果我們是和理性的人打仗,他們早就投降了
但是他們不理性,而這件難以用邏輯衡量的事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跑步成績的極限取決於運動員肌肉,而且主要是心臟
運動表現不只關乎身體的能耐,也關乎你在某個時刻基於大腦願意承受的風險與報酬所擁有的能耐
行為面和心裡面難以衡量的多
你永遠不會知道運動員真正的忍耐,除非你讓他們置身於非常時刻,承受實驗室無法模擬的現實世界裡的壓力,風險與誘因
經濟體不是機器,經濟體有靈魂,情緒與感覺
人有感覺,情緒,與恐懼這些因素會調節我們的能力,這些因素全都難以衡量
如果只依靠數據與邏輯解讀經濟,你會一路困惑個一百年
經濟價值是個簡單的觀念,只要有人想要的東西都有價值,無論原因是什麼
不是效用,無關獲利,純粹就是有沒有人想要
經濟體總有很多事物都跟源於情緒,有時候無法理解
要理解這個世界,就必須承認一些事情
(世界是不完美的人類組成的)
對確定性的需求是心靈上最嚴重的疾病
在一個人眼裡的瘋狂,在另一個人看來可能合乎理智
以中位數所得來看,房價現在高於平均,通常會均質回歸
經濟穩定時,人們變得樂觀
人們變得樂觀時,就會負債
人們負債時,經濟就會不穩定
穩定會造成不穩定
沒有衰退其實埋藏著下一輪衰退的種子,因此我們永遠無法擺脫衰退
在長期繁榮時期,經濟從構成穩定體系的金融關係,轉變成構成不穩定體系的金融關係
就像物理定律,當相信不會有事的心念越來越強,將把我們推向會出事的地方
由於資產價格高又沒有犯錯空間,市場岌岌可危,嗅到一絲不對勁就會崩潰
人們越是認為市場保證不會崩潰的時候,市場越可能崩潰
光是穩定這個想法就會引發人們聰明而理智的行動,把資產價格抬高到主意造成不穩定的狀況
穩定會造成不穩定
平靜會播下瘋狂的種子,過去如此,未來也會是如此
不讀歷史的人無論看什麼都會覺得前所未見
在100年前是生活中悲慘但可預期的事情,放到現代生活卻是悲慘而不可思議的事情
多疑生成功,因為多疑讓你小心翼翼,但是多疑也會帶來壓力,因此你一旦成功,很快就會丟棄多疑的思考方式,現在已經放棄讓你成功的關鍵,並開始走下坡,這使你的壓力會更為沉重
物極必反
破紀錄的降雨量,導致破紀錄的大火
事情會在原本認為最安全的時候變危險
當你身處巔峰時刻,務必小心,魔鬼就是在這種時候找上你
樂觀與悲觀總是會在看似合理的事物上過度反應
若想要知道巔峰在哪裡,唯一的方法就是經歷衰退
找到頂點的唯一辦法就是繼續前進,一直走過頭後,然後回頭看
故事一直在變,無法預測,例如你無法預測自己三年後的心情
只要投資可能有上漲的潛力,世界上就會有人做測試,找答案
市場不會停留在理智的限度內,還有為什麼市場總是過度悲觀或過度樂觀
確認時所有潛在機會都已經耗盡,也就是要知道頂點在哪裡,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市場推過頭
輪胎公司開發新輪胎想要知道他的極限,就是一直跑到爆胎
你只有兩項對策,接受瘋狂不表示搞砸,瘋狂很正常,瘋狂過了頭也是正常
困難的問題要緩慢而穩定的去解決
市場有個最適合的投資期限,可能是10年左右或更長期間
你的耐心幾乎一定能得到市場的回報
如果你去看歷史上各種投資事物,我可以告訴你,其中有90 %是因為投資人想要壓縮這個自然又最適合的持有時間
成長不是策略,而是戰術,當沒有紀律的成長成為策略,我們就會迷路
星巴克有一個最適合的營運規模,而且所有企業都有
一旦超過規模限制,你會發現營收金額或許會擴大,但是失望顧客的人數增加的更快
一次拿下全部生意並不划算
第一,你拿不下來,因此很多錢都是浪費
第二,如果你拿得下來,工廠也吃不下來
第三,即使你拿了下來,也無法一直拿在手上
一件業務拓展太快的企業,就像一個錢來的太快的男孩
企業文化也是如此,在一間10人公司發揮優異績效的管理風格,可能會摧毁一間千人公司
他只不過反映出有些事情就是無法擴大規模
好主意如果加速過快,很快就會變成一個爛主意
長得快的樹,腐爛的也快,因此永遠沒有機會會變老
生長緩慢的魚,壽命比平均壽命長30 %
人為強力刺激而快速成長的魚,壽命比平均壽命縮短15 %
只有挪用原本用來維護與修護受損生物分子的資源,生物才得以超速成長
相較於條理而仔細組裝的機器,倉促拼湊的機器更快故障
唯有在成長過程中最終能夠汰弱留強,成長才是好事
強迫成長,往往將會適得其反
創造力的最大阻礙是沒耐心
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物,都是因為兩件事而有價值,耐心與稀缺
讓事物成長的耐心,以及長成後讓人新鮮的稀缺
人們追求重要事物的時候最常用的兩類戰術是什麼,想辦法速度更快,規模更大
(導致毀滅)
這向來是一道難題,永遠是個難題
最劇烈的變化與最重要的創新,不會出現在人人滿意,萬事順利之時
如果你逐一檢視各種重大創新,都會看到軍方的影子一再出現
這些創新不是來自軍方,就是深受軍方影響
一切順風順水的時候,沒有任何人事物能鍛鍊出真正的韌性
對挫敗反應過度所釋出的過剩能量,就是創新的動能,塔雷伯
壓力會消除拖延與猶豫不決,直接把你必須做的事情塞到你眼前,逼你別無選擇
如果沒有經濟大蕭條造成的破壞,是否會出現科技大躍進
萬事順遂之時,人會出現最糟糕最愚蠢,最沒有生產力的行為
大部分成功人士不過是被生產力牽著走的焦慮症患者
我所遇到最有能力的人們,很多都不能用快樂來形容,事實上或許有更多人可以用飽受折磨來形容
務必小心你許的願
好消息需要時間醞釀,而壞消息往往再頃刻之間出現
建立聲譽要花20年,摧毁聲譽只需要5分鐘,巴菲特
好消息來自複利效應,需要日積月累;而壞消息來自信心崩盤或嚴重錯誤,可能發生在轉瞬之間
最重要的事物來自複利效應,但是複利效應需要一段時間醞釀,所以容易被忽略
新科技需要歷經幾年或10年才會被大家注意到,接下來又要再花數年或數十年才會被大家接受
要習慣這件事不容易,但是他永遠會跟著我們
許多進步與好消息都和沒有發生的事情有關,而幾乎所有壞消息,和已經發生的事情有關
小風險不是大風險的替代品,小風險是觸發大風險的板機
知道他們同時發生,彼此強化,互相影響,才演變成經濟大蕭條
我們最好假設世界每10年就會崩潰一次
我們也一樣會低估小事的影響力
有一位投資人,他的年度績效排名從來不曾進入前1/4,但是整個14年的投資期間來看,他在所有投資人當中績效名列前4%,如果那種平庸的報酬水準在維持個10年,他在同儕之間可以排進前1%
如果你能理解複利背後的數學原理,就會明白最重要的問題不是我該怎麼做才能賺最多,而是我能夠在最長的期間裡維持的最佳報酬水準是多少
進步需要樂觀與悲觀並存
從理智上來看,悲觀比樂觀更誘人,也更能獲取我們的注意力
最好的財務規劃就是,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並且向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
哪些人在牢籠裡過得最艱辛,樂觀的人
他們死於心碎
相信事情會好轉,另一方面則要接受殘酷的事實
無論事實是什麼,都要接納他
向悲觀主義者一樣計劃,並且向樂觀主義者一樣夢想,這就是平衡
憂鬱現實主義,思想憂鬱的人對世界的看法更準確,因為他們更務實的看待生活中有多少風險,生命又有多脆弱
憂鬱現實主義的反面就是無知的幸福
只有悲觀到會想盡辦法在短期求生存的人,才能成為長期樂觀主義者
樂觀與悲觀存在同一個光譜上
兩者之中的甜蜜點,我們稱之理性樂觀主義者
我真的認為自己可以得到最高的報酬,因為我將有足夠的時間讓複利創造奇蹟
你越是努力想做的完美,最後的表現反而越糟
完美之下必有損傷
一點點的不完美是重大的優勢
任何物種充其量都只擅長做好某些事情,等到他們不擅長的事情突然變得比較重要,就會面臨死亡
當一個物種演化為非常擅長做某一件事情時,通常會對另外一件事變得不堪一擊
物種通常不會演化成在各方面都完美無瑕
當一項能力完美的代價,就是折損另一項能力
不要把潛能發揮到淋漓盡致才是真正的甜蜜點
許多人在生活中拼命追求效率,一寸光陰也不虛度
但是,浪費時間也可以是一件好事,而且這項能力備受忽視,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
做出好研究的秘訣就是稍微偷懶一點
成功人士會刻意在行事曆上安排空檔,不做特別的事情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發揮創意,思考困難的問題,那麼花在公園閒晃,或是無所事事窩在沙發上的時間,可能是你最有價值的時間
如果你告訴老闆,你找到一個可以提高創意與生產力的秘訣,老闆會告訴你,那你在等什麼,還不趕快去做,但如果你告訴他,秘訣就是在中午散步90分鐘,老闆或許會反對,說你必須工作
獨處的時間,是他唯一能夠思考工作的策略面問題的時候
散步能提高60 %的創造力
我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有多少空閒時間要消磨,塔雷伯
全世界效率最高的行事曆,就是每一分鐘都有滿滿的生產力,卻犧牲掉好奇地四處漫遊與不受干擾的思考機會,然而這些條件最終將成為最成功的重要助力
另一種有益的缺乏效率,就是企業在經營上保留一些行善的彈性
他們沒有保留犯錯空間
犯錯空間,以長期而言,他將產生你所想像得到的最佳報酬
投資也一樣,多頭市場期間,現金是低效率的包袱,但是空頭市場期間,現金就如同氧氣般珍貴
如果你們捫心自問,將會發現效率差一點才是理想狀態
分析也一樣,投資界有一句金句,差不多正確勝過準確地出錯
實際上更常是他們沒有為自己的分析留下任何誤差的空間
我用夠好來形容我的預測模型
預測做的越簡單,越單純,你就有時間與心力從事其他活動
我喜歡研究永遠不會改變的投資行為
你越是追求精確,專注於大局的時間就越少,而後者可能更重要
與其這樣是在承認自己沒有能力做預測,倒不如說這是認知到預測只需要達到某個夠好的門檻,你就能更有效率的把時間與資源投入其他地方
就像演化,關鍵在於體驗到你越追求完美,通常就會越脆弱
捷徑的缺點
寫出精彩的內容不是什麼訣竅,而是很難辦到,需要時間與創意,也無法大量製造
任何事物都有代價
每項事物都會有不喜歡的地方
萬事萬物都要付出代價,而且代價通常和潛在報酬成正比
某個程度的缺乏效率不但無法避免,甚至是理想狀態
他們其實是天才,只過無法忍受別人的荒腔走板
你要有某個程度的容忍,把它當成進步無可避免的成本
當你的雙腿不能走,當你想要柳橙汁而別人給你送來牛奶時,你會學著說沒關係,然後喝掉他,小羅斯福總統
唯一比取得競爭優勢更困難的一件事,就是保持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不會長期存在
成功和傲慢有關,而傲慢是終結成功的開端
任何一類生物滅絕的機率,實際上和存續期間長短無關
沒有人永遠都很安全,也沒有人可以停下腳步
沒有任何競爭優勢可以強大到讓你安於現狀
事實上,看似能讓你高枕無憂的競爭優勢,往往會讓你自取滅亡
一本書遠遠不只作者書寫的內容,他還包含你能夠想像得到與讀懂的一切
折磨我最深的那些事物,正是我和所有存活過的人之間的聯繫,生活雜誌
一切都是銷售
大部分的人在大多時候所看到的事物,只是真實情況的一部分,或是他人腦中想法的一個片段
大部分事情都比看起來困難,也沒有看起來那麼有趣
你只有深入了解一個人才會發現,人再怎麼出色,頂多只能在一些事情上成為專家,其他事情還是不靈光
在你們還沒深交之前,你不會知道對方的困境
銘記這一點,你就會對自己和他人變得寬容
欺騙想要被騙的人,你就能致富
對真相的人說實話,你能夠謀生
對想要被騙的人說實話,你將會破產
我當然也有良知,但是貧窮會讓人感覺不到責難的痛苦
挨餓的人比較容易想出正當理由去欺騙別人
誘因是全世界最強大的力量,可以讓人們找到正當理由去做幾乎每一件事,也可以為幾乎每一件事辯護
假設誘因對了,世界上有多少願意人去做瘋狂的事, 50 %輕鬆起跳
找出別人的錯誤比看見自己的錯誤更容易
說服之道在於誘之以利,而非說之以利
人是遵從誘因,而不是遵從建議
我們當中有太多人高估自己對利益的抵抗力
倘若那些豐厚利益是在我們眼前晃來晃去,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會做出多逾矩的行為
大多數人都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
邪惡自知醜陋,因而隱與面具之後,富蘭克林
沿著這門職業的食物鏈往上走,他們全都有強烈的誘因,不要把船掀翻
你會看見誠實善良的好人最終支持惡行
大多數人可以抵抗財務誘因,文化與部落社群的誘因則比較難抵抗
人會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物
當誘因把你推向某個方向,你就很難保持純粹的客觀
告訴我有誰認為自己客觀,我會告訴你,他是在自欺欺人
誠實的好人會因為誘因而出現瘋狂的行為,因為我們很容易低估世界失序的可能性
無法長久的事物會比你預期的還要長久
有個好問題是,如果誘因改變,我目前有哪些觀點也會跟著改變
如果你的答案是沒有,那麼你可能不只被你的誘因說服的服服貼貼,還被他給蒙在鼓裡
最有說服力的事物莫過於自身親身體驗
下一代無法從上一代身上學到任何事,杜魯門總統
經濟大蕭條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不只是經濟崩潰,還有世人的觀點因而急速而且劇烈的大轉變
如果你在絕望與恐懼之間找到適當的平衡點,就可以驅使人們去做任何事
普通人在壓力與不確定性的影響下,崩潰的速度有多快
找到一個善良誠實有愛心的人,剝奪他的基本必需品,你很快就會看到一個無法辨認原貌的怪物,為了生存什麼都願意做
訓練絕對無法讓一個人做好戰鬥的準備
在親身經歷之前,沒有人能了解實際情況
別人恐懼我貪婪這句話在投資時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因為人會低估真的遇到市場崩潰時,自己的觀點與目標將發生多大的變化
經濟衰退不會單獨發生,股價會跌掉三成,是因為有一群人,公司與政客搞砸某些事情,而這些事可能會剝落我對經濟復甦的信心
我的投資首要條件可能會變成轉向保值
認同這句話的人還是遠多於實踐這句話的人
在學校真正教導孩子的人,一半是老師,一半是惡霸
而學習如何對付惡霸是你長大成人後實際會用到的那一半知識
除非你親身經歷,否則你無法理解
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致富成名,去做他們夢想中的一切,這樣他們就會明白這不是自己想要的,金凱瑞
長期思維這件事,相信容易,實踐難
長期做某件事比大部分想像的都要困難,但這也是為什麼長期獲利比許多人認為的還要豐厚
凡有價值的事物都有籌碼,但價格不一定顯而易見
長期去做某件事的真正代價在於必備的技能與必要的心態,不過這很容易被輕描淡寫帶過
用簡短的一句,更有耐心來總結
長期只是你必須忍耐的許多短期的集合體
未來很像現在,只是時間更久
光是你相信要保持長期思維還不夠,你的夥伴同事配偶與朋友都必須和你同行
證明自己正確是一回事,但你能夠最後證明自己是正確的,而且還說服周遭的人嗎?
頑固經常會偽裝成耐心
世界在變,因此改變想法不但有益,還很重要
要改變想法非常困難,因為比起承認自己的錯誤,欺騙自己相信謊言要容易多了
唯一的辦法是,要了解你所處的產業有幾件及少數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把它們挑出來
那幾件極少數絕不會改變的事物,是你可以運用長期思維的選項
長期思維和時間期限無關,而和彈性有關
有期限的長期投資和短期投資一樣,都必須仰賴機會出現
保持彈性才是更好的策略
我保留安全邊際的目的,是讓預測變得沒有必要
在閱讀時會試著問自己,一年後我還會關心這件事嗎, 10年後, 80年後呢
很多時候答案是否定的,如果你誠實的面對自己,或許會轉向開始關心更恆久的資訊
資訊有兩種,一種長久有用,一種則會過期
人類對抗癌症的戰爭如果想要在下一成,就必須把預防放在第一線
其實我們知道預防有多麼重要,聰明人也很難認真看待這件事
真理最重要的特質就是簡單
苦澀的事實就是,複雜的事物賣相更好
少數幾個簡單的變相卻決定的大多數的結果
學習複雜主題的項技巧,就是辨識有多少複雜的細節其中和某個簡單的事物系出同源
你只需要辨識主宰這個領域的核心原則
在財務領域,開銷低於收入,把收支的差額存起來,保持耐心
在健康領域,原則睡8小時,多運動,多吃原形食物,但不要吃太多
傷口會癒合,但疤痕一直都在
經驗和你不同的人,想法也會和你不一樣
大多數辯論並不是真的意見不合,只是經驗不同的人彼此討論
他們從痛苦的經驗當中學會渴望安全感
沒有體驗到心態比建築物與現金流更難修復
引發極度興奮的各種條件,通常會導致神經與精神活動嚴重而長期的失衡
自己親近的朋友遭遇極端危險,甚至目睹一些人對當事人沒有直接影響的可怕事件,都可能造成精神功能異常與精神病
重大壓力會留下疤痕
心智一旦經過全新的經驗而拓展開來,就永遠無法恢復原樣
遭受戰火破壞的國家會持續懷抱,對社會與個人安全的渴望
戰爭和福利息息相關
你有哪些我沒有的經驗,讓你相信自己所做的事,如果我和你有一樣的經驗,我對世界的看法會和你一樣嗎
想到自己沒有的經歷可能會改變自己的信念,讓人如坐針氈,因為這是承認自己的無知
與其說意見不合的癥結在於人們的所知,不如說是在於人們的經歷
既然過去一定不一樣,分歧就會一直存在
過去一直如此,未來必然如此,一如既往
多讀歷史,少看預測
這是我一生中最有啟發的其中一項改變
我讀閱讀歷史,對未來來就越安然自在
當你著眼於亙古不變的事物,就不會再試著預測不確定的事件,而是會花更多時間去理解很久不變的行為
我盡量不給我不認識的人建議,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而普世通用的準則又少之又少
問題清單:
誰知道正確解答,卻因為不擅言詞而被我忽視
如果出生在另一個國家,我會不同意自己現在保持的哪些觀點
有哪些事物因為我非常希望他們是事實,即使他們顯然是假的,我依然認定他們是真的
有哪個問題我認為只會發生在其他國家,產業或職業,最終卻對我產生衝擊
有哪些事物我信以為真,但其實只是高明行銷的產物
有哪些事物因為我沒有親生經歷過,而對他的運作方式無知輕信
有哪些事物看起來無法長存,但其實我們尚未接受的全新趨勢
有哪些我以為很聰明的人,其實根本鬼話連篇
我是否準備好面對自己根本無法預料到的風險
如果誘因改變,我目前有哪些觀點也會跟著改變
有哪些我們如今忽略的事物,在未來會看起來及其顯而易見
有哪些只差一點就會發生的事件一旦真的發生了,將會完全改變我所知道的世界
我的成就有多少是我無法控制的事物產生的貢獻
我要怎麼知道自己是有耐心或頑固的
有哪些我敬仰的人其實有悲慘不為人知的一面
有哪些我想要省掉的麻煩事,其實是成功必須付出的代價
有哪些我奉為榜樣的瘋狂天才,其實不過是個瘋子
有哪些我抱持的強烈信念最有可能能改變
有哪些事物恆久為真
有哪些事物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