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雷封魂・拳與刃的夜思】
比武大會雖名義上採單人作戰制,但熟知內情的人都明白,這場競技從來不是孤身奮戰的遊戲。
教主真正的用意,從來不是尋找最強的個體,而是找出最有領導潛力的那一人。他需要的,是能在戰場上辨別友軍、掌握局勢、協調眾人而非僅憑個人之勇的「將軍」。
因此,在大會開始前,不少參賽者早已暗中與他人約定集合地點,甚至分配角色、設置偽裝,意圖以「非正式聯盟」之姿佔據比賽優勢。
「集合」、「夥伴」、「策應」——這些本應與單打獨鬥無關的詞彙,卻在這場比試中悄悄蔓延。
然而朔端與望敦並未參與其中。
他們不為外在虛名所動,各自踏入林地,自行選擇面對未知的戰局。
朔端,拳僧之道。凡遇敵人,他總是先行勸離。
「若非必要,何須傷害?」
這是他的信念。
但這樣的信念,在混亂而充滿計算的比武場中,顯得格外沉重。
當他遇見第一組敵人,兩位修劍者潛伏於林間,朔端不急不躁,只是語氣平和地請他們退下。
兩人雖有遲疑,卻未退。
朔端無奈,只得以掌化勁,點到為止,將二人擊退。
但他未料到的是,這片森林深處,還潛藏著更多等待集合的「盟軍」。
每當他延遲出拳一瞬,敵方便有機會發出訊號,呼喚同伴。
不到半個時辰,四方接連出現身影。
三人、五人、七人……最終,朔端被十餘人重重包圍於林中空地。
即使局勢如此,他依舊未怒,只是閉上眼,深吸一口氣。
當他再次睜眼,拳風如雷貫穿寒霧,步伐無聲,掌影化開八方。
儘管敵人眾多,但他的拳腳技藝本就最適合用於「團戰」之中。
每一記落點,都準確地打斷對手連擊之勢;每一個轉身,都將敵人彼此的合擊節奏打亂。
不過是片刻,十餘人接連倒地。
勝者,仍是他。
但朔端並未歡喜。
他看著倒在地上痛苦呻吟的人群,低聲自語:
「若我一開始便斷其意志,是否就不會讓他們走到這一步……?」
他不是因為疲憊,而是因為疑惑。
是什麼讓自己一次次選擇寬容?是信念?還是懦弱?
同一時間的另一片林中。
望敦行走無聲,猶如暗影穿梭。雙劍背負,未曾出鞘。
他未與人約定,也不願結盟。
他的殺氣如刀,常常未交手,對方便已感壓力而退。
他的第一個敵人,在遠遠看見他時,僅僅對上那雙如刃的眼神,便舉旗投降。
第二人亦然。
第三人甚至未曾靠近,便逃向林外。
然而,這份「無人可敵」的威勢,卻也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幾組聯盟,見望敦如孤狼獨行,暗中聯手。
望敦第一時間察覺異樣。他沒有逃。
當圍攻來臨時,他站在樹林交錯之間,低聲開口:「既然避不開,那就結束吧。」
雙劍出鞘,聲若雷裂。
寒光掠影,殺氣如霜。
望敦雖一人,步伐沉穩、劍法狠絕。
數次交擊之間,逼退數人。
但敵方仍有後援,圍攻節奏綿延。
望敦漸感疲憊,額角滲出冷汗,卻不改氣勢。
他心中喃語:
「是我太狠,才讓人想盡辦法將我抹除……?」
他望著劍下那逐漸倒下的身影們,不再言語。
這一夜,林中無聲。
朔端坐於殘枝之上,手中仍握著那未曾重傷他人的拳。
望敦坐於林石之前,雙劍橫於膝上,冷月映照。
他們各自回首今日之戰。
一個懷疑是否太過仁慈,一個懷疑是否太過殘酷。
而月光從新月處映下,靜靜照在兩人之上,映出靈魂深處那尚未明晰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