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玄關也有類似狀況嗎
玄關是進出家的過渡空間,或許有人覺得換個鞋子、拿個鑰匙不過如此,畢竟待在那邊的時間非常短。使用後可能發現——鞋櫃不夠用、東西沒地方放、進門東西好多,我還想要放個口罩盒在這裡,有一個裝飾盆栽跟娃娃我也想放在那邊,有些東西都是外出或回來要用的放門口比較方便......。
玄關需求使用盤點實例
目前大約在Q3交屋,自己不是設計師,雖說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說實話怎樣開始沒什麼頭緒。巴著我們設計師給了平面圖被問有什麼需求,腦中只能想到想要什麼風格、想要通透、想要收納...差不多需求就是這些吧,然後就收到了充滿關愛的白眼,這些好像不是他想聽到的XD。
以上是本編目前的狀況,最近自己有這個需求,筆記一下怎麼整理好餵養給設計師輸出成適合我的樣子。
成員組成:兩個大人、一隻貓、一隻狗。
玄關空間不大,會承接最多「剛進門」時的物品與動線:想要有寵物的冷靜空間,換鞋、狗狗散步回來的擦腳、習慣放下的鑰匙與掛外套......等等,所有的動作都壓縮在短短幾分鐘內發生。
玄關常見卻容易忽略的需求有這些:
- 鞋櫃不夠放或設計不合理
- 缺少落塵區
- 外出服、帽子、安全帽沒有專屬放置空間
- 忘了預留穿鞋椅與鏡子的位置
- 有孩子或寵物的家庭沒有安排用品歸位區
- 缺乏暫放物品的平台
- 插座沒有安排
回過頭來看我們自己,實際生活中最常發生的情境其實也差不多這些。例如,出門前穿鞋子、拿口罩跟鑰匙,帶狗狗出門的話有外出要帶的東西...等,又或者帶狗子散步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找拿清潔用品跟毛巾擦腳;下班進門理想情境是包包跟袋子丟著,脫外套、換拖鞋,接著把東西拎近去客廳。
最後歸納出的需求包含:
- 外出回家的鞋子可以有整齊放置的地方
- 鞋子至少要有 20 雙的收納空間,包含我們夫妻倆的運動鞋、長短靴(短靴有夠多)、拖鞋跟高跟鞋,還要能放鞋盒
- 狗狗的毛巾、清潔噴霧以及濕巾要有專屬收納櫃,需要掛勾放領巾、牽繩還有其他外出用品的袋子
- 想要簡單的穿鞋椅,用有收納功能的小椅子
- 最好能有一面全身鏡,方便出門前確認穿搭
- 需要平台暫放回家的包包跟提袋還有口罩盒
- 門口能夠放幾件外套
- 鑰匙與小型物品能有抽屜收納才不容易失蹤
- 需要插座、可以放置安全帽跟雨傘的地方
- 玄關需要圈出一個空間讓我立柵欄
目前還在陸續思考有沒有其他沒想到的習慣
生活習慣造就空間規劃
每天的進出順序、手上會拿什麼、需要停留多久,能夠「不多想就順著動作走」的空間,這樣盤點下來發現需求還挺多的。
這篇記錄我們針對玄關的使用需求與生活動線做的第一輪盤點。未來其他空間也會依照同樣的方式,慢慢把「習慣」翻出來看,整理成能讓設計師理解的語言。如果我的筆記讓你覺得有幫助也歡迎一起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