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三義山腳下薄霧尚未散盡,一塊塊菜園靜靜躺在土地上,如同被陽光輕撫的被褥,整齊而溫柔。這裡不是觀光步道的熱點,也不是車潮呼嘯的大道,而是村落邊緣最真實的日常風景。
菜園沿著地勢緩緩鋪展,有的在斜坡上,有的靠近水圳,畦畦蔬菜依時節排列得井然有序。青翠的空心菜、油亮的地瓜葉、低矮的蔥段與茂盛的高麗菜,各自安靜地生長著。地頭插著小小的木牌,有的寫著種植日期,有的用粉筆記著一串數字,像是農人的默契語言。
一位阿嬤彎著腰在田埂上除草,手法熟練,動作緩慢卻有節奏。她戴著斗笠,身旁有一籃剛摘下來的菜,葉子還沾著露水,新鮮得近乎透明。她沒有注意來往的腳步聲,只專心與土地對話,像是回到一種更本質的存在。不遠處,有一隻狗趴在田埂邊,偶爾轉頭看幾眼路過的人,又安靜地趴回去,彷彿它也是菜園的一部分。幾隻白鷺在田間踱步,陽光灑落時,牠們的羽毛映出柔亮的光暈。
三義的菜園不大,卻是一戶戶人家生活的延伸,是餐桌上的真味來源。這些地,不屬於市場經濟的快速輪轉,而屬於耐心與熟悉,是一種緩慢卻穩定的節奏。
在這些菜園之間,時間好像不那麼急了。風吹來菜香與泥土味,讓人想起生活本來的樣子——簡單、踏實,而深深扎根於這片山腳之下的土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