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課程概述
James老師在本週課程中,再次強調投資者應專注於長期指數基金投資,並採行紀律性的資產配置策略,而非受市場波動或傳統金融建議的影響。老師特別剖析了長期債券的實質報酬陷阱,並嚴厲批判台灣金融體系中不道德的詐騙行為,呼籲學員避開高風險產品。他同時闡述了財富自由的核心目的在於追求更深層的生命意義,例如對家人的關懷和助人利他,而非僅止於金錢累積。老師提醒學員,堅守正確的投資原則雖然會面臨社會誤解與挑戰,甚至可能觸及敏感議題而引發爭議,但這是通往財務自由與人生豐盛的必經之路。

本週課程重點
債券投資迷思與風險控管
James老師指出,短期公債利率與中央銀行利率掛鉤,而長期債券則與未來通膨預期相關。他強調,即使長期債券票面利率看似高達5%(例如30年期國債),若考量3%的通膨率,其實質年化報酬率(Real IRR)僅剩1.94%。這遠低於目前短期債券4%的實質利率。因此,他強烈建議個人投資者不應購買長期公債,因其未來支付的固定利息將因通膨而大幅貶值,甚至形同「零」價值。老師進一步說明,發行長期債券對財政部有利,這也是美國政府傾向發行百年國債的原因,但若利息不足以吸引人,將會乏人問津。他建議只有在央行利率遠低於2%時,購買長期公債才可能較有意義。
台灣金融亂象與個人資產配置策略
James老師嚴厲批判台灣金融業「包山包海、一條龍詐騙」的亂象。他指出,與美國銀行(如BOA)嚴格區分儲蓄、放貸和投資顧問業務不同,台灣的金融控股公司經常誘導定存客戶購買年金險、儲蓄險等低回報的保險產品。他形容保險業的最大敵人是定存,其目標就是挖走民眾的定存資金。老師更揭露了有金融機構誘騙老人家將房產抵押,借款購買高風險聯動債或投資型保單,導致市場下跌時保單價值歸零,房貸卻仍在的悲慘案例。他強調,良好的資產配置如同「奇門遁甲」般的陸海空三軍佈局,現金是其中最重要的「空軍」,而指數基金則是「航空母艦」,股票質押則像「變形金剛」。對於個人財務規劃,老師建議應將能借的錢(如信貸)盡數投入指數基金,而非單純仰賴股票質押,因為信貸在市場下跌時不會被追繳,風險相對較低,而股票質押的錢則應作為應急或償還信貸的工具,絕不可用來直接投資,以免在市場劇烈波動時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個股投機的危害與指數基金的堅守
James老師以NVIDIA為例,說明個股波動性極大且難以預測,即使曾持有,也可能因市場傳聞或錯誤判斷而錯失後來的大幅上漲,最終導致個人投資者「沒賺到」的命運。他強調,個股的任何一個壞消息都可能讓股價「一棒打回解放前」,且是否能「一飛沖天」或「歸零」都無人能知。因此,老師堅定推薦投資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因其能讓投資者穩定獲利。他更以極端語氣警示「短炒」(短期投機)的危害,將其比喻為「賭博加吸毒」,不僅會讓人上癮,更會「要你的命」、「要你一生的幸福」,導致失去家庭、健康與自我。老師呼籲學員,無需追求成為「少年股神」,應避免任何形式的短期投機行為。
財富自由後的生命實踐與助人精神
James老師深思財務自由後的生命意義,強調人生不應僅為金錢而活,而是要避免留下「後悔」。他分享了自身對母親獨居晚年關懷不足的遺憾,強調子女應及早關心長輩的生活與健康,必要時尋求長照服務或看護,以預防跌倒或慢性病惡化,避免孤獨感對長輩的摧殘。老師提出「窮病是認知造成的」觀點,並將自己的義務教學視為「醫治窮病」的宗旨。他坦言,影響他人(即使是家人)接受正確的投資觀念極為困難,有如「千手觀音也只能拯救有限的普羅大眾」,「近廟輕神」的心態使得親近之人難以相信。老師以園丁種植番茄為喻,說明個人天命與基因決定了對資訊的接受程度,無法強求。但他鼓勵學員「送佛送上天」,若要幫助他人,就要一路帶領到底,例如協助開戶並持續投入。他鼓勵學員在自身強大後,能像他一樣抱持「立他」精神回饋社會,即使面對誤解或惡意攻擊,也要像佛陀耶穌般「無感」地行善,達到助人為本,甚至更高層次「無所為」的境界。
學員問答精選
1. Fif: 如何平衡緊急備用金與積極投資的比例,以及對於高股息和指數基金的選擇
Fif在穩定擁有足以支付信貸利息的高股息投資後,詢問如何分配每月盈餘,是投入作為緊急備用金的債券ETF(00865,可能是指008645B.TW等現金管理產品)還是納斯達克100指數基金(00662)。他同時提到自己已有部分緊急備用金。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老師強調,一旦費用已能覆蓋,且緊急備用金達到預定額度(例如支應兩三年生活費),其餘資金應全部投入指數基金(00662),以追求更高的資產增長。老師也藉此機會,分享了自己年輕時未能及時陪伴獨居母親的遺憾,以此提醒學員在追求財務自由後,應將更多精力投入關懷長輩,避免人生後悔,這是比投資更重要的生命意義。
2. IM: 如何評估朋友是否真正理解投資理念,以及自己助人行動的意義
IM分享了自己從短期盯盤炒股到接受指數投資的心路歷程,並感嘆身邊的朋友難以理解老師的理念。他因此想知道,是否有「核心問題」可以快速檢測朋友是否真正「懂了」,並探討老師在助人無償教學背後的深層體悟。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老師表示,很難用單一問題檢測對方是否理解,因為每個人接受度不同,有的人能立即行動(如開戶),有的人則無法。他以自身經驗為例,過去曾被朋友Frankly(應為人名)「牽著走」,一步步被引導開戶並投入基金,才開始學習與研究。老師強調,真正的幫助是「送佛送上天」,需要一路帶領對方完成開戶、投資等實際步驟。他進一步闡述,助人的最高境界是「無我」,即行善不求回報、甚至無須感到「快樂」,如同自然倫理般,做完了就「船過水無痕」,這是超越「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境界。
3. Sifei: 股權質押與信用貸款的風險評估與優先順序
Sifei表示她有千萬資產,目前股票質押額度尚未使用完畢,且利率較低(2.56%,群益證券),而信用貸款雖然額度高(月薪22倍,約300萬),但需要每月還本金。她困惑應優先使用哪種借貸方式,並考慮在市場大跌時才啟用信貸。她認為自己工作穩定,不會失業。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老師及Kate強烈建議,必須優先使用信用貸款,將能借的錢全部投入指數基金,將勞工兵力最大化。他們警告Sifei,股市大跌時銀行會「雨天收傘」,即便工作穩定也可能借不到信貸,或者質押的額度被凍結、強制追繳。老師強調,股票質押的錢「絕不能用來再投資」,只能用來應急或償還信貸。他指出,一旦股票質押超過10%的比例,風險就「巨大無比」,市場劇烈下跌時會被「一槍斃命」,而信用貸款與市場波動無關,風險較低。對於Sifei擔心的每月還本金問題,老師建議可以從質押借款中撥款償還,形成一個「借錢還錢」的循環,這樣自己的薪水就能完全投入投資,既安全又能最大化投資金額。
4. Chun: 如何將財富自由的目標融入生命實踐,特別是家人陪伴與回饋社會
Chun分享了自己從年少時自以為是到中年後領悟家人重要性的心路,並思考如何規劃財富自由後的人生。她希望將生活品質與助人願望結合,最終目標是成立女子理財學院,並關懷長輩與弱勢群體。她也提到對老師無私奉獻的理解與心疼。
老師回覆摘要:
James老師高度肯定Chun將財富自由與「生命品質」、「利他」精神結合的規劃,特別是她希望成立「女子理財學苑」的想法。他認為這不僅能幫助女性提升財務自主,未來也可擴展至弱勢群體。老師也藉此再次強調,即便父母看起來健康,子女也應及早關懷、陪伴並考慮尋求看護協助,以預防老年病痛和孤獨感,避免留下遺憾。針對Chun提及老師無私奉獻卻可能面臨惡意回饋,老師坦言這是「願受」的過程,並揭示了公開推廣其核心理念(如不買房、借貸投資)所面臨的政治與金融界巨大壓力,包括可能觸犯法規或被媒體霸凌、封殺的風險。
留言區精選回覆
台灣金融監管環境對推廣投資教育的影響?
James老師表示,在台灣公開推廣其完整投資理念(例如不買房、借貸投資)可能觸犯金融法規,動到銀行、保險、房地產等利益團體的奶酪,面臨網路霸凌、政治壓迫甚至平台被封殺的風險,這是其不輕易接受媒體採訪或出書的原因。
關於香港地區的投資選擇與質押服務?
老師推薦香港投資者可考慮匯豐銀行(HSBC)進行股票質押,特別是資金超過100萬港幣後可成為VIP,享受質押服務。他也提及美國遺產稅對IB(Interactive Brokers)賬戶的影響(6萬美元免稅額),建議資金量大時轉至香港證券行。
匯率波動對台灣00662(富邦NASDAQ)長期績效的影響?
James老師指出,長期來看匯率波動的影響會被抵消。他提及過去兩年台灣00662的績效甚至超越了美國QQQ,因此不需過度擔憂短期的匯率損失,長期持有會使匯率影響消失。
券商(證券行)會否預警或調高質押利息?
老師提醒,券商會隨時調整質押利息,一旦投資者借錢,利息可能會提高,甚至在資金不足時限制提款或凍結額度。他建議首選元大證券,因其操作相對透明。
理財型房貸與信用貸款是否都應借用?
James老師強調,只要個人薪資負擔得起,理財型房貸和信用貸款都應借用,以最大化投資本金。他建議信貸借出後,可以利用質押借款的資金來償還信貸的本金和利息,讓自己的薪水完全投入投資,既能利用槓桿又降低風險。
Compound Growth 是如何計算的?
James老師解釋,「Compound Growth」(複利/複合年均成長率)指的是資產增值加上股息再投入的總體成長率。他強調QQQ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8%,若股息再投入則更高。
免責聲明: 本週報所包含的任何資訊僅供 個人學習與參考 之用, 不應被視為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專業意見或決策依據。投資涉及固有風險,可能導致本金損失。任何依賴本週報內容進行的投資或其他行為,其 最終風險與責任完全由使用者自行承擔。CLEC 投資理財頻道及其相關人員對於因使用或依賴本週報內容所導致的任何直接或間接損失, 概不負責。 強烈建議您務必觀看完整的課程影片、參閱講義,並進行獨立的思考與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