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m Cramer 最近一番「競爭對手正在看著 Robinhood 的未來蒸發」的評論,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基於 HOOD 正快速鞏固其在年輕散戶市場的影響力。他點名 Robinhood 擁有同類最佳的操作平台、積極推動 IRA 退休帳戶,以及擁有 2,580 萬個資金帳戶與 1,800 億美元資產託管規模,顯示其在美國零售券商領域的地位正逐步穩固。
這份樂觀預期也與近期財報表現互相呼應。根據 Zacks 資料,HOOD 預計 2025 年每股盈餘成長率約為 12.8%,2026 年更上看 21.3%。交易收入方面,HOOD 第一季的交易收入同比激增 77%,尤其是加密貨幣與選擇權交易表現強勁,反映其零手續費與高使用者參與度的商業模式正發揮成效。
不過,Robinhood 的獲利仍在發展階段。雖然 2024 年公司股東權益報酬率(ROE)達到 15.4%,表現優於同業平均,但在自由現金流與可持續利潤方面仍未完全成熟。目前公司仍持續重金投資於全球擴張與 AI 技術(例如 Cortex AI)開發,因此中長期盈利能力尚待觀察。未來成長動能方面,Robinhood 積極推展加密業務、IRA 退休帳戶,以及國際市場布局,試圖構建一套封閉且多元的投資生態圈。雖然這些舉措帶來潛在上行空間,但也涉及高度執行風險,特別是在進入監管制度差異極大的新市場時。
與此相比,BGC Partners 專注於機構經紀業務,其 ROE 高達 46.98%,近幾季營收穩定增長(約為9–20%),財務結構與獲利可預見性皆優於 Robinhood。雖然 BGC 目前的市淨比(P/TB)約為 12.5 倍,略高於 HOOD 的 8.7 倍,但這也反映出市場對其穩健經營模式的溢價評價。
市場情緒對兩家公司則出現分歧。Cramer 等支持者看好 HOOD 的用戶規模與創新潛力,但部分分析機構對其加密收入波動、監管不確定性與用戶取得成本表示疑慮。Zacks 給予 HOOD「持有」(#3)評等,BGC 則為「賣出」(#4),顯示價值與成長型投資人對這兩者的偏好截然不同。
Robinhood 的策略本身也伴隨不少風險,包括 GameStop 事件後遺症、監管審查未散、對加密資產與利率環境高度敏感等問題。此外,國際擴張計畫尚未成熟,意味著短期內仍需面對市場與制度挑戰。
與傳統經紀商相比,Robinhood 對市場波動與零售投資人情緒的依賴性更高。若市場進入長期盤整或熊市,其交易量與營收表現恐將面臨明顯壓力,這是 BGC 等機構型平台相對不易遇到的問題。
領導團隊方面,執行長 Vlad Tenev 領導 Robinhood 經歷多次轉型,且獲得市場部分信任與 Cramer 的肯定。然而,公司仍須在保持創新與遵守監管之間取得平衡,並在成長過程中避免過度燒錢。
從估值來看,HOOD 的市淨比雖然較低,但這也反映出市場對其盈利穩定性仍抱觀望態度。BGC 雖然估值略高,但穩定的盈餘與配息政策為其帶來相對保守型投資人的青睞。
總結而言,Robinhood 提供一個高潛力的成長故事,具備平台規模、年輕用戶與技術創新的優勢,但其執行與監管風險也不容忽視。相對之下,BGC 提供更穩健的現金流與獲利能見度,適合偏重保守策略的投資人。投資者若欲掌握 HOOD 是否能轉型成功,應持續追蹤其 IRA 與加密業務的滲透率、季度營收來源分布、國際市場佈局進度與相關監管政策動態。